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A级秘方,送给需要的人懂点中药

懂点中药,至少多活十年

1、每个家庭必备的十味中药

灵芝: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咳

人参:固本回元,护命强身,延年益寿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

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

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

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

薏苡仁:健脾祛湿,清热排浓

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

请输入图片描述

2、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

当归:养血圣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

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

雪莲花:壮阳补血,暖宫散瘀,延缓衰老

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

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

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

3、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心

何首乌:温补肾阳,让你黑发飘飘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

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

三七:三七补血第一

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

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

请输入图片描述

4、后天之本的健康源泉

白茯苓:健脾补中,慈禧的长寿补药

山药:药食同源,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

番木瓜:“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

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

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丁香花:香喷喷的暖胃好手。

请输入图片描述

5、常见病不求人

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

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

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

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

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

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

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

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

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

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

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请输入图片描述

6、现代白领的健脑安神大法

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

酸枣仁: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

红枣:补血安神,每天都可以当零食吃

黄花菜:健脑清心,乐而忘忧

桂圆: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

莲花: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

远志: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

请输入图片描述

7、轻轻松松草本排毒

金银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

蒲公英: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

鱼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

决明子: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

枇杷叶:清肺热的常用药

栀子:擅长解全身热毒

夏枯草: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

紫花地丁:解毒消痈要药

牡丹:凉血妙品,花中神药

凤仙花: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

黄连: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

请输入图片描述

8、餐桌上的素淡美味

银耳:润肺滋阴的最佳食物

百合:补益五脏,怎么做都好吃

荠菜:“三高”患者的极品蔬菜

薄荷:清咽利喉的芳香疗法

茴香:慢性胃炎的缓解药

白果:治疗咳喘,当仁不让

车前草: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疗。

珍贵偏方

AAAAA级秘方,送给需要的人!

=======================================

健中合剂

成份:赤芍药15克、杭白芍15克、嫩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7.5克、大枣5枚、饴糖50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饴糖另冲。

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疼。

主治:脾胃虚寒、腹中时痛、喜暖喜按、食欲不佳。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剂服一日。

禁忌:生冷。

夏枯草合剂

成份:龙胆草15克、夏枯草30克、枯黄芩20克、灵磁石50克

白菊花15克、川芎片7.5克怀牛膝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性情急躁、心悸梦多。

用法:每日服一剂,日服两次。

禁忌:辛辣、酒类。

肝炎I号

成份:北柴胡20克、枯黄芩15克天花粉20克、生牡蛎15克、嫩桂枝15克、淡干姜10克、杭白芍20克、当归15克、紫丹参50克、茵陈40克、炙甘草15克、苦桔梗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止痛。

主治:两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心下癥结。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孕妇忌服。

肝炎II号

成份:北柴胡20克、杭白芍20克、炒枳壳15克、橘皮40克、生姜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茵陈30克炙甘草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健脾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或疼痛,疲乏无力、胃脘胀满、大便溏泻。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之类。

大感冒合剂

荆芥15克、薄荷15克、枯黄芩15克、杏仁15克、芦根25克、忍冬藤50克

制法:水煎服。

功能: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痛。

主治:感冒、咳嗽、咽痛。

服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油腻。

胃溃疡粉

成份:乌贼骨克、大贝母克、川军15克、生甘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恶心吐酸、大便秘结。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5——10克。

规格包装:每袋50克装。

禁忌:体弱大便溏泻者忌用。

补肾降压丸

成份:炙首乌克、菟丝子50克、稀莶草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怀牛膝克桑椹子克、陈皮50克、枳壳50克、女贞子50克、旱莲草克、夏枯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滋补肾水、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耳鸣眼花、腰腿痠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油腻。

复方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克、熟地黄克、怀山药克芡实米克枸杞子克、狗脊克、丹参克、五味子克、菟丝子克、泽泻克、鲁米那0.03×40号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痠腿软、失眠梦多。

