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激情荡漾
这是一个初夏的季节,那时黄总还是个混迹江湖的小角色。行走江湖,人称他黄三,熟悉他的人都调侃他,称他黄瘪三。在他的家乡,人称他卬,“卬”这个名字在他的家乡很有杀伤力。你只要说是卬的朋友,谁都不敢惹你,甚至你打的坐车都不用花钱。
不过,到现在我都搞不懂这个“卬”字是什么意思,横竖只知道是S市N区某镇的土发音。
就在他到W市买狗皮膏药时,阿英认识了他。
买狗皮膏药,这是民间俗称,江湖上称之为皮行。皮行是江湖八大买卖之一,金皮利挂逢阳四虎,皮行位居第二;金行是指测字算命的,排在第一位;利行是指玩魔术的,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挂行,也称鞭挂,就是指打拳卖艺的。其它的买卖这里就不作过多介绍了。
话说黄三来到W市,就在市区摆起了场子,玩几套功夫,把人吸引过来,然后经过七胡八扯的,把人家的大把大把钞票骗到了手。
他让你心甘情愿的把钱送给他,靠的就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
黄三的师父叫张匮宝,家住在上海市南市区,曾经做过知青,下放到新疆建设兵团,娶了个新疆老婆,后来他带着老婆偷跑回来了。一直行走江湖,靠着买狗皮膏药养活了全家。
黄三从师父那里学得本事后,就以此为职业,行走江湖。他师父还对他说,当年在上海做党内地下工的邓公就是干皮行(买狗皮膏药)出身的,顾公是干利子行(玩魔术)出身的,都是有江湖身份的人。
顾公后来在武汉被特务抓捕叛变了,成了可耻的叛徒;邓公一直跟党走,三起三落成为一号人物……。
这些事,在上海都是江湖上公知的。
不论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充满了江湖气息,用江湖大师的口吻说出了浓厚的江湖情感,却也暴露了其治国的短版。
这个话题,在此不作讨论,先说黄三之事。
黄三来到无锡,在卖狗皮膏药时认识了阿英,由此拉开了他们爱情的序幕。
黄三一场表演下来,狗皮膏药买了不少,他杰出的表演和赚得不匪的收入,深深的吸引了阿英,已经散场,人走尽了,阿英还站在那里傻傻的发呆。
等黄三收拾完了东西,发现身边还有个美女等着他,他来了兴趣,侃侃而谈,一下子两人找到了共同话题。
黄三说:“时间不早了,先跟我去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聊。
此时已近正午。
阿英客套了一番,由于实在好奇,对黄三充满了神秘感,想了解更多,于是跟着黄三到饭店吃饭了。
黄三叫阿英点菜,阿英随便,叫他看着点就行。黄三为了以显自己的阔绰,点了几道名贵的地方特色菜。
阿英说不要这么太破费了,吃不了多少的。黄三说这些菜都不算什么,下次带你到上海国际饭店吃一趟,让你品尝品尝什么叫高端特级菜肴。
阿英问黄三家住哪里,黄三告诉她在上海,阿英说自己家也在上海,最后才知道,两人还是同一个镇上的,只是阿英跟随父母住在了别的镇上了,因为她父亲是个教师,在那里教书,所以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举家迁到了那里。
他们越谈越熟,有他乡遇知己的感觉,阿英对他已没有了防范意识,他们变得很随意,话题越谈越广。
“这里不便久留,到我住处再谈吧!”
“好吧!”阿英犹豫了一下,答道。
黄三到了吧台结了账,便带着阿英走出了饭店,招了一辆出租车,打的到了一家宾馆门前停了下来,黄三付了车费,招呼阿英下车。
黄三带着阿英上了电梯,到了七层下了电梯,打开了房间,黄三招呼阿英坐下,他去倒杯水。
不一会功夫,黄三端来了两杯水,递了一杯给阿英。
阿英感觉有些渴,稍后,就一饮而尽。
黄三告诉阿英,说他自己家里有工厂,专门生产狗皮膏药的生产线,叫阿英不要再去上班了,今后就跟着他享清福。
阿英在上海一家纺织厂上班,到无锡来,是走亲戚的,过来看望她姑妈的。正好巧遇了黄三,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阿英虽然在纺织厂工作,但是她也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看到黄三给她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她心里暗暗高兴,默默祈祷,感谢上苍的安排。
他们聊得正兴,这时阿英受不了了,感觉体内有一股莫名的骚动和欲望,这种感觉从未有过,她的脸上一阵红似一阵,越来越开始控制不住自己。
黄三看火候已到,故意靠近了阿英,叫她到床上休息一会儿。阿英点了点头,欲要站起来。
黄三上前把她抱了起来,送到了床上。
阿英反抱着他紧紧不放手,像喝醉酒似的,有些迷糊,轻声说道:“我受不了了……”
黄三说:“你先松开我,我来帮你……”
两人在无言中,开始了三下五去二,很快就扒光了衣服,赤条条的一丝不挂。
青春勃发,难以阻止。
多年后,阿英才知道,那次是黄三下了药,是一种春药,古时候是兽医用来给老母猪发情的,名叫闹杨花,也叫催情散。
这种药不能多服,服多了会发病,俗称花轿疯,发病率在春天居多,春草发芽时节,就是发病时日。严重者,会扒光自己的衣服,光着身子到处乱跑,大脑意识严重模糊。等清醒后,浑然不知自己做了什么。
阿英庆幸的是自己被灌的药量不大,还没有达到发病的那种程度。
阿英是怎么知道自己被灌药的?
