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词语漫山开遍映山红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教室里传来一阵阵稚嫩的朗读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映山红的佳句。

儿时的我坐在窗前,边读边看着窗外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那么灿烂,那么热烈,却始终无法理解诗中的那份热爱。

多年后,我离开家乡,才意识到这片红于我而言有多重要。映山红是大别山的象征,是关于家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映山红(杜鹃花)。

在大别山,映山红还被叫做“吃鼻子花”。儿时放学路上,我总喜欢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能摘到最大最美的那朵,在山坡找寻一圈却发现每一朵都那么美,干脆一人摘一大把捧回家。

老人们却总是拒绝让我们把映山红放在屋里,说是吸多了这花,鼻子会被花吃掉。

究其说法根源,一是说映山红花蕊中寄居着一种虫子,当你的鼻子太靠近,这虫子会钻进去以后便再也不出来;二是说春季山上野花太多,老人们怕孩子抵抗力不好,容易过敏,便编出这个理由来吓人。

无论什么原因,童年的我也确实因为家里老人们对于“吃鼻子花”的忌讳,从没成功将其摆在屋内,着实可惜!

01

“杜鹃花”名称来源

宋人刘克庄《忆秦娥》词“……枝头杜宇啼成血,陌上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疏雨,江南三月。”

词中提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

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花有很多别称,俗称映山红,又叫山客、羊踯躅、山踯躅、山石榴、照山红(河南)、满山红(闽南地区)、唐杜鹃(台湾)、喇叭花(宁波)。

朝鲜人叫它“金达莱”,大兴安岭地区称其“报春花”,黑龙江地区称“迎山红”“兴安杜鹃”“达子香”。

02

别名释义

1

谢豹花

谢豹为杜鹃鸟之别名。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记,吴人谓杜宇为谢豹。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杜鹃》:“《广事类赋》:‘杜鹃一名谢豹花。’”

2

金达莱(朝鲜族人)

金达莱,即朝鲜语“???”的音译。

金达莱是田野中开放的第一朵花,朝鲜人民将金达莱看成是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她是朝鲜的国花,同时她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

金达莱的花语是长久开放的花。韩国人用她来象征长久的繁荣,喜悦和幸福。

3

达子香(黑龙江)

关于达子香名字的来历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话说康熙年间,在小兴安岭居住的主要居民是鄂伦春族,当时毛子兵(俄国人)频繁侵犯我国边境,洗劫村庄,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

鄂伦春人为了不再受人欺负,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入侵,一天,人们得到可靠消息,毛子兵又一次准备入侵,于是在他们经常经过的路段设下埋伏,准备给毛子兵以重创。

过了几天,毛子兵果然来犯,但是在岔道处,他们突然改变方向,向另一个村庄冲去,眼看着设好的埋伏就要白费,敌人将畅通无阻的洗劫村庄,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一位勇敢的鄂伦春姑娘——达子香跨上猎马,提上猎枪冲到毛子兵的前方,毛子兵看到突然冲出的美丽少女,于是一窝蜂的追了上去。

阿香用鞭子狠抽着猎马,毛子兵在后面紧追不舍,渐渐的,阿香终于成功地把他们引进了埋伏圈。

一时间枪声大作,中了埋伏的毛子兵发疯似的在后面追赶阿香,他们把仇恨发泄在阿香姑娘身上,子弹无情的射向她,受惊的猎马驮着美丽的阿香继续在山野间驰骋,她的鲜血洒在了兴安岭的山野,毛子兵被打败了,他们再也不敢轻易的来侵犯我们的国土,可是美丽的鄂伦春姑娘阿香却离人们远去。

第二年,在她鲜血洒过的满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火红的鲜花,当地人为了纪念阿香,就把这种花叫做“达子香”。

4

山踯躅

又名:玉支(《别录》),羊不吃草(《本草拾遗》),黄杜鹃(《本草蒙筌》),黄踯躅、羊不食草(《纲目》),南天竺草(汪连仕《采药书》),黄色映山红(《纲目拾遗,),搜山虎(《草药图》),影山黄、八厘麻、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黄稻节柴、黄株标、大叶株标。

通常踯躅花特指---黄色野生杜鹃(安徽江苏等地),而通常人工栽培的杜鹃是没有黄色的(仅有白、红、粉、紫)。

在日本汉字里,杜鹃花就是两个汉字——“踯躅”,大约是从山踯躅这里借去的。

山踯躅之名,也有来历的,《本草纲目》这样说:“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饮,遂至于毙也。”踯躅,就是徘徊。所以,杜鹃花也叫山踯躅,或者是羊踯躅。

民间俗称闹羊花、惊羊花、羊不食草。

在你的家乡,映山红还有哪些有趣的别名呢?

在评论区留言吧!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主编:阮桂君本期执行主编:祝芬

作者:祝芬编辑:朱静宜

阮桂君

赞助调查团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b/6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