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所以,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除寒气,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红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发热:在生姜、红糖水中再加入大葱1根,一次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空调房间后呆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喉咙发痒: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咽喉肿痛: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
孕期呕吐:经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疗和预防。
小儿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关节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几片生姜或者煮姜枣水喝,一日3次坚持吃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
痛经: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
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手脚已生冻疮但未破溃: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脚。
长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头屑多、掉发:经常用温姜水洗头,效果不错可试试。
狐臭:每天用生姜片多擦几次,能明显减少臭味。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若然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此药膳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
“女子吃姜保安康”
古药书云“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湿泻,清水气、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热,除胃寒而守中,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
中医常用姜作佐药使药。产后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内各地皆然,生姜或佐以猪脚鸡蛋猪肠加乌醋盐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鸡蛋糖醋蒸,皆取其药效,适宜于产妇体质复原,也有利于喂养婴孩者。
另外,煲姜水洗浴也可防风湿头痛。广州有个中医专家云,“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广州的天气比较湿热,尤其是在夏天,如果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
广州人产后喜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疼。
醉酒饮热姜水一招灵
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消化体内酒精。脚臭热姜水中加点盐和醋,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脚臭便可消除。
牙周炎:先用热姜水清洗牙石,然后以热姜水代茶饮用,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地防治头皮屑。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对秃头也有一定疗效。
面部暗疮:用热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约60天左右暗疮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皮肤干燥等也有一定疗效。
姜之家族
生姜,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子姜,则是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如子姜肉丝、子姜爆鸭、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吐泻、亡阳、寒喘咳等症状。干姜在川菜中常用来煮汤食用。
含姜有益健康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
每天早晨含姜片预防感冒;早晨含姜,治疗胆结石、肾结石有效。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含姜的方法是:
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研究证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粗纤维素及钙、铁、磷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调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渍、盐渍、醋渍,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
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
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
1、治呕吐不止: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
2、治风寒骨疼、关节疼:
①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
②生姜数片放患处,用艾条灸之。
3、治胃病发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
4、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个猪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烂,,分数次食用。
5、治中暑昏厥:生姜、韭菜各适量,大蒜1头,共捣烂取汁灌服。
6、治急性菌痢:生姜25克,红糖50克,共捣成糊状,一日3次分服,连服数日。
7、治产后腹疼:生姜、当归各克,羊肉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服下。
8、治跌打损伤、腰扭伤: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9、治急性肠胃炎:生姜5片,茶叶20克,大蒜1头,捣碎,煎水调红糖适量饮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浓加半汤匙食醋,趁热饮服,每日3次。
11、治热痢:生姜4片,茶叶15克,黄连6克,煎水晾凉饮服,每日3次。
12、治疟疾: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水调红糖适量,趁热饮下,每日2次。
13、治晕车晕船: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4、治冻疮、冻伤: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
15、治脚汗太多: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泡脚,每日1次。
16、治伤风咳嗽、虚寒久咳: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
17、治红白痢疾:生姜、绿茶等份,加水适量煎浓饮之。
18、治妇女虚寒腹疼: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
19、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水趁热饮服。
20、治风寒感冒:
①生姜数片,白萝卜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
②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有效。
③生姜90克,白萝卜60克,荸荠60克,捣烂取汁,分3次用开水冲服,每日一剂。
④生姜6克,葱白2恨,大枣4枚,煎汤服用,对症轻无汗、身困者有效。