服法:每晚睡前服一九到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克、熟地黄克、怀山药克、芡实米克、枸杞子克、金毛狗克、紫丹参克、五昧子克菟丝子克、泽泻克

制砝: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酸腿软。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至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肾炎丸

成份:党参克、汉防己克、猪苓克、茯苓克、炒苍术克、炒白术克、大腹皮克、陈皮克、半夏曲克、炙黄芪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健脾利水。

主治:脾胃虚弱、形寒怕冷、疲乏无力、食后胀满、大便溏泻、颜面及下肢浮肿。

服法:口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克重,每袋10丸装。

关节炎丸

成份:穿山龙克、嫩桂枝20克、五加皮克、紫丹参克、稀苍草克、

制法:阻穿山龙、桂枝、五加皮三药研细末,以丹参、稀莶草熬浓汁与水,泛为小丸。

功能:散风祛寒、通络止痛。

主治:关节净痛、下肢沉重、活动不利。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三钱。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生冷。孕妇忌用。

调肝丸

成份:当归50克、北柴胡50克、赤芍50克、薄荷15克、茯苓50克、白尤50克、紫丹参50克、生甘草20克

炙香附一两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舒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食后服满。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痹痛丸

成份:炙川乌50克、赤芍克、当归克、川芎50克、北细辛25克、独活50克、生麻黄25克、炒苡米克、桑寄生克、怀牛膝克、汉防己50克、续断50克、甘

草克、桂枝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散风寒、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屈仲不利。

服法:日服=次。

服量:每次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关节红肿热痛者忌用,孕妇忌用。

健胃舒肝丸

成份:苍术50克、白术50克、陈皮40克、白豆蔻30克、焦三仙50克、法半夏50克、广木香30克、枳壳40克、炙香附50克、槟榔50克、炙甘草30克、北柴胡50克、赤

芍50克、杭白芍50克、广郁金2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川腊纸封乜。

功能:舒肝健睥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胸闷不舒、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欢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辛辣生冷之物,

强肝丸

成份:炙黄芪克、丹参克、当归克、白芍克、郁金克、党参克、炙黄精克、泽泻克、生地黄克、怀山药克、焦山楂克、焦神曲克、茵陈蒿克、秦艽克、板蓝根克、生甘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舒肝和胃、补益脾肾。

主治:两胁疼痛、疲乏无力、形寒怕冷、腰膝凌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也装:每丸重10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炯酒之物。

平肝降压丸

成分:槐花克、夏枯草克、黄芩克、丹参克、豨莶草克、怀牛膝克、钩藤克、菊花50克、白蒺藜50克、川芎克、生牡蛎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清肝明日、活血降压。

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胸闷、目赤肿痛、急躁易怒、耳鸣如蝉。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之物,孕妇禁忌。

妇科

调经I号

成份:当归克、怀山药克、菟丝子克、何首乌克、熟地黄克、女贞子克、仙茅克、仙灵脾克、枸杞子克、续断克、胎盘粉50克、炙黄精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官出血、阳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朗虚火旺者忌服。

调经Ⅱ号

成份:熟地黄克、怀山药克、枸杞子克、女贞子克、旱莲草克、茯苓克、续断克、鹿角霜克、胎盘粉50克、黄精克、五味子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阴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前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每袋拾丸装。

闭经丸

成份:仙灵脾克、仙茅克、生鹿角克、胎盘粉克、女贞子克、枸杞子克、党参克、当归克、白芍克、红花克山楂克、益母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调补肝肾、养血通经。

主治:用于“肝肾虚型”闭经如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闭经。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凡肾阴虚肝阳旺者慎用。

痛经丸

成份:当归克、赤芍克、生蒲黄克、五灵脂克、元胡索克、制香附克、益母草克、川芎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型痛经,如原发性痛经,或盆腔炎引起痛

