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银柴胡

 

药名:银柴胡(yinchaihu)

别名: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

出处:《本草纲目》

分类:清虚热药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用法禁忌

内服:3~10g。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

丝石竹根含三萜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

药理研究

同属植物太平洋丝石竹内提取的三萜皂甙,给家兔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或以后每天内服,可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使胆甾醇/脑磷脂系数降低,并使主动脉类脂质含量降低。对于动脉硬化家兔所表现的兴奋、脱毛以及肢体皮下类脂质增厚等症状均有改善。有人认为,皂甙可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有认为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中药附方

1、治骨蒸劳热: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2、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皮,皮肤甲错,消索而不润泽者:银柴胡二钱,鳖甲三钱。(《温症指归》银甲散)

古籍记载

《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人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本草纲目》:"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楼实,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成无己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泻热,盖不尝其味原不苦,而随文附会尔。"

《本草正义》:"柴胡,古以银州产者为胜,宋之苏颂已有是说,陈承亦谓银夏者最良,然虽有其说,而尚未分用,故濒湖《纲目》仍未显为区别。今之二种分用者,盖即石顽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为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辟,固虚热之良药。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猜中药

昨日答对人员

第一名:小玲(奖励:积分)

第二名:涵涵(奖励:90积分)

第三名:琴声悠扬(奖励:80积分)

第四至十名(奖励:50积分)

守住宁静,...,zqh,祖传中医,普,妮裳服饰,鹏程万里

第十名之后(奖励:30积分)

限时次日七点之前回复的答案

会员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8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