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错过你的“活粒”哦??收藏、点赞、在看?
约80%的优秀眼科医生在大城市,医院虽有设备、可做筛查,但是缺乏好医生
文
辛颖向雪
编辑
王小
在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1%,其中,高达30%-40%的比例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同样的,超过2.7亿的高血压患者也面临着眼部损害的威胁,甚至出现致盲情况。但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眼底筛查大幅降低。
“中国由慢病和老龄化导致的中度和重度的视觉损害发病率,在G20国家中已位于前列。”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应尽快将眼病防治应纳入慢病管理。
年2月17日《柳叶刀-全球健康》(TheLancetGlobalHealth)发表“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因视力障碍而造成的生产力损失大约为亿美元,相当于年21个GBD(全球疾病负担)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3%。但幸运的是,超过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
“将眼病防治纳入慢病管理,所增加的支出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究竟是多少,我们正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后续会有详细的报告。”王宁利说。
给重点人群的眼底拍张照
近20年,致盲性的疾病谱,在中国已悄然转变。随着致盲性沙眼被消除,白内障手术普及等,致盲性眼病已从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代谢性和年龄相关性非传染性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中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占15%左右,在每年新发病例当中占12%。
想要破解这种新压力,“只需要给已经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重点人群,定期进行眼底筛查,用眼底照相机拍张照”。王宁利介绍。
在疾病早期采取及时、必要的治疗措施预防疾病发展,可使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致严重失明风险降低94.4%。
王宁利对成本进行过测算,“眼底照相机并不昂贵,国产约10万元,进口的普遍在20万元。一台相机能拍1-2万张照片,加上医疗服务费用,每个患者只需增加50元-60元,就能最大程度避免致残致盲。”
同时,眼底筛查也能帮助发现慢病,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病在眼底也会有一些征兆,而眼底筛查有助了解病变和治疗的进展。
眼科医生太少了,求助AI
想要落实眼病防治的日常化,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王宁利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中国已有90%医院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眼科,但各地慢病管理的水平还相差很远,由此也影响了眼病的防治。
比如在河北省邯郸市,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达到43%,但在上海连10%都不到。这与地区经济水平、医疗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
“按‘十四五’规划,医院%都要有独立的眼科,这对眼病管理有很大帮助。我们还没有解决医生资源分布不均,约80%的好医生在沿海城市、东部大城市,医院虽然有设备,可以做眼底筛查,但是没有医生能够为患者确诊。”王宁利对《财经》记者说。
发达国家会对每个社区配备专门的眼健康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眼健康的管理技术。像美国,它主要是靠各种诊所,视光诊所、眼科诊所,涵盖了所有的眼健康管理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对各个成员国发出要求,保证眼健康的服务人员,赋能社区管理人员,让他们学会眼健康的管理,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医院眼健康管理的难处,医院并不存在,因此,平衡医疗资源很关键。网络、远程医疗技术、AI影像辅助筛查,都在尝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方案。
王宁利认为,医院的重点在技术的研发和输出,比如,参与研发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系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数据,作为筛查疾病,人工智能的特异性、灵敏度都超过90%,完全符合筛查疾病的要求”。
据王宁利透露,有几个人工智能系统将很快可以拿到注册证,不过,想要进行医疗诊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有一批眼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已经获批上市。年8月7日,国家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