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无气滞血瘀者忌用。

清热调经丸

成份:北柴胡75克、当归克、白芍克、牡丹皮克、枯黄芩克、生地克、制香附克、益母草克、旱莲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主治:用于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即功能性子官出血、小量出血者)。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虚寒性月经不调者忌用。

盆腔炎丸

成份:嫩桂枝克、茯苓克、桃仁克、丹皮克、赤芍克、三棱克、莪术克、酒炙川军克、黄芪克、鱼腥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肿块、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月经期忌用。

枯矾I号

成份:枯矾15克、儿茶克、五倍子15克、白芨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血。

主治:宫颈中度或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官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荆。

禁忌:有急性炎症忌用。

枯矾II号

成份:儿茶克、蛇床子克、枯矾克、冰片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痒。

主治:宫颈中、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富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剂。

外阴洗剂

成份:苦参25克、蛇床子25克

制法:水煎40分钟,外洗。

功能:燥湿止痒。

主治:外阴湿疹、瘙痒、过敏性炎症。

用法:水煎40分钟,外洗,日洗二次。

用量:每日一剂。

儿科

解热合剂I号

成份:荆芥15克、薄荷7.5克、青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生石膏40克、赤芍15克、贯众15克

功能: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感冒发烧、口干溲黄、烦躁不安。

用法:水煎服,日服三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阴虚内热忌用.

解热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克、枯黄芩15克、赤芍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酒川军7.5克生石膏40克焦三仙各15克

功能:清热通便,消导和中。

主治:发烧不退、口渴肢凉、腹部胀满、大便干秘。

用珐:水煎服,日服数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号

成份:生麻黄5克、杏仁15克(研碎)生石羔30克、生甘草5克、黄芩15克、莱菔子10克、枇杷叶15克、旋覆花15克、大青叶25克

功能:清热宣肺、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发烧、呼吸粗喘、痰多气逆、口干溲黄。

用法:水煎,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I号

成份:南沙参15克、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枯黄芩15克、枇杷叶15克、杏仁15克(研碎)薏苡仁15克、黛蛤散15克

功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主治:肺热久咳音嘶、痰少、舌红口干、五心烦热。

用法:水煎服,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脾湿痰多忌用。

腮腺炎合剂I号

成份:金银花15克、大青叶25克、赤芍15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15克、黄芩15克酒制大黄15克、生地黄25克、生石膏50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腮腺、淋巴腺肿胀疼痛、身热面赤、便干溲黄。

用法:水煎服,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忌荤腥发物。

腮腺炎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克、枯黄芩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生牡蛎25克、昆布15克、蒲公英15克、赤芍15克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腮腺肿胀或瘰疬痰核,硬结不消。

用法:水煎服,日服二次

服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康复散

成份:神曲5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鸡内金克、二丑克、醋青皮50克、陈皮50克、炒枳壳50克、厚朴50克、炒麦芽50克、槟榔50克、生大黄克、苍术克、草果仁克、嫩青蒿50克、胡黄连50克、五灵脂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克。加冰片2.5克。

功能:行气消积。和中助运。

主治:停食停乳积滞症,腹胀纳呆、面黄肌瘦、大便干结、苔厚口臭。

服法:每次服1——2克。

服量: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包四分重。

清肺散

成份:前胡75克、杏仁克、炙桑皮克、川贝母克、炒积实40克、莱菔子50克、橘红75克、桔梗50克、生甘草25克

制法:上药以前胡、杏仁、桑皮、枳实、莱菔子、桔红、桔梗熬成羔,以川贝母、粉甘草为细粉,兑入羔内烘干轧为细粉,打成每片含药物0.5克重片。

功能:清肺化痰,利气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肺气不宣、喷嚏鼻涕、咳痰不爽。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1——2克

