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神农本草:紫葳乎?凌霄乎?
梦回秦汉,再遇神农,谓我:紫葳,味酸,微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至三国,邂逅当之兄,兄言:紫葳,瞿麦根是也。道哥弘景《本草经集注》驳之说:“今瞿麦花乃可爱,而处处有,不应乃在太行山。且有树其茎叶,恐亦非瞿麦根。”大学士苏敬《新修本草》也讲:“紫葳、瞿麦皆《本经》所载,若用瞿麦根为紫葳,紫葳何得复用茎叶。体性既与瞿麦乖异,生处亦不相关。”苏氏支持了道哥的意见,同时也指出另一个秘密“紫葳何得复用茎叶”,也就是说唐之前的紫葳药用部分应当是茎叶,而今的凌霄只是以花入药,古今大不同矣。此外苏氏也讲紫葳“此即凌霄也,花及茎叶俱用”,这也是凌霄这一名称见于本草著作的最早记录,可见在唐代时期凌霄是花与茎叶都入药的,与古今皆不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紫葳即凌霄,凌霄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新修本草》;其二,紫葳在秦汉时期以茎叶入药,唐代时期花、茎叶均入药,与今不同;其三,三国李当之曾以瞿麦根做紫葳使用,这一错误被弘景、苏敬所批驳。足见,凌霄在秦汉至唐时期的历史演变及诸家见解应当是一件饶有兴味的趣事。
宋时,寇宗奭《本草衍义》紫葳条下载:“今蔓延而生,谓之为草。又有木身,谓之为木。又须物而上。然干不逐冬毙,亦得木之多也,故分入木部为至当。”精于本草的药物学家寇哥聪明了得,将古人草木不分的紫葳划入木部,谁说《本草纲目》才有纲有目的?寇哥早有先见之明。苏颂哥《本草图经》也说:“初作藤,蔓生,依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凌霄Campsisgrandiflora(Thunb.)K.Schum.属于攀援藤本植物,成年凌霄植株高10米左右,其最大特征就是喜欢攀援在其他植物或物体之上,故凌霄花常常能在高处绽放。所以李时珍老师才说“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当然这不过是凌霄名称的一个来源而已,其实这一名称也与其更古时代的别名有关。秦汉间的学者知识分子缀缉春秋战国而成的《尔雅》中记载“苕,陵苕”便是《神农本草经》的紫葳,而“陵苕”也或许就是凌霄音变的来源。《诗经》就有“苕之华,芸其黄矣”的记载,历代关于凌霄的诗句绵延不绝,不过却也褒贬不一,褒赞者认为凌霄寓有凌云之志,柔韧坚强,贬之者认为凌霄趋炎附势,缺乏独立精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关于凌霄的药用功能,《神农本草经》说“味酸,微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解读说“禀春气以生,故其味酸,气微寒,无毒。花开于夏而色赤,味应带苦,入肝行血之峻药。故主妇人产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诸证。至于养胎,决非其性所宜,用者慎之!”希雍先生用法象药理学阐述了凌霄花的药用功能在今天看来好像是别出新意。而今的研究证实凌霄花主要含三萜类、黄酮类、苯丙醇苷类、环烯醚萜苷类、挥发油等活性物质,具有有改善血液循环、舒张动脉、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这也就是古人认为其“主妇人产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诸证”的根底原因了。经过不断的试用,到了希雍先生这里,他总结说凌霄花“至于养胎,决非其性所宜,用者慎之”,实验也显示对孕子宫,凌霄花能使其收缩频率增加,收缩强度增大,可见经验也是可以来验证的了。此外,《日华子本草》也载“凌霄花,治酒齄,热毒风刺”,现代也有报道以凌霄花浸醋外搽无名肿毒及皮疹,可有止痒消肿的功效。
在现代使用中,玄参科泡桐属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Hemsl.和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紫葳科植物硬骨凌霄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