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医徐文兵玩的是心跳,损的是健康

??文|徐文兵

来源:《字里藏医》

「惊」是简化字,繁体字写做「驚」,形声兼会意,意思是马受到恐骇刺激以后突然跃起、嘶叫、狂奔。《说文解字》:「惊,马骇也。」马这种动物眼睛大,胆子小,容易受惊。我记得小时候学习的英雄欧阳海就是为了拦惊马不幸牺牲的。文革后期有个电影叫做《青松岭》,说的就是村里的马每次走过村口,看见一棵奇形怪状的老榆树的时候就会受惊,开始狂奔。唯一知道内情的就是富农出身的钱广,村里只好把赶大车的肥差交给他。他驾驭惊马的秘诀就是在惊马的耳朵上抽一鞭子,惊马就平静了。

  

后来用「惊」来指人受到突然的恐吓刺激以后,尖叫(惊叫、惊呼、惊叹)、心陡然提起(揪心、心提到嗓子眼)、心跳加速(心惊肉跳)。总体来讲,这是人的心神受到突然刺激、袭扰以后出现的不安不定、紧急应变、张皇失措,所以有惊心动魄、惊魂未定、胆战心惊之说。神明紊乱导致气行失常,中医总结为「惊则气乱」。

  

人神藏于心中,外有心、心包护卫。气血充盈,心和心包坚固的人轻易不会使心神受到外界滋扰、刺激。即便「泰山崩于后,麋鹿戏于前」也不动心,始终处于安定、归宁状态。

  

未有预期、突然发生的声色、事变是惊心的主要原因。惊蛰的春雷,可以把冬眠沉睡的动物唤醒。突然的雷声,曹操的英雄之论,惊得刘备把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恐怖片的剧情、声音、画面惊得观众尖叫连连。突然发生的事情会让人惊奇、惊异、惊喜、惊诧、惊呆。

  

如果心、心包气血虚弱,无力护持心神,人就变得特别敏感,未必有大的刺激,人也容易被惊扰。有人会被梦魇惊醒,冷汗不止。有的人不敢独卧,害怕闪电雷声。有的人不敢出行,害怕嘈杂喧闹,闭户塞牖,向隅而泣。

  

古人审案、说书都用惊堂木(醒木),现代的法庭也用木棰敲击木座,整肃现场听众。这种木头的撞击声的确有效果,不悦耳,但是惊心。

  

《素问·阳明脉解篇》说:「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翻译过来就是,黄帝问道:「足阳明胃经脉有问题的人,讨厌见人和火,听到木头击打的声音就害怕、惊恐,而不为敲钟鼓的声音所动,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说:「足阳明胃无形之中属于土,因为木克土,土恶木,所以听不得敲击木头的声音。」

十人九胃病,一般人多少都有些消化、吸收不良的问题。所以都会对敲木的声音敏感。前几天看电视,陕西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几位关中大汉拨着琴弦,肆无忌惮地扯着嗓子吼着,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其间一位老者突然搬个凳子跳将出来,用手中木块敲打凳子,啪啪作响,那叫一个惊心动魄,真是触及灵魂。

  

中医把惊归于七情,七情过度变化会伤害心神。古人以平抑七情为养生之道。现代人寻求惊险刺激、玩的就是心跳,蹦极、冲浪、攀岩、过山车,不一而足,实在是有违自然之道。平时养生,我建议人们睡觉的时候就把电话关了、拔了,免得深更半夜熟睡的时候被电话铃声惊醒伤神。人们习惯于上闹钟叫醒自己,其实也不好,不如睡前静心对自己默念几句该几点起床,到时候生物钟自然唤醒为好。

 

 

「悸」的意思是能感觉到自己快速的心跳。成语中有「心有余悸」一词。

  

人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跳动,但是正常的情况下人感觉不到。偶尔在激动、兴奋、害怕的时候感觉到了心跳,比如心头鹿撞,甚至心快跳出来了,很快平静恢复也算正常。但是,长期自觉或不自觉地能感觉到自己快速的心跳,那就是病态了。其实这就是心神外越,也就是心神不宁的表现。心悸大多由惊而起,起因和初期症状为心跳加快,严重到自己能感觉到,甚至失魂落魄症状为悸。

  

宋梅尧臣《送天台李令庭芝诗》:「至险可悸栗,至怪可骇丧。」意思就是说惊险、怪异的刺激能使人心悸、战栗、恐惧、失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说的就是这种惊心动魄、自觉心跳的感觉。

  