规格包装:每袋20——30片装。

和脾散

成份:炙桑皮克、炒苡米克、陈皮克、怀山药克、焦神曲克、茯苓克、焦麦芽克、泽泻克、胡黄连50克、

制法:上药原料共熬成膏,加热烘干轧成细粉打片,每片含药物一分。

功能:健脾和胃,调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苔厚纳呆。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2克。

加味异功散

成份:党参克、白术克、炙甘草30克、炮姜30克、茯苓克、升麻20克怀山药50克、禹余粮克

制法:先将原料共熬成膏,然后隔水加热,浓缩烘为干膏,再加入淀粉,连干膏加至为原料的50∕轧成细粉,即为成品。

功能:健牌益气,温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脾虚泄泻、面黄肌瘦,体弱自汗。

服珐: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3克分。

温中定痛散

成份:川黄柏50克、干姜25克、乌梅克、炒川椒克、嫩桂枝75克、赤芍克生姜50克(炒)枳壳克、当归克

制法:上药煎煮三次,去渣、过滤、浓缩、最后隔水加热浓缩烘成干膏,再兑入淀粉,兑至为原料的三分之一为度,共为细末研匀即得。

功能:温中定痛。

主治:蛔虫腹痛、或驱虫后,腹痛隐隐,时作时止,面黄肌瘦、形寒便溏、纳食不甘。

服法:日服2——3次。

服量:每次服一包。

规格包装:每包2.5克重。

耳鼻喉科

鼻净丸

成份:清半夏克、炒枳壳克、茯苓克、陈皮克、苍耳子克、生薏苡仁50克、白芷克、川芎克、鱼腥草克、生甘草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鼻塞不利、流黄脓涕。

用法:每日两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六钱装。

禁忌:妊妇忌服。

鼻炎丸I号

成份:生麻黄克、生石膏克、杏仁克、生甘草克、炒栀子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宣肺、排脓通窍。

主治:鼻塞不利、浊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忌辛辣。

鼻炎丸II号

成份:嫩桂枝75克、大枣克、北防风克、杭白芍克、黄芪克、干姜25克、白术克、炙甘草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嚏多,流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鼻炎丸Ⅲ号

成份:苍耳子克、辛荑花克、白芷克、薄荷50克、薏苡仁克、败酱草克、川芎克、北细辛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鼻塞头昏、脓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鼻炎丸IV号

成份:嫩桂枝克、白芍克、干姜25克、炙甘草50克、大枣克、山药克、茯苓克、石菖蒲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和营、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涕多。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

养阴丸

成份:北沙参克、麦冬克、玄参克、紫丹参克、生地黄克、赤芍克、升麻25克、生甘草50克、黑芝麻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密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生津、润肺利咽。

主治:咽喉不利、口舌干燥、鼻千涕步、先音声哑。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拾丸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通咽丸

成份:清半夏75克、紫苏子50克、茯苓50克、陈皮50克、络石藤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化痰、消肿利咽。

主治:胸膈不利、咽喉堵闷、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

金鸣丸

成份:诃子内克、血余炭克、生甘草50克、凤凰衣75克、蝉蜕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润肺利咽。

主治:失音声哑、咽喉不利。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健咽丸

成份:川石斛克、当归克、山豆根克、天花粉克、生地黄克、丹皮克、射干克、紫苏子克、寒水石克、生甘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利咽、生津止痛。

主治:咽喉疼痛、咽喉不利、咽痒呛咳、舌干口苦。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迸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定蛾丸

成份:牛黄40克、郁金克、寒水石克、牛蒡子克、麦冬克、天花粉克、枯梗克、生甘草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身热倦怠、口干舌燥。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清心散

成份:牛黄2.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寒水石10克、双勾藤20克、冰片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牛黄冰片另兑。

功能: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烦热口渴、咽喉不利、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5克。

包装规格:每包1.5克重

禁忌:忌辛辣。

利咽散

成份:清半夏75克、茯苓50克、紫苏叶50克、枳实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理气宽胸、利咽化痰。

