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头发有10万到15万根,头发从长出到脱落,要经过3个周期,即成长期(约2~7年)、退缩期(约1个月)和休止期(约4个月)。头发的生长速度和密度随年龄而变化,年龄增加,成长期头发逐渐减少,休止期头发增加。头发的新陈代谢,平均每天有60~根脱落,医学上称为生理性脱发。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干扰破坏了头发的正常生长期,那么休止期的头发比例会逐步提高,就表现为人们所说的脱发。
中医认为,肾精充沛,毛发光泽;肾气虚衰,毛发白而易脱落。“肾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是依靠血液供应营养的。
“肾主骨髓”,现代医学也认为,人的头发与骨髓盛衰有关,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都在骨髓中形成,而骨髓的盛衰是缺乏类黏蛋白和骨胶质引起的。这些物质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头发生长。所以,治疗和预防过早、过多的脱发,注意营养的补充是十分重要的。
改善脱发在饮食上要多样化。要多吃植物蛋白,因为植物蛋白中含有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之比例比动物蛋白低。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中赖氨酸与精氨酸比值在1以下,可抵抗血管的衰老,保证毛囊血液的供应。
常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青色卷心菜、鲜莴苣、黑芝麻等。维生素E可以抵抗毛发的衰老,促进毛母细胞的分裂,使毛发生长。补充类黏蛋白和骨胶质。如黄豆排骨汤等。
减少纯糖和脂肪的摄入。因为蔗糖、甜菜糖和脂肪会促进血管衰老,,使毛囊血液供应不足而脱落。注意摄取含碘、钙、铁多的食物。如甲鱼、鲜奶、海带、紫菜、黄绿色蔬菜等。
以下都是中医治疗脱发常用方剂,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脱发类型的不同,所以大家最好在中医指导下选用以下方剂:
1、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取药汁,放入黑豆克,煮至药汁全部被豆吸收光为止,将豆晒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治愈方停。
2、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没过药末为度,将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用时以纱布滤出部分药液,用脱脂棉蘸之涂抹患处,每日3-4次,治愈为止。
3、天麻、首乌、熟地、白芍、当归、木瓜各33克,菟丝子50克,川芎17克。共研成粉,和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温水送服。
4、生姜皮(焙干)、人参各30克,共为细末,将生姜切断蘸药末于落发处擦之,隔日一次。本方主要用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脱发。
5、生附子、蔓荆子、柏子仁各15克,共为细末,以笥鸡脂(即乌鸡的脂肪)和之,捣研千下,于瓷罐内密封,百日取出,涂发落处,三五日即生发。本方主要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脱发。
6、生地、何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鲜柳枝各50克。水煎,趁热熏洗患部,洗后用干毛巾覆盖患部半小时。每日1剂,3次洗头,5日为一疗程。
7、艾叶、菊花、防风、薄荷、蒿本、甘松、藿香、蔓荆子、荆芥穗各9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连用2-3次。以后每隔半月可重复熏洗。
8、补骨脂、土槿皮、毛姜(即骨碎补,又名申姜)、生大黄、川楝子各10克,白藓皮、百部、川椒、老姜、紫荆皮各6克,醋浸一周后取浸出液外搽患处,日三次,用于斑秃。
中医护发食疗方:
1、胡桃肉0克,桑葚子克,黑芝麻克,研成细末。加蜂蜜2克,拌匀,放在瓶内备用。每次服50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
2、桑叶或桑葚子,漂洗干净,晒干研末,再加入黑芝麻粉(桑叶与黑芝麻按1:4比例混合),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克,以一匙蜂蜜调服。
3、黑豆克,加水0克(夏季各用1/4量),文火熬煮,以豆粒饱胀为度,取出摊开晾干,撒少许细盐,贮于瓶内。每次吃6克或稍多,1日2次,温开水送服。
4、核桃仁细嚼慢咽,每日睡前1小时吃2~3个,天天不间断。
5、牛骨头克,砸碎,加水0克用文火煮1~2小时,使骨髓中的类黏蛋白和骨胶质溶解在浓汁中,取其底层粘性物质,涂在面包或馒头上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