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传统膏药的认识
可能都源于小说和影视作品
那么,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深度了解
传统膏药
膏药解析
膏药古称薄贴,是一个比较多见的传统中药制剂,是膏方的一种外用剂型。膏方是膏、丹、丸、散、酒、露、汤、錠八种剂型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
唐代《外台秘要》中就有“取黄狗皮裹腰痛处”外治风湿腰痛的记载。
狗皮因为其不透气并且皮厚适中,炮制后异味不太明显,成为药工制作膏药的选用膏药衬的材料。
膏药种类很多,多用油脂加中药熬成胶状,或用鸡蛋清、酒、醋、蜂蜜和水等把中药粉调和在一起,摊涂在做衬的动物皮、植物外皮、布、纸等上面,贴于患处。主要用来治疗骨伤、肌肉劳损、皮肤病和外感内伤等。
膏药种类
01
铅丹膏药
铅丹膏药起源于古代炼丹术。
铅丹膏药中所用黄丹,是道家炼制出的一种丹药,由铅、硫磺、硝石等矿物合炼而成。
古代方士在炼丹术的发展过程中发现黄丹在炼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随衍生出一些药物外用的方法。
黄丹,辛,微寒,有毒。归心、入脾、肝经。内服,具有坠痰镇惊、攻毒截疟的功效。黄丹外用可拔毒生肌、杀虫止痒,是古时制作膏药的常用药材。在熬制膏药时,配入不同的药材,可治疗不同的病症。传说,把熬制好的铅丹膏药放入水中,可千年不腐。
铅丹膏药在高温炼制的时候,黄丹会由红色慢慢变黑,所以铅丹膏药常被称为黑膏药,又因为用狗皮做衬,叫来叫去就叫成狗皮膏药了。
能够长期保存是铅丹膏药最著名的特征。在各地中药收藏家手里,晚晴和民国期间用狗皮做衬的铅丹膏药被视为珍宝留存。
其方如下:白术、厚朴、木瓜、大腹皮、草果、茯苓、附子各20克,木香、泡姜、甘草各15克,独活、蜀椒、茴香、吴茱萸、肉桂、肉豆蔻、紫苏、陈皮、泽泻各21克,入二斤芝麻油熬,去渣,一斤黄丹收膏。外贴肾俞穴,每日一次。
02
松香膏药
松香相比黄丹最大的特点是,无毒。现代医学认为,黄丹这样的矿物药,无论是外敷还是内服,多少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松香,取自松树的天然树脂,味苦、性温,入脾、肺经。具有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
其方如下:三斤松香,依次用姜汁、葱汁、白凤仙汁、烧酒、闹羊花、商陆根、红醋各煮一次。
川乌、草乌、白芥子、蓖麻子、干姜、肉桂、苍术各克,血余克,入三斤桐油(可用芝麻油等代替)内熬至药枯发消、滴水成珠,去渣,入牛皮膏克烊化,倒入制好的松香收膏。
退火后加30克樟脑和9克天然麝香,混匀,摊厚纸上。
03
润肌膏(紫云膏)今春夏时节,湿疹等皮肤病会多一些,润肌膏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传统外用药膏。
润肌膏记载于明代《外科正宗》一书,作者陈实功是明代著名的中医外科大夫,擅长外科手术,创立“消托补”三法,提倡“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
陈实功在宋时的神效当归膏中加入紫草,取名润肌膏,书中记载有养血,凉血,润燥的功效,用于治秃疮头皮干枯,白斑作痒,头发脱落;白屑风头面瘙痒,日久出现白屑,脱而复生者。
《外科正宗》一书传入日本后,有个叫华岡青洲的大夫在熬制的时候加入猪油,所制润肌膏其色如天空中紫色云彩,就把润肌膏改成称紫云膏,载于其所著的《春林轩膏方便览》,成为日本常用汉方药。
其方如下:胡麻油克,当归、紫草根各克,黄蜡克,豚脂25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吧
图文
中国中药杂志
美编
卫妍榕
责编
吴文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