主治:气郁不舒、咽喉堵闷。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克。

包装规格:每包5克重。

禁忌:孕妇忌服。

咽痛散

成份:桔梗50克、生甘草50克、牛蒡子50克、草河车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身热头痛、周身倦怠、咽喉肿痛、口千舌燥。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克。

包装规格:每包5克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健耳丸

成盼:夜交藤克、络石藤克、路路通克、川芎克、女贞子克、旱莲草克、桃仁克、乌药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阴平肝、通窍活络。

主治:耳聋耳鸣、头昏目暗。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5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忌辛辣刺激食物。

止晕丸

成份:清半夏克、茯苓克、陈皮克、炙甘草克、枳实75克、杭菊花克、川芎克、勾藤克、建译泻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平肝利湿。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眩晕静

成份:钩藤克、生石决克、枯黄芩克、川牛膝克、桑寄生克枸杞子克、茯神克、夜交藤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补肝肾、通窍括络。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鼻萎灵

成分:生甘草50克、生地黄50克、地骨皮50克、尼泊金5克

制法:取甘草、生地、地骨皮,加蒸馏水0毫升,煮沸一小时,再加水0毫升,再煮一小时过滤,除去沉淀,加尼泊金过滤,即得棕色透明体药液。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鼻干发堵、鼻咽干燥。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滴3——5滴。

规格包装:每瓶10M装。

滴鼻液Ⅱ号

成分:枯黄芩克、紫花地丁克、生甘草37.5克、麻黄15克、尼泊金1.5克

制法:取黄芩、地丁、甘草、加蒸馏水煮沸一小时(每次0毫升的量)加水约0毫升,煮一小时后过滤,再加水煮沸半小时,两次滤液混合约0毫升,放置24小时,将沉淀除掉,然后调节PH值6——7,用碳酸氢钠煮沸浓缩液毫升左右。放冷后加95%乙醇0毫升,再放置24小时后,将澄清液取出,减压回收酒精无醇味为止。然后加蒸馏水至0毫升,用抽滤过滤,即得澄明液体,加尼泊金及麻黄素,如果仍有浑浊现象,可用滤纸再滤,即得棕红色的澄明液。

功能:通气消肿。

主治:鼻塞头闷、涕多不利。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一滴至二滴。

规格包装:每瓶10毫升装。

眼科

猪苓丸

成份:猪苓0克、茯苓0克、白术0克、苍术0克、车前子0克、地肤子0克、楮实子0克、金毛狗0克、霜桑叶0克、黑芝麻0克、防风0克、北细辛克、党参0克、羊胆汁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益胆、明目。

主治:玻璃体混浊。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10克,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生冷粘腻。

加味白虎丸

成份:茺蔚子0克、防风0克、知母0克、生石膏00克、黑元参0克生大黄0克、生甘草0克、车前子0克、决明子0克、粳米0克、青箱子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束,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脾、泻胃。

主治:急性虹睫炎、色素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二钱,每日三改。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滋阴降火丸

成份:当归0克、白芍0克、生地黄0克、熟地黄0克、玄参0克、石决明0克、枸杞子0克、白菊花0克、石斛0克、天门冬0克、霜桑叶0克、炒枳壳0克、北柴胡0克、盐知母0克、盐黄柏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滋益肾阴、清降相火。

主治:凡阴虚、火旺体质所患各种眼底病。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2九,日服2——3次。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食物。

四物五子丸

成份:熟地黄0克、当归0克、赤芍药0克、白芍0克、川芎0克、复盆子0克、枸杞子0克、菟丝子0克、地肤子0克、女贞子0克、旱莲草0克、北柴胡0克、枳壳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主治:凡各种阴血亏虚而致各种眼底病。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二丸,日服两次。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食物。

复明丸

成份:生黄芪0克、当归0克、熟地黄0克、白芍0克、生甘草0克、鸡血藤0克、山楂0克、丹参0克、王不留0克、路路通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补气养血、通窍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0克,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禁忌。

