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行色幻象,1
这是一篇最后注定开放结尾的游记
加德满都
尼泊尔按海拔可分成三大区域: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的喜玛拉雅高山区(海拔米以上)、中部山区(海拔-米)和南部平原(海拔60-米)。在北部高山区徒步和登山的游客要应对高原反应的挑战和冬季的严寒;在中部山区游览城镇乡村(包括古迹众多的加德满都和湖光山色的博卡拉)的游客则可以享受终年温和的气候,仰视北边的雪山(从一千米看八千米);与印度接壤的南部平原有潮热的亚热带丛林,保存有南亚最后的大型野生动物如独角犀牛、孟加拉虎和野象,这里也是尼泊尔最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和佛祖诞生地
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纽瓦丽人是老城区的主要居民,也是谷地文化遗产的创造者。纽瓦丽社会有非常紧密的社区组织,家族和街坊之间往往都有分工明确的“古提”(Guthi)合作社来安排节日庆祝和宗教仪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纽瓦丽人眼中是赋予城市和神庙生命力的文明核心
杜巴广场
穿过市中心的人力三轮
巴德岗的手工艺者
老皇宫门前
在巴德岗喂鸽子的人
一个刚参拜完湿婆的孩子
尼泊尔建筑以寺庙、宫殿和民居著称,特别是以加德满都谷地纽瓦丽人独创的多檐式红砖楼阁建筑闻名于世。纽瓦丽风格寺庙多为正方立体几何形,每层的屋顶都向四方倾斜,向上逐层变小。最高的塔式楼阁寺庙是巴克塔普尔五层的Nyatapola庙。支撑屋顶的木椽以及房柱和门窗均为木结构,雕刻有各式神兽和吉祥物特别是入口木门上方的大型木雕或铜。整体建筑都是用红砖搭配褐色木料,非常庄重
尼亚塔波拉塔(Nyatapola)
地点未记录
老皇宫的的一个木雕门
杜巴广场中心的佛系警察局
在加德满都还可以见到另外两种寺庙建筑,都起源于印度。一是以斯瓦扬布和博德纳佛塔为代表的白色土石结构的覆钵形宝塔;另外是锡克哈拉(意为“山峰”)风格的尖顶式石塔,如帕坦杜巴广场上八角形的克利须那神庙(KrishnaTemple)和另一座由20个塔亭巧妙垒叠成的同名神庙(KrishnaMandir)。
博德纳佛塔湿婆看众生的眼神
未完待续,希望能慢慢整理完这些图片吧
(部分资料来源:《传统与现代:尼泊尔文化述论》,张惠兰著,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