一、创口用药
金创灰蛋散[1](选自《跌损妙方》)
石灰细研,鸡蛋清和灰成饼,煅过候冷,研细,遇伤掺之。
金创伤掺法[2](选自《跌损妙方》)
松香、白矾为末掺;半夏六钱、白矾四钱为末掺;细石灰、韭汁作饼[3],贴壁上阴干,为末掺;石灰同生大黄片炒桃红色,去大黄名“桃花散”[4],掺之俱效。
注释:
[1]金创灰蛋散:原名“灰弹散”,出自《太平圣惠方》(公元年),能止血、止痛、消炎。
[2]金创伤掺法:指创伤出血外掺伤口药。
[3]细石灰,韭汁作饼:捣韭菜汁和石灰粉制成饼。
[4]桃花散:此方出自《世医得效方》(公元年),明、清外治伤口用此方较普遍。
二、溃疡用药刀口生肌散[1](选自《救伤秘旨》)
陈石灰七两,大黄一两,二味同炒,令石灰如桃花色,去大黄加儿茶、血竭、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二钱,共为细末敷之。若伤口烂者,用麻油调敷,无不效也。
合口长肉方(《救伤秘旨》)
生半夏一两,乳香去油、象皮火焙、川断、铜绿各五钱,黄丹、没药去油、花龙骨、白芷各三钱,樟冰二钱,共为细末,敷之即效。
生肌散[2](选自《跌损妙方》)
乳香、没药、血竭、雄黄、蒲黄、梧子[3]、赤石脂、白芷、朴硝、寒水石、陀僧、龙骨、轻粉、花蕊石、山甲、螃蟹粉、硼砂、蟾酥各五钱,朱砂、乌药各三钱,共为末,每膏一张,各下数分[4]、贴伤处。若臁疮[5]、疠症[6],再入麝香二三分,贴背心[7],即安。
生肌玉红膏(选自《黄氏青囊全集秘旨》)
香油一斤,紫草、当归、血竭、轻粉、白蜡、白芷尖、红花。
异人传授毒油膏尖前接骨部。
注释:
[1]刀口生肌散:即“桃花散”加儿茶、血竭、乳香、没药。“桃花散”原方有牛胆浸泡石灰,参见《江氏伤科方书》。
[2]生肌散:此散外治感染创口,有排脓解毒、生肌、收口之效,适用于创伤感染创口中、后期,以及外科溃疡创口、慢性骨髓炎等。
[3]梧子:梧桐子。
[4]每膏一张,各下数分:指每一贴药用几分药末。
[5]臁疮:生于小腿的疮,多为慢性骨髓炎。
[6]疠症:麻疯症。
[7]背心:指第七胸椎部位。
三、接骨用药接骨丹[1](选自《跌损妙方》)
自然铜五钱,当归、川芎、羌活、独活、虎骨(现用狗骨代替)、五灵脂、乳香、没药、杜仲、木瓜、茯苓、芡实、枣仁[2]、杏仁、川乌、白蜡、苡仁、细辛、神曲、牙皂[3]、乌药、朱砂、西香、木香、灶鸡原注:即灶马,俗名灶蟀、地骨皮、地鳖虫、甘草各三钱,红蚯蚓、抱鸡[4]各三只,大皂[5]、推车子即蜣螂,各一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酒下。
驳骨方(选自《少林寺真传跌打刀伤药本》)
黄柏、大黄、江香[6]、白芷、当归、加皮、川芎、黄芩、北辛,以上九味各一钱五分,再用生草药:闹羊花小蓉叶[7]、土三七、鹅不食、桑树叶、青桃叶、驳骨草、急性子、半边莲、白麻根、生蛤仔、田基黄各二钱,生鸡仔一双同药捶烂,用泰和酒炖熟取汁,加鸦片烟三钱同汁饮之,将渣敷伤处,用杉皮夹紧,先饮后敷渣,要戒口一月可效。
注释:
[1]接骨丹:此方用自然铜、当归、川芎、虎骨、杜仲、西南瑞香、木瓜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为君;以乳香、没药、五灵脂、川乌、细辛、灶鸡、地鳖虫、蚯蚓、抱鸡、推车子通经破瘀、止痛接骨为臣;以羌活、独活、芡实、酸枣仁、杏仁、神曲、乌药、苡仁、木香、皂角、朱砂通经活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为佐、使,主要应用于骨折损伤,故名“接骨”。
[2]枣仁:酸枣仁。
[3]牙皂:即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皂荚或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果实,功效同皂荚。
[4]抱鸡:刚孵化出壳的小鸡。
[5]大皂:即皂荚大者。
[6]江香:瑞香。
[7]小蓉叶:榕树叶。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少林正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韦以宗,释延琳,吴宁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易筋堂中医(鍖椾含娌绘剤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浣曟不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