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法修的秘密法门

悉昙体,是中世纪使用和记录佛法的核心教义文字。比如优昙婆罗花。优昙婆罗为梵语,意为灵瑞花、空起花、起空花。《慧琳音义》卷八载明,“优昙婆罗花为祥瑞灵异之所感,乃天花,为世间所无,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关于悉昙的理解

律藏《毗尼母经》卷四所说:

  有二婆罗门比丘,一字乌嗟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佛弟子中有种种性、种种国土人、种种郡县人,言音不同。语既不正,皆坏佛正义。唯愿世尊听我等依阐陀至(指梵文)持论,撰集佛经次比文句,使言音辩了,义亦得显。”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与美言为是,但使义理不失。是吾意也。随诸众生应与何音而得受悟,应为说之。”是故名为随国应作。

悉昙体梵文流行于中世早期,玄奘法师时期已经开始应用。而天诚体梵文则是在悉昙后世使用的文字。悉昙体梵文更具有神秘莫测及非凡通灵力量。

关于曼陀罗

曼陀罗花

  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

  科属: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意译作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法华光宅疏一曰:‘曼陀罗华者,译为小白团华。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法华玄赞二曰:‘曼陀罗华者,此云适意,见者心悦故。’慧苑音义上曰:‘曼陀罗华,此云悦意华,又曰杂色华,亦云柔软华,亦云天妙华。’

曼陀罗花是一种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神秘的植物,产自古代的西域,花开艳丽;而在佛经中,曼陀罗花就是“适意”的意思。

曼佗罗花,又名天使的号角,因此它的寓意是无始由来而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黑色曼陀罗的寓意是,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曼佗罗——诱惑性极强的花种,花色大起大落,艳丽无比,受了魔女的爱抚,有了邪恶的源头,易使人沾染邪气...…

黑色的曼陀罗是这类花中最高贵的品种,是高贵典雅的神秘花朵,黑夜里的曼陀罗很象百合,花香清淡幽雅,但闻多了会让你产生轻微幻觉。而且只要用心培育,黑色曼陀罗就能够通灵。也有文献这样记载曼陀罗,沙漠中生长的被诅咒的花朵,大漠中,没有一个找到曼陀罗的人能够安然离开。清丽,枝叶妖娆,有剧毒。无解,也称情花。

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这是曼陀罗花代表的意义。爱和死亡本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却因为一种花的花语联系在一起,奇也。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黑色的死亡和白色的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极致。

黑色的曼陀罗是这类花中最高贵稀有的品种,是高贵典雅的神秘花朵。黑夜里的曼陀罗很象百合,花香清淡幽雅,但闻多了会让你产生轻微幻觉。而且据说只要用心培育,黑色曼陀罗就能够通灵。而用心培育的意思就是要用你的鲜血去灌溉。传说黑色曼陀罗花中住着精灵,可以帮人实现愿望。但交换条件就是人类的鲜血,因为他们热爱这热烈而又致命的感觉。用鲜血去灌溉,精灵才会与你心灵相通,从而实现你的愿望。

曼陀罗——坛城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教里有关微观宇宙的模型就叫“曼陀罗”,也称之为坛城。

佛教曼陀罗图案一般用在自己的修法上,还有就是供养的对境,有时候也作为吉祥图案。

悉昙体梵文中,曼陀罗或称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意译为坛场,以轮围具足或“聚集”为本意。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供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以曼达的形式来供养整个宇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共有四种,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圆形或正方形为主,相当对称,有中心点。

所谓曼陀罗是梵语Mandala的汉语音译,有轮圆具足、聚集、坛城、道场之意。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祭供,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陀罗的本义。

悉昙体梵文把曼陀罗翻译成中文及其他语种时称之为曼荼罗、满荼罗、漫荼罗、曼吒罗、蔓陀罗、满拏罗等。

语译:梵语曼陀罗是由意为「本质」、「真髓」、「醍醐」的manda,以及意为「得」、「所有」的la所组成。

因此「曼陀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或「具有本质之物」。

即是指获得佛之无上正等正觉。

义译:原义--坛、坛城、道场。

在印度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划圆形及方形之区域或建立土坛,并於其安置诸佛与菩萨,并加以供祭。

新义:轮圆具足、聚集。曼陀罗使用一定的方式聚集诸佛与菩萨之圣像於一坛,将诸尊的本质真理完整的表现出来,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

曼陀罗的意义

曼陀罗是诸尊的世界,也可以说是凡夫俗子的世界,诸尊与凡人所处的空间,只是镜子里外之别而,所以,「六祖坛经」才会说:「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愚痴佛众生,智慧众生。」曼陀罗的主要意义,是要我们自己进入其中,撷取其精华并且亲受加持。入庄严之曼陀罗,必得到加持而生证悟,所以,曼陀罗是撷取精华之处。