定志丸

成份:远志0克、石菖蒲0克、党参0克、茯苓0克、生石决0克、冰片克

制法:先将上六味药共为细末,后再将冰片面克兑入,上药细末中研匀,水泛为小丸。

功能:益心强志、宣窍明目。

主治:近视性屈光不正。

用法:温开水进下。

用量:每次10克,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注意眼部卫生,配合眼保健操。

祛风退赤丸

成份:川羌活0克、防风0克、荆芥穗0克、生麻黄0克、银花0克、连翘0克枯黄芩0克、生地黄0克、赤芍0克、当归0克、生甘草克、生石膏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散风清热。

主治:急性结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5克,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禁服。

清肺退赤丸

成分:桑白皮0克、枯黄芩0克、栀子0克、连翘0克、牛蒡子0克、天花粉0克、桔梗0克、甘草0克、牡丹皮0克、生地黄0克、赤芍0克、当归0克、杏仁0克、防风0克、麦冬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散肺气郁结。

主治:泡疹性结膜炎、巩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5克,每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辛辣发物。

勾藤丸

成份:钩藤0克、蝉蜕0克、菊花0克、白蒺藜0克、密蒙花0克、当归0克、生地黄0克、北柴胡0克、草决明0克、栀子0克、川芎0克、白芷0克、谷精草0克、板兰根0克、天花粉0克、枯黄芩0克、金银花0克、羌活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散肝经耶热。

主治:单纯性角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0克,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骨科

化筋散

成份:当归克、木瓜克、赤芍克、乳香克、土虫克、苏木克、红花克、血竭60克、公丁香克、芙蓉叶0克、金果榄0克、没药克、自然铜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化瘀散结、软坚止痛。

主治:陈旧性软组织损伤、筋聚筋疆。

用法:用醋谰外敷。

规格包装:散荆。

接骨散

成份:石斛克、巴戟天克、五加皮克、怀牛膝克、杜仲炭克土鳖虫克、没药克、续断克、自然铜克、大黄克、白芨克、桑寄生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播血祛瘀、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

用珐:酒调外敷。

规格包装:散剂。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消肿化瘀散

成份:赤芍克、当归克、生地黄克、元胡索克、乳香克、红花克、生大黄克、姜黄克、炙鳖甲克、白茄根克、红曲克、赤小豆克、血竭8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醋调敷患处。

规格包装:每袋50克。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腾洗药

成份: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汉防己、炙附子、千年见、成灵仙、桂枝、秦艽、羌活、独活、路路通、生麻黄、红花、川椒、苍术、炙草乌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舒筋活血、散风话络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

用法:将药物、粗末装入布口袋内,用水煮沸腾,洗患处。

规格包装:每袋克。

接骨新药

成份:乳香克、红花克、土鳖虫克、苏木克、地龙克、续断克、骨碎补克、蜈蚣10条、蜗牛克、没药克、金毛狗克、自然铜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祛瘀生新、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骨折迟延愈合。

用法:日服二次,每次服12.5克。

规格包装:每袋50克。

禁忌:孕妇禁用。

化筋膏

成份:威灵仙克、萆薢克冰片克、二甲基亚砜毫升、白凡士林0克

制法:将威灵仙、萆薢共为细末,加冰片、二甲基亚砜,用凡士林调为膏。

功能:软坚化瘀、舒筋止痛。

主治:陈旧性伤筋、肌腱、腱鞘炎等。

用法:外敷用。

规格包装:每盒25克重。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努伤丸

成份:生大黄克、桃仁0克、红花0克、三棱0克、北柴胡0克、郁金0克、青皮0克、丹参0克、川芎0克、五灵脂0克、真降香0克、冰片克、大腹皮0克、大腹子0克、山楂0克、枳实0克、炙鳖甲克、水蛭克、元胡索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宽胸理气,祛瘀止痛。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拾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舒筋丸

