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
羊
mutton
-祥和之喻-
羊,是中国古人很早就畜养的“六畜”之一,虽然,羊分为山羊、绵羊两大类,但统称为羊。中国古人观察到羊羔(子羊)吸吮母羊乳汁时,是屈曲双膝的姿态,因此创造了“跪乳”一词,并把羊称为“孝兽”,进而引申到人类的儿孙辈,也应永记报答父母、祖父母长辈养育之恩。对此,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在其《咏羊》诗中,写有“跪乳能知报母情”之名句。
正因为上述情况,加上羊的生性“温驯”,所以羊是中国人民畜养的动物中很受重视之一种,东汉《说文解字》解释说:“羊,祥也”,把羊视为吉祥之物,因而有“羊”字参与组成的美、善、养、羡等字,都是表示美好善良、养育之意。
“羊”和“鱼”组成的“鲜”字,据《说文解字》记述“鲜,鲜鱼也,出貉国。”可见,“鲜”字最初是一种鱼的名称,大概是汉代时,特产于貉国的“鲜鱼”,味道很美,进而,“鲜”字代表味美。后来长时期里,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把羊肉和某些种类的鱼一起烹饪,能做成美味的菜肴,于是,“鲜”又被解释为鱼和羊肉同烹饪即能产生美食。
图为羊肉汤然而,羊也有不小的缺陷,那就是它有着浓重的羶臊气味,《说文解字》说:“羶,羊臭也。”总体而言,山羊、公羊、老羊的羶臊气味较重,并且,羊的羶臊还和它的生长环境有关。为消除或减少羊肉羶臊气味,几千年来,中国民间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诸如:取一些葱、姜、料酒、胡萝卜(或白萝卜)与羊肉同煮二三十分钟后,取去姜、葱、萝卜,然后再单独煮熟羊肉;或者把三四个打破壳的核桃与羊肉同煮;或者以橘皮、红枣和羊肉同煮;或者取草果与羊肉同煮,等等。现代科研得知,羊肉的羶臊气味是其脂肪中的4-甲基变酸所散发出。
据学者对羊肉和牛肉、猪肉研究比较:羊肉的蛋白质和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1、B2、B6)、钙、锌、硒及热量高于后两者,胆固醇和叶酸含量低于后两者。其他营养成分大致相近。羊肉的肉质较细软,较易消化吸收,并有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作用。
羊的乳汁和牛乳汁比较:前者蛋白质、脂肪、尼克酸钙含量高于后者;羊乳汁的蛋白质颗粒和脂肪球小于牛乳汁,较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羊奶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于牛奶,并有较好乳化状态,也有助消化吸收;羊奶有较多阿尔法(α)乳清蛋白,较少酪蛋白,较少引起过敏反应;羊奶球蛋白含量高于牛奶,故免疫力高于牛奶。羊奶缺点为缺乏叶酸。
图为羊肉
羊肉固然对人体保健有诸多益处,但食用应得法,据报道,羊肉与冬瓜、白萝卜、白菜、姜搭配烹饪食用较合适;羊肉不宜与竹笋合烹饪,因后者会破坏维生素A;食羊肉后,不宜立刻进食含鞣酸量多的食物,避免排便不畅或便秘;发热、牙疼、口舌发炎者,暂不食羊肉等。
中国古人养羊,不仅取羊肉和羊乳食用,以羊皮、羊毛御寒,还把它用于祭祀。中国人民食用羊肉过程中,发现它能调治人体虚冷、劳损、羸瘦和恶心腹痛等,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名医张仲景创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温中补虚名方,对产妇体虚、羸弱、腹痛有良好疗效,至今仍为人们常用。
不仅羊肉有多种食疗作用,羊体不同组织多可供药用。羊肝明目。羚羊角有镇静、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高热谵语。目眩痉厥、狂躁不宁的治疗。中国古人创用羊胫骨灰与其他中药细末调配成刷牙粉,有洁牙固齿功用,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推荐的“牙粉”,其中就包含了羊胫骨灰。
羊吃草过程中,有时因吃进了有毒植物发生中毒症状,人们观察到此种情况后,逐渐地认识了某些植物的性能,例如对“羊踯躅”的认识即是如此。西晋崔豹《古今注》:羊踯躅花,黄羊食之则死,羊见之则踯躅分散,故名“羊踯躅”。正因羊踯躅的毒性,所以它又有“闹羊花”“羊不食草”之称,人们也因此认识到,若将羊踯躅作药用,须特别谨慎。
图为羊踯躅
古代,羊还曾被中医用作动物实验。清代医家张倬在《张氏医通》里记载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拨障术时,要求施术者需双手均能熟练操作,为此,强调施术者必须先在羊的眼球上反复练习,使双手能运用自如,庶几无误。同时,采用的针具也是必须先在羊眼球上试用,确证针具达到安全、便利和适用的要求后,方可正式用于针拨白内障治疗。
羊在西医学上的主要贡献,其一是在一段时期里供制造抗毒血清。年,德国细菌学家贝林(E.ABehring,-)最先用于救治白喉病危者的白喉抗毒素,就是采用羊抗毒血清制成。其二是西医外科对手术伤口的缝合,相当长时期是采用羊的肠组织制成的“羊肠线”,它具有易于被人体吸收之优点。其三是西医学有些新设计的手术,先在羊身上试验,待获得完善效果后,才在人体上施行。其四是有些新研制的西药,先在羊身上试用,以测知其有效剂量及毒副作用。由此可见,羊对于人类的贡献大矣!
来源:《民以食为天》
编辑:皂角刺
图源:网络
傅维康
教授、主任医师、著名医史学家
年生于长汀,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医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学史教研室主任等。著有《中国针灸史话》《中国医药历史漫话》《医药文化随笔》。前二书由外文出版社译为英、法、日、越、印尼、西班牙文出版。主编出版有《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史》、《中药学史》等。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评价为“二十世纪将中国医学史介绍到世界的突出贡献者”。
输12
往期精彩
-驻颜-画眉宫廷秘方
胭脂水粉
白芷驻颜
中医美容常用方法现存《永乐大典》美容医方
从经典本草看时尚美容-病痛-脱发
失眠
便秘
脾胃
湿疹
急症
记忆衰退
女性冬病针治难产
针治颈椎
针治哮喘
针治失眠
战场针灸春节综合征
须发早白
小儿感冒
口中甜味要当心“人面桃花”可能是光敏皮炎
你的父母膝盖会冷痛吗-科普-中药麻醉
香道文化
面部光谱
被忽略的中医急救原来音乐能治病
比较心与heart
睡觉是最好的养生唐宋牙刷什么样
中医细说丹田
影视剧的中医误区古代怎么处理垃圾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针刺消毒史何以“膏肓”一误再误
古代医药怎么打广告-文化-金瓶梅
红楼梦
黄帝内经
伤寒直指
闲情偶寄
山海经周易
稳婆
上古
巫医
西夏
郑和
面相
废存
外交海派中医
古代解剖
古代女医
元代饮食
惧虚与滥补驱吓民俗
神农尝百草
道家道藏与中医
广州医药老字号衣衾飘香的古代中国
本草纲目中的染色草木
什么是祝由-品诗-登高
芣苢
江南
苏幕遮
粉蝶儿
蝶恋花秋词二首
问刘十九
终南望余雪
观书有感二首点“在看”,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