古代高僧大德指出,曼陀罗乃是,用图画把佛的本质描绘出来,传达出诸佛顿悟的世界。

曼陀罗样式的图型,是人类心理的全体(包括意识中心的自我,以及无意识的心之作用),也是它的中心。

进一步说,它是意欲调合意识领域及无意识领域的心理影像。

平常自己意识不到,但在遭逄心理危机时,就会有作用,这些会被意识化,而显示出曼陀罗样式的图像。

密法修持者认为:曼陀罗是生存於现象世界的我们,和神圣的佛一体化的场所。

观想的曼陀罗是以视觉性、客观性的图像方式来表现,使得无论何人一眼望去皆能了解。

曼陀罗是圣域的空间,同时也是现出「实在」的场所。

曼陀罗是一种把立体世界缩小、且加以平面化的图形。

佛教有一句话说「信心由庄严起」。

人类需要信心。曼陀罗是庄严的源头,先有了庄严才会产生信心。

曼陀罗的表现是「不停的转动」。

曼陀罗在佛教密修中的意义

曼陀罗原产印度。花开六瓣,状如牵牛而大,同茶花迥异。亦有开红花者,原产秘鲁。大曼陀罗花,出南美洲,枝叶扶疏,花形美观,香气浓烈。

曼佗罗是梵语的音译,其意为“悦意”。佛教界视曼佗罗为祥瑞之花,其渊源,则与佛祖释迦牟尼“拈花”及其大弟子摩诃迦叶“微笑”的传法典故有关。

相传佛祖在传法时手拈曼佗罗花,漫天随之下起曼妙的曼佗罗花雨,所以茶花也象征着宁静安详、吉祥如意。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云:“佛说是诸菩萨摩诃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佗罗华(花)”。《阿弥陀经》亦曰:“昼夜六时,天雨曼佗罗花。”由于佛祖传法时漫天下起曼佗罗花雨,因此,“曼佗罗雨”以及简称的“花雨”也就成了佛法传播和佛光普照的象征。

普陀山因有很多红山茶分布,三大寺之一的法雨寺和清朝康熙皇帝为法雨寺题写的“天花法雨”额,均因此意。

曼陀罗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说到佛教密法中的曼陀罗--坛城的具体应用,首先就是荣格。

荣格首先应用佛教中的曼陀罗图治疗精神类疾病。

荣格提出了“原型”(archetype,或译为原始意向)这一新概念。

原型是指一种特定的经验或客体的原始的象征性标志或表征;每一种原型都伴随一种以特定方式思考、体验此种经验或客体的本能倾向。

比如,人、男人和女人、宇宙,都有相应的原始的基本形式并被人们所认识。女性可以体验到男性的原型,荣格称之为“阿尼玛斯”(Animus);男性可以体验到女性的原型,称之为“阿尼玛”(Anima)。

人也有自我的原型。荣格从东方哲学与佛教密法中得到启发,认为自我的原型就是“曼佗罗”(mandala)。曼佗罗是印度秘教中关于宇宙形式的概念,是指宇宙对称的、统一的、整体化的构造或境界。

因此在做法事时,法场也按照想象中的宇宙的格局布置,以求自身与宇宙相融合。荣格认为,这就是人的自我的原型,象征人寻求统一、和谐与完美。

按照里比多无意识、原型的新概念,荣格开始构造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认为:人格中包括许多概念,每一概念都反映了一种内部的力量;每一个概念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概念,如意识与无意识,内倾与外倾,思维与情感等。

对立的双方构成一个人格单元;按照热量守恒定律,其中一个方面发展了,另一个方面就相对削弱。

人格就是这些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各种(阴阳)对抗的内在力量形成的“集群”(constellation)。

而人的生活目标,就是按照熵的原则在各个人格单元的两个对立方面之间寻求平衡。这也就构成了人格的运动,这种运动的目标就是达成各个对立成分的完美统一——构成曼佗罗。

荣格把自己的这种对人的内在动因(集群)的分析的心理学,叫作分析心理学(analyt-icpsychology),以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在说曼佗罗图

曼佗罗是梵语的音译,曼佗罗图--坛城肯定不是这个花的意思。

曼陀罗所概述的即是宇宙立方,世界圆球,天地三角,或者称之为创世金字塔。这些皆由无限宝石组成。宇宙立方的基本原则,是一个被#分割的正方形,也就是一个3*3的方格,大方格代表整体,其中每一个小方格是对整体的细化,有机的构成大方格,而每一个小方格又会被细化为更小的9个方格,大意就是一个整体分割,层层分解,逐步求精而扩展的一种方法。

