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么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借此机会,再回味一下李老的一句话:我没有创什么派,只是回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一定要冠个名,就用彭子益的古中医吧!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怎么来的?
年,彭子益由山西平陆县调任山西灵石县知事,年在灵石静升镇创医院——医院,并任院长。5年后李可在离静升镇不到3公里的一个叫南王中的村子中诞生,医院院长。这是一个冥冥之中的高度巧合,这个巧合延续了将近1个世纪,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中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位大医就这样隔空握手,完成了古中医学术传承的第一棒接力,必将成为中医发展史上一段不朽佳话。
为什么彭子益把他的著作历经多次完善而命名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是大多数人不甚明了的问题。每一本著作,它的题目就是这本著作的灵魂所在。彭子益在早期的著作《中医气化系统学》中指出,天地之间空气的升浮沉降,周而复始为圆运动名称的来源,地球之上的所有生物,包括细胞的产生皆是圆运动的产物,因此中医圆运动的理论是基于中国古文化而形成的一个完整而严谨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气化系统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上下编精校版》/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由此可以得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个和合的概念,它提示的是“古中医学”来源于“圆运动”,而“圆运动”是“古中医学”产生的重要依据,它们的有机结合与互相印证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成书基础条件,正确理解它的含义至关重要,它分圆运动和古中医两个部分,我们来分别论述。
一、圆运动的含义
(一)自然运行的圆运动
数亿年来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中国古称内衡与外衡)之间往返运行,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寒暑往来,太阳的运行轨迹是一个圆,每年年初连年尾是一个无形的圆运动,成就了年节的更替,日出日落成就了昼夜的交替,昼夜的首尾相连是一个无形的圆运动。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也是一个无形的圆运动。这些无形的圆运动带来了地球上季节的更替和温度的冷热变化,造就了地球万物的生长与延续。
古人对这些自然运行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并用特殊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产生了河图洛书、二十八星宿、九宫八卦等有关天体自然运行的独特记录符号,提出了阴阳、五行、太极等内涵丰富的独具中华文明特点的理论体系,因此研究地球万物的基础就是要根据太阳的运行法则,依据天地之间这些圆运动的运行规律来发现和总结。中医学的产生就是依据太阳圆运动的运行规律所决定产生的。太阳的运行法则产生了天文历法和气象学,中医则是天文历法和气象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体一气周流的气化学科。太阳、月亮的运行人们可以看到,由太阳、月亮运行而产生的温度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得到,我们的先人在此基础上所创立的中医思维与中医理论,自然而然与所有人都可以产生亲近感,尊崇太阳运行法则是中医的产生灵魂,是中医常青根源所在。因此自然运动之圆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重要依据。
(二)生活之中的圆运动
《易经·系辞下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通过观察研究自然来认识世界,自然的运行方式与外在的表现形式牢牢地印记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之中。几千年来,由太阳运行而映像产生的圆的概念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春节要团圆,中秋要团圆,家庭团圆为人生之大喜事,这是人们在适应自然,尊崇自然规律运动的过程,这是圆运动的思维自然流淌在人们血液里的无形之圆。我们生活中的碗是圆的、盘子是圆的......,看到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月亮,心情就会愉悦万分,这是圆运动印象于人们生活中的有形之圆。对圆的追求是千年来中国人思维上的一个不懈向往,对圆的理解贯穿于中国人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圆的应用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自然学科。圆,是中国人的生命之圆。生活中处处有中医,因此生活运动之圆也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重要依据。
(三)生命运行的圆运动
中医探究天人一体的思维,人生天地之间,天地万象映像与人体,人体生命运行规律必然合于天地运行规律,古人称之为“道”。中国的《易经》与《黄帝内经》两大经典傲然于世,无可超越。《易经》揭示了天地运行的规律,《黄帝内经》不但揭示了人体生命的运行规律,而且将天地运行规律和人体生命的运行规律相联系,这就是人们常说医易同源,应该理解为医易同圆,《易经》探讨天地大圆之规律,《黄帝内经》探索人体小圆之规律,不管大圆小圆,圆心相同,根本相同,互相参证,互有相通。天体运行大__圆映像于人体气血运行之小圆,天体运行大圆映像于人体经脉运行之小圆......,太阳往来,圆运动;地球自转,圆运动;月亮圆缺,圆运动;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圆运动;气血运行,圆运动;经脉内外表里,圆运动;生命的消长也是圆运动。圆运动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地球万物生存的依据,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根源所在,彭子益首提圆运动是对中医源头的探源,他指出“中医根于河图”是对中医理论源头高度总结,是对生命密码的高度认知!因此生命运动之圆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自然运动之圆和生活运动之圆的高度总结。
二、古中医的含义
自恩师李可以古中医的医理实践公诸于世以来,“古中医”一词成了中医界的一个时髦词,大家都以自己能回归古中医、走古中医之路而感到自豪,但是古中医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用古代的经方来治病就是古中医吗?古中医代表的就是古代的中医吗?中医越古越好吗?这些疑问如果不搞清楚,就谈不上了解古中医,也谈不上复兴古中医了,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古中医了!