成份:生麻黄克、炙马前子克、乳香克、没药克、草乌克、红花0克、羌活0克、独话0克、追地枫0克、宣木瓜0克、怀牛膝0克、桂枝0克、穿山龙0克、生甘草0克、细辛克、威灵仙0克、茯苓0克、千年健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舒筋活血、通络散寒。

主治:新久伤筋、或兼痹痛。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0克,每袋十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接骨丸

成份:苏木0克、油松节克、炙川乌0克、降香克、乳香克、没药克、血竭80克、自然铜0克、白芨克、炒鸡蛋皮0克、蝲蛄克(土狗)、甜瓜子0克、苍术0克、煅龙骨0克、煅牡蛎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活血祛瘀、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十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活血丸

成份:公丁香克、木香克、血竭80克、孩儿茶克、熟大黄克、红花0克、当归0克、赤芍0克、川芎0克、苏木0克、五加皮克、乳香克、没药克、甜瓜子0克、北防风0克、汉防己0克、猪苓0克、茯苓0克桃仁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每日二孜,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孕妇樊用。

骨科搽剂

成份:闹羊花克、生川乌克、生草乌克、红花克、五加皮克、生南星克、北细辛克、樟脑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用辣椒酊毫升,50%酒精27.毫升,浸泡二周,过滤取汁。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

用法:用脱脂棉或用沙布蘸药水搽患处,搽至发热。

用量:日用1——3次。

规格包装:每瓶50毫升,毫升装。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禁用。

猜你还喜欢以下内容:

从《打手歌》看你太极拳功夫的高低

问答

太极实战中为什么做不好引进落空?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太极大师郝少如

干货

名师对话太极系列之三“虚是松到一定程度时的结果”

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

视频教程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太极拳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

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站桩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千金难买真太极(收藏版)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下篇)

关于气沉丹田的心法口诀

持续站一个小时以上,来看看太极拳桩功如何进阶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上篇)

站桩松腰系列:命意源头在腰隙

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太极拳之云手的奥秘

太极拳横跨步,只有“云手”一式

太极高手苏学文太极功夫的五大特点

太极拳实战核心练习:推手八法向恺然:我研究太极推手的经过

浅谈作为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

杨健候太极推手精论两篇

太极名家

李雅轩论太极推手

太极拳揉手秘验句(实用)

专题

太极推手二十五问,不会推来也会化!!!

推手是修炼太极拳大道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实战

太极拳推手精义十九劲及古钟五个点的发法

杨氏太极拳真传断手

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检验和提高掌握正确训练法出真功夫

实战

太极推手中败中求胜秘诀——横轴

技法

太极拳推手秘技“接定彼劲,彼自跌出”

我说太极拳

何谓空?

杨式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功效(下)

视频讲解

洪传陈式太极拳中“云手"实战用法精彩!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之太极拳的横跨步法(共十八篇)完结篇

太极功夫手上始

观点

太极拳错误的云手练法

武派太极拳“敷盖对吞”四点认识解析技击之理

太极拳的最难学是什么?

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解密

太极拳解密之十一:中正安舒

太极拳解密之二: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解密太极拳十大系列核心内容,可以好好练拳了!

破解太极密码——得此文尽解太极精髓

太极拳解密之十五:力发于脊

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

太极拳解密之十八:力发于跟

杨露蝉『圈內打人,圈外推人』解密

太极拳解密:教你精髓练习方法

太极拳解密之松腰松胯

解密“练太极拳者不动手”

太极拳解密之一: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拳解密之六:劲道

极拳解密之十二:动作到位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下)

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探密解析

太极拳解密之三:虚领顶劲

太极拳解密之四:意念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上)

太极养生堂为了更好的传播太极文化,年全力打造,精致推出视频太极教学、实战,揭密系列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4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