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芦苇(PhragmitesaustraliasTrin.)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古时古人用芦苇制扫把。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余亚飞诗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2.茨菇(学名:Sagittariasagittifolia),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是泽泻科慈姑属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味涩。原产中国华中、华南等。分布于欧洲与亚洲的温带。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辛辣气味;根状茎匍匐,生有许多肉质、直径1~2.5毫米的须根。
3.黄花列当,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10-40(-50)厘米,全株密被腺毛。茎不分枝,直立,基部稍膨大。寄生于蒿属ArtemisiaL.植物根上;生于沙丘、山坡及草原上,海拔-0米。
4.水烛是蒲草的正名(学名:Typhaangustifolia),香蒲科香蒲属水生或沼生多年草本植物。植株高大,地上茎直立,粗壮,叶片较长,雌花序粗大。叶鞘抱茎。小坚果长椭圆形,种子深褐色。花果期6-9月。分布较广,常生长于河湖岸边沼泽地。
5.水蓼(学名是Polygonumhydropiper),别名为水蓼、辣蓼、蔷、虞蓼、蔷蓼、蔷虞、泽蓼、辛菜、蓼芽菜,是一种蓼科植物,也称辣蓼。水蓼用于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生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6.大菟丝子,(学名:CuscutajaponicaChoisy),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又名:金灯藤、毛芽藤、两头挐(《植物名实图考》)。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茎较粗,稍带肉质,黄绿色或带橘红色。穗状花序,花冠橘红色,钟形,花柱单一,柱头2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7.曼陀罗(学名:DaturastramoniumLinn.)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大喇叭花、山茄子。草本或半灌木状,高0.5~1.5米,全体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短柔毛。茎粗壮,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叶广卵形。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状。蒴果直立生,卵状表面生有坚硬针刺或有时无刺而近平滑,成熟后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具有药用或观赏而栽培。
8.刺藜(学名:ChenopodiumaristatumL.)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藜科藜属植物。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全草灰黄至黄绿色,秋后常带紫红色,全草于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有药用价值。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