古中医之“古”不能简单地以时间的远近来区分,它至少包含了下面两层意思。
(一)“古”代表中医形成的时间阶段
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时代的《黄帝内经》,在此之前,由于文字和语言等问题,没有完整的记录,而《黄帝内经》的成书则是人们在长期对抗疾病的过程中积累完成的。“古”本身同时具有时间和时空相结合的意思,也即意味着古中医是中国先贤参合天地映像于人体,经历长期的实践而高度凝炼的智慧结晶,所以称之为“古中医”。至于“中医”一词的来历,并非出自于《黄帝内经》,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中医”一词的来源与解释,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此不多述。
(二)“古”代表着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从一开始诞生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与天地运行规律高度吻合的学科,本身就具备着常青性与无限的可重复性。中医产生于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的成书,代表着中医理论体系的论述达到了高峰,至今不可超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和八纲之法,代表着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因此古中医之“古”是代表一个完整中医理论体系的高度浓缩,它包含了中医的源头、思路、方法和实践四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之为古中医,但是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而不在现代。
跨越几千年的时空却无法超越古中医的理论体系,古中医之“古”代表着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代表着千年时空中永远不变的中医文化与中医文明。
知其所以然,是完善古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所在,是振兴中医的基础所在,真正的中医基础必须以古中医理论为源头,以古中医理论为指导。古中医理论没有任何门派与个人观念,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尊崇与认知,是一个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江河再长也告别不了源头,彭子益言中医根于河图,中医的灵魂在阴阳五行之中,这是中医理论产生的源头所在,以源头理论体系为指导依据产生的中医理论为中医之正统大道,不是以药物特性使用为依据来厘定中医学术流派,也不是独重某一脏腑或者某一中医概念来判定中医流派,若如此则正道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与传承必然发生偏离,理解古中医的含义并积极地去践行古中医理论,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职责所在。
李可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上下编精校版》/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彭子益先生经历了中医发展存亡的时代,恩师李可经历了中医传承兴衰与迷茫的时代,两人都经历不同的挫折与磨难,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成书是古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恩师李可不但对该书高度认可与推崇,并用一生的探索完善了古中医的理论实践体系,为古中医的真实面目再现奠定了一个直观的基础,下面是李可老师亲笔所书,与各位共勉。
借此机会,再回味一下李老的一句话:我没有创什么派,只是回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一定要冠个名,就用彭子益的古中医吧!
圆运动的古中医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王道之法,是中医传承的正确方向,更是中医复兴的根本基础!
张宗祥
书于济源市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院
庚子年九月
本文内容选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上下编精校版》/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1.四圣心源(古中医传承书系之医理篇)
2.跨界中医|附子的秘密
3.青囊|曹颖甫的传奇一生
4.药从何来|中药都是尝出来的吗
5.惊蛰|李佃贵教授谈节气疾病与文化
6.春分|孙光荣教授谈春分防病
7.清明|刘华一教授谈清明养生
8.跨界中医|阳气的存钱罐
9.青囊|重庆最忙的一个人
10.意有千意,理只一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