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634.html
生姜Shengjiang
出处:《名医别录》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
原植物:
饮片:
1.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
2.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3.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煎服,3~9g,或捣汁服。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晚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食物疗法》“一片生姜胜丹方,一杯姜汤保健康”。生姜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常用的良药。生姜中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等。姜中的姜辣素为黄色油状液体,具辛辣味,就是它赋予姜以辣味的。它们共同的作用,使得生姜能够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健胃消食。而且有试验证实,生姜滤液能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对阴道滴虫及皮肤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姜性味辛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剂,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吐、化痰止咳等功效。生姜亦被誉为“呕家圣药”。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留姜皮则凉,去皮则热”之说。功可利尿消肿。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在清水中浸湿后,放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即成煨姜。煨姜性味辛温,功以和中止呕为主。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能够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温经止血、温暖脾胃的功效。炮姜为干姜炒至外表已黑,内里老黄色。性味辛、苦而大热,辛散之力大减,温守之力增强,功可温中止泻、止血。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诱发肝癌和食道癌,所以不要食用已变质的生姜。
1.感冒:生姜9克捣烂,加红糖,开水冲泡,调匀温服,服后盖被取汗。每天1次,连服2~3次。2.急性胃肠炎:干姜丝、绿茶各3克,放杯中以沸水冲泡,浸10分钟,代茶频饮。3.脂溢性皮炎:生姜绞汁涂患处,每周1次,连用3次即愈。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生姜克洗净切碎,放入洗净的猪肚中,文火煲熟,喝汤吃肚。每2天吃1个,连吃3~4个;或干姜6克,胡椒10粒,两味共研末,分2次用开水冲服。5.慢性肠炎:生姜适量切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后即可食用。用时取3片,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代茶饮用。常服。6.蝎蜂螫伤:生姜、大蒜适量,捣烂,取汁涂患处。7.小儿支气管炎: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杯内以开水冲泡,盖上盖泡5分钟,再调入饴糖30克,频频代茶饮。每天1剂,连服3~5剂。8.痛经:生姜6克,大枣10枚,红糖60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月经前,每天1次,连服3~5天。9.妊娠呕吐:生姜、橘皮各15克,红糖20克,煎成糖水代茶饮;或生姜、红糖煮水服。10.白癜风:用生姜1块,切去1片,在患处揩擦,姜汁擦干,再切去1片,连续擦至局部皮肤知热为度,每天3~4次.11.脚汗:干姜15克,白矾15克,煎水洗,连洗数日汗即止。12.胃痛:干姜3克研细末,水调温服。13.缩阳:老姜1块,去皮烤热,塞入肛门,阳即伸出。14.冻疮:生姜数片,放适量白酒内,文火煮沸,去渣,用棉球蘸酒,擦洗患处。15.斑秃: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或鲜姜频擦。16.中暑:生姜汁、韭菜汁、大蒜汁灌服。17.口舌生疮:生姜汁频频漱口;或生姜末擦患处。18.呕吐不止:生姜50克水煎,加醋少许,频频含咽。
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2.《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3.《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2.药理作用: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粘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压。生姜水浸液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3.临床研究:①生姜30g,炮附子6g,补骨脂12g,敷脐,治疗小儿遗尿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中医杂志,,(2):封三)。②鲜姜片外贴内关穴,可以预防晕车(大众医学,,(9):7)。③将生姜榨汁外用,治疗水火烫伤,无论水泡已破、未破均获效(新中医,,(2):22)。④新鲜生姜去皮,切成1~2mm薄片,直接外敷于硬结处,每日3次,每次1-2小时,配合理疗,治疗臀部注射后硬结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国民间疗法,,9(2):63)。⑤桂枝生姜汤熏洗治疗肩手综合征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法:将生姜切成厚约0.3cm片,约20~30片,用白酒炒热,然后以热姜片摩擦肩部、手腕、手指等疼痛或活动不便之部位,擦至局部红润为止,但注意勿擦破皮。然后以桂枝50g,姜片煮沸熏蒸局部约30min,再用纱布包裹残余热药渣热敷局部到药渣冷却为止。每日依上法治疗1~2次(中医外治杂志,,10(2):31)。此外,生姜还可用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病、面瘫、牙痛、关节炎、脂溢性皮炎、白癜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损伤性腹胀等病。
附药
生姜皮生姜汁1.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2.生姜汁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小忧郁打赏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