遇到出乎意料、不能理解的事变,也容易让人惊悸。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五月末所,于中门外卧,夜半后,见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呼问左右,左右莫见,因起自往,手擦摸之,壁自如故,还床,复见之,心大悸动。」说的是有户人家出了件怪事,在阴历五月底没有月亮的时候,人在院子中门外面睡觉,半夜以后,忽然看见东墙现出白光,赶紧叫左右人来看,他们都说没看见,前往用手抚摸,东墙还是那样子。此人又回到床上躺下,结果又看见东墙白光,于是心狂跳不已。

  

有的人是被噩梦惊吓,遂至心悸。《魏书·世宗纪》记载,南北朝北魏武帝元恪的母亲高夫人,「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说的是元恪的母亲梦见自己被太阳追赶,吓得躲到床下,太阳又变成龙,在她身上绕了几圈,她被惊醒后仍心有余悸,后来就怀孕了,在公元年在大同生下了元恪。

  

心悸日久,失魂落魄,也就离死不远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讲了吴氏与道士偷情,不惜杀害亲生儿子的故事。后来县官识破奸情,杀了道士,看在孝子面上放吴氏回家。吴氏回来以后「只是思想前事,未免悒悒不快,又有些惊悸成病,不久而死」。

  

《汉书·王莽传》云:「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病悸,浸剧,死。」说的是太师王舜自从王莽篡位以后,受了惊吓,得了心动过速的毛病,病情渐重,最后就这么死了。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人若希夷(清静无为,任其自然的心态),何得惊悸?

平台推送的文章只是为大家看待事件多些视角、选择和参考,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兼听则明,祝福你,感谢你!

推荐书籍

明心地处处藏真趣有好书茅檐胜金屋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南怀瑾老师:津液者,其成分极其复杂,各种各样的妙用多得很

南怀瑾老师:整个天地是很微妙的(如果旁边的人有病,放射的病气味道不同)

南怀瑾老师:天下人真可悲,多数都把生命无尽的功能急速地消耗

南怀瑾老师:和孩子花一年的时间,把文字搞通

南怀瑾老师:如果大家放松了,只向钱看,光搞享受,结果就很可怕

南怀瑾老师:如果做不到这样,专在小聪明上玩弄,那就完了

南怀瑾老师:人如无本,就如夏季七八月间,干旱得厉害

南怀瑾老师:可惜的是,这样的父母师长,并不太多

南怀瑾老师:全世界都被催眠了

南怀瑾老师:进步和退步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不要轻易说一句话,更不要轻易发一个动机

南怀瑾先生:春天该如何(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

钱穆:中国文化是最长寿的文化

南怀瑾老师:由儿童时代背诵的“经”、“史”,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南怀瑾老师:人怎么能够安定下来呢?(静坐修养端容正坐)

有福之人的秘密

南怀瑾老师:存心自有天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南怀瑾老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这是不能不研究的

南怀瑾老师:求学的目的为什么(提到教育,感慨很多)

南怀瑾老师:『惊蛰』非常重要

南怀瑾老师:此法可以治百病,炼几天即可引发生机

南怀瑾先生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如何度过的?

知医│李辛:生病其实是认识生命,重新学习的开始

南怀瑾老师:社会动乱之源

杨定一

心的转变,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礼物。

南怀瑾老师:古今中外,所有青少年心里共有的烦恼

南怀瑾老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

南怀瑾老师:不可压抑快活自在

马一浮丨穷理尽性,方惬吾意

南怀瑾老师:不如归去

南怀瑾老师

静下来,一切会不同

王阳明

人心中的良知

南怀瑾老师:什么叫邪气,那是自己招来的风

南怀瑾老师:人没有远见人生已经差了一截了

南怀瑾老师:深不得,浅不得

南怀瑾老师:《二顾全书》不能不读

南怀瑾老师:可惜的是,这样的父母师长,并不太多。

梁冬:在菩提树下,我坐得泪流满面

南怀瑾老师: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

南怀瑾老师:如果孔门弟子少了子贡,行吗?

南怀瑾老师:寂寞的享受(他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着急

刘雨虹:金石药物(老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了)

南怀瑾老师: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要先从『四书』开始。

南怀瑾老师:时代的怪现象(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南怀瑾老师:盘足曲膝与健康

吕松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住禅堂的一年)

知医|倪海厦:人工甜食的危害

南怀瑾老师:除去所有,唯置一床

南怀瑾老师: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

朱清时:不折腾就是教育最基本规律

南怀瑾老师: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

知医┃刘力红:夏天开空调"欠"下的病,冬天能不还?

《武人琴音》

这么大信念,才有那么大功夫

徐文兵:一定要明白,你在吃饭,饭也在“吃”你!

李辛: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南怀瑾老师: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莫把客栈唤家乡)

余光中:我的国文启蒙,我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南怀瑾老师:教育的目的,值得好好深思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做好人

己立立人自立立他

读好书心明眼亮会读书学以致用怀恩书社淘宝店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g/4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