这也被称为小宇宙。进一步提高则是大宇宙,每一个小宇宙中又有三千个更小的宇宙。每一个大宇宙中又有三千个中宇宙。这个大宇宙都是由宇宙立方构成平衡而稳定的状态。

对于大师荣格用曼佗罗图治疗精神病患者,在多本书上提到过,都没有提及细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等都受东方文化影响很大,曼佗罗图治疗精神病患者应该说的是用这种精神分析方法来分析治疗精神病患者,不是单纯的给病人看具体的图片类的东西,而是引领他们于曼陀罗图产生积极相应的效果,来纠正错误和扭曲的人性。而这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是相契合的。

描绘佛、菩萨及其庄严净土的组合图画,亦是曼陀罗之一种。

净土宗所谓曼陀罗,严格说应为净土变相图。被世人尊为弥陀化身的唐代善导大师(-)就是在看到一幅奇妙的净土曼陀罗之后,而发出真诚恳切之心求生西方净土的。

善导大师生前曾亲自创作了三百余幅净土曼陀罗,大约同时代的女皇武则天也创作了四百余幅净土曼陀罗。

可见曼陀罗信仰对于净土思想的普及发挥了深远影响,尤其倍受文化水准不高的庶民阶层的喜爱。净土曼陀罗使他们能够通过庄严的图画加深对净土经典的理解,从而发愿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敦煌莫高窟中有三百六十五幅曼陀罗,而其中就有七十余幅是描绘阿弥陀佛净土的曼陀罗。

这说明远在隋唐时代,在中国汉地就已经有很多净土曼陀罗流传于世了。

佛教建筑的构成也依照曼陀罗--坛城的心相而完善。

中国佛教寺院,脱胎于宫殿的模式,但它既异于印度的伽蓝,也异于中国的宫殿,它是以中国宫殿的外观,增加了佛塔、祖塔、佛像、壁画等的内容。

佛灭渡后的印度伽蓝,初以佛塔为主体,由于僧人向佛塔礼敬,逐渐以佛殿为中心,僧众由礼佛舍利而改为礼佛圣像。

寺院以大殿为中心,周围建有小殿,小殿各有东西两轩,及东西两廊,各殿之间,均以回廊互相连接,寺之东侧有钟楼。

寺院设置重重的大门,此外有南西门及东西门,均名为三门。

此三门是指牌楼形的大门,均用四柱三门的形式,门顶采用楼阁的形状,若比照宫殿规矩,皇宫的三门是七楼四柱,王宫五楼四柱,一般寺观多用三楼四柱仍是三门,最简单的一楼二柱,则仅一门了。

后来的一般人不知三门是由四柱三洞构成的原由,便易名山门了。也以高大的楼阁为三门的,例如三门,高耸入云,楼上供有国宝级的释迦等十九尊圣像。

  寺院在大型的佛教道场,总院之下,别设分院,每院在总院之内又各具一个格局,如弥勒院、文殊院、观音院、地藏院、华严院、戒坛院、翻经院等。在五台山的显通寺,相传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即有「置十二院」的记载。在中等的大寺院,将分院之名改为殿名,同时设有堂口,如法堂、禅堂、客堂、斋堂、讲堂、念佛堂、如意寮等。不过不论寺院大小,必建有僧寮、大寮(厨房)、库房、厕所等的配置。

佛教寺院的规制,也是曼陀罗--坛城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应用。

古代佛经基本以悉昙梵文记意思现(即记述解释)因此悉昙体梵文具有通联大梵天净土的力量。或者说能够沟通宇宙立方的力量。

简单解释:

一,我们存在的宇宙,是立方体的。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天方地圆的概念。

二,我们的世界,是圆球体的。

三,我们居住的天地是三角体的。

四,我们的世界存在于宇宙起源的大梵天净土中,这个大梵天净土是圆球形的。

五,我们居住的南澹部洲是四边体的三角区域内,即大家知道的金字塔形。也称之为创世金字塔。

六,佛教密修中的曼陀罗--坛城,是三维一体轮轴的微缩,聚像和演绎。

七,创世金字塔加时间的密度及流动性,即是形成了阴阳轮回空间。

八,世界圆球加时间的密度及流动性和稳定性则是对称平行时空。

九,宇宙立方加时间的密度,流动性,稳定性及重复性则为恒定空域。

十,恒定空域加时间的密度,流动性,稳定性,重复性,及重叠性,则叫寂世境界。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g/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