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黄三来了一个重要的朋友,私聊时透露的,这时正好阿英在门前路过,偷听到的。
从此,在阿英心里埋下的仇恨的种子,只是默默的放在心里,等待机会,司机报复。
阿英对我说了这些,我感觉这是在讲故事,真像一个传奇的故事,我根本就不相信这是真实的。
感觉黄总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说给谁听,都不会相信。
但我从她严肃的表情和真诚的表露中,看不到一丝假意,不像是她编故事虚构的。
我感觉这世间乱了相,我开始怀疑每个人,每个人脸上都是套着一层看不见的面纱,当你揭开了这层面纱,也许一切狰狞的面孔都出现了。
这世间,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就是带着一层看不见的面纱。
尽管我听了阿英的述说,但我仍希望黄总是个好人,不会是那种卑劣的小人。
也许我了解的不够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不能偏信一个人的话语。古话说的对:旁听则明,偏信则暗。
我是一个很乐意为人卖力卖命的人,士为知己者死,只要我把他视为知己。
看来这个乱像丛生的世界,我还是缺乏孙悟空的火眼晶晶来识别。
我看着阿英的真诚,我一脸茫然。
我想对她说:“你逃命去吧!”
隐忍《隐忍》年3月17日发表在纵横中文网。
作者简介
八百山人(原名潘世远),男,年生,汉族,籍贯南京,民间艺人,网络作家,在民间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推崇。当过特种兵(侦察兵),曾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事过画画,建筑设计,广告制作等,现从事牙科兼写作。
文学写作师从原《满族文学》主编路地,作者在三十年前就得到恩师的点拨和教诲,作品陆续发表在相关杂志和文学刊物上,现在作品多发于文学网站,诸如起点、风起等中文网,发表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和小说。
内容简介
一名侦察兵,因错过了考军校的机会,退伍之后,浪迹天涯,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演绎出一幕幕惊险人生。他从事过打拳卖艺,做过老板贴身保镖,在警察系统工作过,之后行走江湖行医天下,最后以画画为职业,终于成为一代民间艺术大师。
隐忍作者简介
潘世远,笔名:八百山人,汉族,六零后,大专学历,籍贯南京。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分会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也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民间艺人和网络作家。不仅从事民间绘画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深受大家的尊重和推崇,而且有《狗娃》《参展》《走访江宁佘村潘宅古建筑群》《为八百大糕刻厂牌的趣事》《说书》《校园春色·我的大学同学》《校园春色·桂花情缘》《校园春色·她的姐姐来找我》《金牛山下博物馆》《九世和尚做公鸡》《防疫功臣钟南山》《柴庄》《宝应之行》《“潘徐”老背少》《深井之源》《六合状元郎孙国敉》《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与六合》《古往今来八百桥》《慢城寄语》《漆桥》《遥远的歌声桂花香》《游览大明寺》《假酒》《兴茂一日游》《夏日》《南影论坛记》《别致的网恋》《或许是爱情的表达》《千古传奇马头山》《金牛湖》《冶山上的夜明珠》《弥陀寺里的神仙树》《东庄》《雪莲》《蛙人》等多篇(首)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发表在《青年文学家》《青春岁月》《西部散文选刊》《读与写》《精短小说》《鸭绿江》《文学少年》《金陵晚报》《新江北报》《南充晚报》《文化艺术报》《扬子晚报》等报刊、杂志。并有《放风筝的女人》《情女》《生存与死亡的分界线》《情王》《彝女多情》《隐忍》等多部长篇小说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诸如起点、纵横等知名中文网站。在百度上可以搜到作者的部分作品。
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