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中的性欲和政治秩序

编者按:原文题目为《作为艺术大师的食客——马基雅维利曼陀罗中的性欲和政治秩序》(托马斯撰,肖涧译),全文刊于《经典与解释(第10辑):马基雅维利的喜剧》(北京:华夏出版社,年,页47-67),为方便阅读,本次推送删去全部注释,有兴趣的读者可查看原书。

马基雅维利《曼陀罗》封面()

作为艺术大师的食客

马基雅维利《曼陀罗》中的性欲和政治秩序

托马斯撰

肖涧译

很难不根据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著作,如《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来阅读他的喜剧和诗歌作品。这一点毫无疑义,因为这些文学作品充满马基雅维利式诙谐,而且其中探讨的主题对马基雅维利政治著作的读者来说都是熟悉的。例如,《曼陀罗》在我们面前展现不道德(immorality)、阴谋、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仅举其中几例,这些问题都是马基雅维利政治著作思考的中心问题。因此,《曼陀罗》至少暗示出这些政治著作的叠合(overlap)。不过,《曼陀罗》又不只是《君主论》的翻版。它于年首演,这出戏的构思基于男性对他不应觊觎的女性抱有强烈的欲望作为喜剧的题材。然而,马基雅维利对这出戏的处理方式会让我们产生疑虑,特别是在我们走出剧院,停止欢笑之后。卡利马科,一个居住在巴黎的意大利青年,因迷恋卢克蕾佳,把其它一切都抛诸脑后。但卢克蕾佳已有夫婿,且坚贞守礼——基督徒的典范。她似乎不会轻易或公开地被人引诱。解决这个难题的人是一个食客——马基雅维利式李古獠,他通过策划一场诡计,战胜卢克蕾佳的基督教美德,释放(或恢复)她的人欲。与此同时,李古獠又引导卡利马科盲目的性欲走上安全的轨道。通过释放或引导人欲,一个稳固的政治秩序由此而生(如在这出戏中,通过李古獠生成)。要成功地完成这项计划,李古獠和卡利马科必须使用贿赂和不道德手段;不过他们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还必须维持表面上的中规中矩。他们创立的“新”秩序靠“旧”秩序的外观来维系。

卡利马科是意大利人,但过去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巴黎,很少有回国的念头。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当法国国王查理入侵意大利,“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卡利马科就放弃了回国的打算。他没有把意大利当作他的祖国,因此在巴黎长期定居,

觉得在那个城市生活比在这里更安全。(马基雅维利,)

16世纪的巴黎

我们从《君主论》中得知马基雅维利对查理入侵意大利一事痛心疾首,并且把它归咎为意大利的罪恶,这一罪恶就是对不属于自己的军队的依赖:

导致意大利目前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它对雇佣军的长期依赖。(马基雅维利,71)

我们可以斗胆进言,意大利不得不依靠雇佣军,是因为卡利马科这样的青年人毫无爱国热忱。他们没有效忠祖国之心,从而加剧意大利国运的衰颓。在这出喜剧中,这一点通过西罗(卡利马科男仆)和尼洽(卢克蕾佳丈夫)之间的对话,进一步揭示出来。

尼洽:你的这位东家,可真是个高人。

西罗:比您说得还高呢。

尼洽:法兰西国王应该很瞧得起他吧。

西罗:那可不。

尼洽:正因为这样,他才愿意待在法国。

作为一个对祖国毫无效忠之心的意大利移民,卡利马科对法国国王有点用处;当他的家乡遭受法国侵略时,他却在享受法国的和平宁静。卡利马科是一个受盲目性欲驱使的无爱国心的人。卡利马科自己告诉我们:他来意大利是为了卢克蕾佳——为了见识她的美貌:

这欲火让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顾不上意大利是不是打仗,就把我送来此地了。(马基雅维利,)

通过这种方式,卡利马科代表马基雅维利在其它著作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8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