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林氏痔科林墨园先生简介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

林氏痔科

沪上林氏外科,以治痔科疾病著称。林氏原为浙江平湖新埭镇庄家村人,相传在清咸丰年间,一位精于痔科的顾姓走方郎中在行医中遭遇战祸,又身患疟疾,倒在林家门前,幸蒙林家老人救治,为报救命之恩,顾姓医生以祖传痔科秘方相赠,并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林家。从此林氏一门以中医痔科为业,善治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瘘管等各种痔科疾病,手术速利,用药精到,伤口愈合快,故成为当地中医痔科名家。

代表人物

林墨园(~),浙江平湖人。自幼聪颖,少年时曾在家乡上私塾,14岁开始随父林明甫学习医学,19岁可以自行开展诊疗,除祖传痔科外,也兼治内、外、妇各科。年移居松江县城,专门从事痔科。年迁沪开业。林墨园在治疗内痔嵌顿和复杂性肛瘘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成为上海的中医痔外科一大名医。

学术流传

林墨园的胞弟林鹤良、长子林之春次子林之夏、外甥沈德镛均承家学,为著名中医痔科医师。林之夏曾医院中医痔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沈医院中医痔科主任。林之夏女林如菊、子林重嵩亦均从事中医痔科工作。

学术思想

林氏治疗痔瘘以手术根治为主,他认为长期痔血、肛漏均能损本伤元。患有盛痨之证者,更有折寿丧身之害,故极力主张以手术堵其下漏,再配合适当的调理,恢复其本元。

肛漏皆肛痈脓出久不敛口所成。凡疮疖痈疽初起皆以消为贵,惟独肛痈初起以托为贵。判断肛痈成脓与否,以其胀痛轻重,发热天数为要,观察皮肤变化次之。深部脓肿尤为如此。

汲取西医西药之长,为己所用,反对墨守陈规。在痔科手术中,不仅采用了西药局部麻醉剂、止血钳、分叶肛门镜等器械,还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些手术器械。对于祖传的痔疮结扎和肛漏挂线的手术方法,也不断加以改进。

临床经验方与手术操作

家传痔疮结扎药线方

组成:

闹羊花15g穿山甲14片地榆15g

川大黄12g扦扦活15g乳香30g

金银花60g凤尼草15g白茯苓6g

紫花地丁60g黄连6g黄芩6g

黄柏9g木通3g冰片3g

人参6g没药30g黄芪6g

甘草3g白芷6g川乌6g

草乌6g乌桕叶10g千嫩头10g

药线制法:由蚕茧抽丝纺线后,于大伏天将丝线浸于浓药汁;中,日晒夜浸,浸前将药汁煮沸,如此反复,至药汁浸千为止,密贮备用。

功效:调和气血,消炎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痔疮。

痔疮药线结扎操作

先使痔疮充分暴露肛外,用丝制药线打一圈套住痔疮。另用一尖头骨针将线圈一边抵于痔疮根部,随后在痔疮与肛管皮肤交界处剪一小切口,将线圈扣子切口内收紧,退出骨针,扎紧打死结。若痔疮平塌,先用“引线”(缝针)穿药线,在痔疮根部缝一针,打结予以固定,退去“引线”将药线从两侧底部围绕痔疮结扎方法同上。痔疮呈环状者,先用药线由圆头“引线”从两颗痔疮相连处之底部,粘膜最薄处穿引,将线围绕痔疮从另一侧相连底部粘膜最薄处引出。然后打圈结扎,方法同上。再用同法在原针孔穿引,逐一结扎。从结扎第二颗痔疮起,用双股药线穿引,一股先结扎痔疮,另一股由底向面,将已被结扎的两颗痔疮相连处结扎。再按同法依次将相连痔疮分隔成数颗。痔疮结扎时,切勿扎及肛管皮肤,以免增加肿痛。

肛漏手术操作

先用探针由外口顺管道探入,用另手食指入肛内,在与探针头垂直处触摸(管道自肛缘至肠端都直),寻觅内口,一般均在直肠与肛管交接之处。口大者,探针穿通无阻;口细小者,指端与针尖之伺感隔一薄膜,稍稍用力一顶即通。随即沿探针视症情或刀割,或以挂线代刀刲,边刲边长,缓缓图之为宜。

参考文献

[1]施杞主编.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M].上海:学林出版社..

[2]吴鸿洲,方松春主编.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张晨原

排版:张晨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7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