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历史麻醉在古代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在现代麻醉方法于19世纪中叶传人中国前,中国在临床上应用麻醉药与麻醉技术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麻醉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有关麻醉的传说和记载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原始医学。“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上古时代劳动人民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良药所进行的探索。《列子·汤问篇》和《史记·扁鹊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实施外科手术的事例。根据我国文献记载,最早施行全身麻醉术的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他为两个患者治病,令其饮药酒而昏迷3日。虽行剖腹、探心手,而患者无疼痛。扁鹊,名秦越人,为今河北省任丘人,是中国针灸学与四诊技术之创始。可惜他没有留下重要著作,他的医学成就多为后人所追记。堪称中国古代麻醉学家的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他生活于东汉末年,为今安徽省亳州人。华佗的医学成就除了高明的针灸、诊断技术与防病养生术,如创制“五禽戏”以外,主要是外科手术与全身麻醉。公元2世纪,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据《后汉书·华佗列传》和《三国志·华佗列传》中记载:“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说明早在多年前,华佗就已经能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了。据记载,口服麻沸散后人便会失去知觉,刮骨疗毒并无疼痛。传说麻沸散是华佗在曼陀罗的基础上加了其他几味中草药研制而成,这比西方的麻醉剂(乙醚)的发明早了约年,远早于中世纪欧洲的止痛或催眠药物。可惜后来麻沸散的配方连同华佗的医书被焚毁,未能传世。麻沸散又名麻肺散或麻肺汤。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如死,加以刀斧亦不知……”押不芦即曼陀罗。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种,其中就有不少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的药物,如羊踯躅、大麻、乌头、附子、莨菪子、椒等。公元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公元年王焘著《外台秘要》,都有用大麻镇痛的记载。年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和年明代朱棣主持汇编的《普济方》记载了大麻的制法和用法。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热酒调服三,少顷昏昏欲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苦也。”年明代张景岳在《资蒙医经》中记载有蒙汗药的制法,即闹羊花、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磨为极细粉,用热酒调服。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及赵学敏所著《川雅内编》均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麻醉药方。

针灸镇痛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的医学财富。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随着石器工具的使用,先人们已逐渐积累了采用砭石治病的经验,流传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据《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所谓箴石,不仅是原始的外科医疗工具,也是我国针灸工具的萌芽。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则系统论述了针灸及其理论,并记载了针灸可治疗头痛、牙痛、耳痛、腰痛、关节痛和胃痛等症。相传扁鹊所著的《难经》论述了经络穴位。晋代黄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则进一步总结了古代针灸的成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宋代王唯一撰成《铜人针灸穴图经》3卷,制成铜人模型。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10卷,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方面的成就。清代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及其经络经穴图解,流传广泛。

除了麻醉镇痛,急救复苏也属于麻醉学的范畴。早在公元前3—4世纪,就有扁鹊切脉以诊断人之生死,用针、砭石和草药进行急救复苏的记载。《史记》中记载太子患尸厥症,呈现假死状态。扁鹊根据太子的病情,确认太子并未死亡,用针刺热熨和汤药等使其起死回生。东汉末年,张仲景目睹疫病流行造成的惨重死亡,写成《伤寒杂病论》。相传现存的《伤寒论》载方有种。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载有对自缢者的抢救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长弦弦而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腹。”此证实了早在公元2世纪,古代中国就已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复苏术。以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亦有关于复苏猝死患者的详细记载:“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转,或是通气也。其举手挥人,当益坚捉持,更递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若不得悬发,可中分发,两手牵之。”这是口对口吹气法的最早记录。该法操作包括人工呼吸的基本要领:悬发或牵发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用芦管插咽吹气,类似于今经通气管吹气;塞鼻以防漏气,符合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要求。后来的《普救类方》和《广惠普救方》也载有关于吹气人工呼吸的方法。我国历代的医药著述中,有关麻醉止痛、复苏急救等方面的记载,内容丰富,经验宝贵。可以自豪地说,我国传统医学在麻醉学方面曾有突出成就和作出过巨大贡献!

中国的麻醉历史,如果从华佗时代算起已经历多年的发展,在麻醉、镇痛和急救复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用技术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医麻醉学发展至清代,一方面由于封建伦理因素的影响,外科学发展日益保守,不少外科医家反对外科手术,重视辨证论治,强调外科病症宜从内治;另有少数社会败类将麻醉药用于窃盗谋杀,政府明令禁售麻醉药,使中医麻醉学丧失了临床实践这个宝贵的基础而衰落下去。另一方面,西方医学传人我国,加之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对中医事业的打击和排挤,中医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中医麻醉学更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临床实践的基础。因而,西方麻醉学的发展反而后来居上。至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带来了西方的近代科学和先进的医药技术。人类对麻醉的认识从盲目无知、依靠巫神到科学性的探索经历了上千年,直到18世纪中叶出现了化学麻醉药,才结束了启蒙状态,步入近代麻醉阶段。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g/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