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陈亮《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水龙吟·春恨》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词借写春景,抒发词人忧时伤国的情怀。
⑴水龙吟:词牌名,出自李白诗句“笛水龙吟奏水龙吟”。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⑵闹花:形容繁花似闹。繁花,盛开的花。“层楼”,原本作“楼台”,据别本改。⑶东风软:指春风吹来使人感觉酥软。东风,指春风。⑷平莎(suō):平原上的莎草。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⑸茸: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⑹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⑺迟日:指春日。⑻催花:催动百花开放。⑼阁雨:停雨。阁,犹搁,停止。⑽芳菲:芳华馥郁。⑾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古代女子的一种嬉戏。⑿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⒀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⒁翠绡(xiāo)封泪,翠巾裹着眼泪寄与对方,典出《丽情集》记灼灼事。翠绡,绿色的薄绢。⒂疏烟淡月:稀薄的烟雾和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⒃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这首词初看起来,是一首伤春念远的词。上阕写春光烂漫,又作转折,说春色如此美妙,却无人欣赏。下阕开头既已点明全词的“念远”主旨,接下通过回忆,写昔日邂逅的情境与别后的“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离,子规声咽,一片凄清景致,更增几多离愁。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故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恢复之志。起首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平莎茸嫩”,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却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赏玩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莺燕是“能赏而不知者”(《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游人则为“欲赏而不得者”(同上)。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立无助的,心情是压抑的。雁足能传书信(见《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充当了信使,因为征人未回,向南楼探问归雁消息。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此时已如风消云散。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法,一断在“魂”字后,另一断在“又是”后,两者都可,而后者较恰当。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陈亮传世的词七十多首,风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晋说:“《龙川词》一卷,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欤!”(《龙川词跋》)后来他看到此篇及其他六首婉丽之词,修正自己的论点,曰:“偶阅《中兴词选》,得《水龙吟》以后七阕,亦未能超然。”(《龙川词补跋》)其实毛晋本来的论点还是对的,无须修正。作家的作品,风格、境界可以多样。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是刚的。好文推荐?我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经典)
?流传最广的十首宋词,第一首实至名归,美得令人心醉!
?这20句诗,句句写着幸福!
—END—谢谢观看,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