⑤生姜5克,葱白1根,绿豆15克,萝卜30克,大枣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感冒发烧、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对感冒身疼、关节酸疼、发热不降有效。
⑦老姜10克煨热,切开擦百会、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门,以皮肤微红为度,可消除恶寒怕冷、全身酸疼。
生姜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腐烂,产生黄樟素物质,能诱发食道癌、肝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腐烂的生姜不能吃。
生姜、干姜区别应用:
生姜、干姜、炮姜——这三种中药都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由于各自的性状不同,所以它们在临床上的主治用途也各有不同。
生姜
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
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
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
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炮姜
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生姜、干姜:均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夏秋霜降前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为“生姜”;冬季冬至前采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经晒干或微火烘干为“干姜”。
性味归经与临床应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
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单味生姜可健胃消食止呕。胃寒呕吐,可配半夏、吴茱萸;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水饮呕吐,可配白术、茯苓等。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胸闷者,多与苏叶、杏仁、桔梗、前胡同用;痰热咳嗽或中风痰壅失语肢麻,需配竹沥清热豁痰。生姜配半夏有明显的和胃止呕作用,并可解半夏毒。生姜还可解天南星、乌头、百部、木薯、闹羊花等药毒,轻者取汁含嗽5ml,4h1次;重者鼻饲5ml,2~3h1次。
生姜配大枣能保护胃气,可减弱或消除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生姜配白芍能制白芍之寒而温经止痛。常用量3~10g,煎服或捣汁冲服。
禁忌:本品辛温,阴虚内热及有热盛之证者忌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肺,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
干姜性辛温,善去里寒,通行阳气,尤长于温脾胃阳气。治脾胃虚寒,常配党参、白术、吴茱萸、炙甘草等温肺化饮,与白芥子、细辛、半夏同用;治疗肾阳不足,伍以附子、肉桂、补骨脂等;与附子等大辛大热之药配伍,治疗亡阳脱证,可加强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即所谓“附子无姜不热。”
与生姜相比,干姜偏于温里散寒;生姜长于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干姜还是监制苦寒药品的良药,如与黄连、龙胆草等同用,可使苦寒之品不伤胃气。常用量3~10g。
禁忌:本品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者及孕妇均禁用。生姜、干姜为同一植物来源而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形成的两种中药,生姜为辛温解表药,干姜为温里药,两者在临床中应辨证使用,功效作用差异较大,切不可混用。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
在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也里关于有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温脾,肠辟下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
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除寒气,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生姜的几种特殊食疗功效
生姜以去腥除膻的本领和自身特殊的辛辣芳香,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它做调味品以外,还可用于医药和提取香精的原料,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三经,具有发汗散寒,去湿去水、止呕祛痰、健胃、驱风、解毒等功效。用生姜疗疾历史悠久,而且在民间绵延至今应用不衰。
治风寒:由风寒引起的腹痛、头痛和发热,取生姜30克,紫苏叶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2次服用。
治腹泻:生姜适量切片,调和鲜鸡蛋2~3个,炒熟食,随喝红糖水1碗,对寒泻有卓效。
治月经期腹痛:益母草30克,生姜10克,洗净,同入砂锅煎1小时,加红糖少许调服。经前5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个疗程。
解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30克,紫苏叶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2次服用。
治消化不良:取生姜末3克,水煎,加醋少许,趁热服下,日服3次。饭后服,对寒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良效。
俗话说,“晚吃萝卜早嚼姜,气走医生不开方”,意味着萝卜和姜是养生保健佳品。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生姜的不凡功效。例如,在长寿之乡如皋人的心中,生姜不仅调味,更是调身调心、长寿的灵性之物。在长寿之乡如皋,喝姜茶、含姜片、用姜水泡脚已经是一种融入当地人骨血的传统养生长寿秘方。
《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祛痰祛寒、补气平喘的作用,经常被用来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症。
如皋人对生姜情有独钟,可能与几个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有关。传说,苏东坡在钱塘担任太守时,曾经游览净慈寺。他发现80岁高龄的住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十分惊奇,便询问驻颜妙法。
住持说:“我每天用连皮嫩姜切片,温水泡服,吃了40多年。”还有一个传说,白娘子误饮雄黄酒,变回原形,许仙惊吓致死,白娘子为救许仙赴昆仑山盗仙草,这盗来的仙草就是生姜芽,所以生姜也叫“还魂草”,姜汤又叫“还魂汤”。
长寿方:生姜茶
在如皋民间,但凡有人感冒发热、恶寒畏风,通常都是先熬上一碗生姜水喝,出一身汗,感冒症状自然很快得到缓解。而一般人经常喝姜水,既促进血液循环,又加速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另外,如皋老人还会用1斤生姜、半斤枣、2两白盐、3两甘草、半两丁香或沉香,或蒸或煮,做成上好的养神养颜药膳,每天清晨吃一杯,顿时精神振奋,容颜如新。
长寿方:含姜片
如皋老人口含生姜片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含维生素C片一样,他们把生姜洗净切成薄片,每天含上三四片,能“通神明,去秽恶”,作为保健方法来说,最是轻松有效。传说,孔圣人每天饭后都要吃3片姜,一直活到了73岁,才无疾而终。我认为,从长寿这一点上看,如皋人的智慧绝对比孔子高出许多……
长寿方:姜水泡脚
如皋人还喜欢用姜水泡脚,就是将双脚浸泡在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还在热姜水中加点儿盐和醋,并不断添加热水,一直浸泡到脚面发红为止。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刺激脚底反射区和穴位,使全身经络得到调节,缓解疲劳;而用热姜水泡脚,还可以让姜的保健功效顺着打开的经络直达全身,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长寿之目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