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简介:入禅之门开设有多门线下课程及线上讲座,旨在引导学人于日常生活中锻炼禅定力。本专栏是学员和听众的实践心得,我们将每周邀请几位学员或听众来聊聊如何在生活中修习禅定、践行所学,借此也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停一下再出发
施伟雄止观禅修/男/互联网创业者/八零后
这个暑假,我五岁半的大女儿有游泳课、数学网课、画画课,她每天或隔天上课,一岁多的小女儿刚学会走路,每天缠着妈妈或围着姐姐转。太太全职带孩子,家中有相处多年的阿姨每日帮忙做饭和搞卫生,我因此及职业缘故,时间安排较自由。但即便如此,在每日配合照顾孩子以及生活琐事、工作事务的夹缝中,我还是会忍不住地焦虑、烦躁。
通过一年的定力锻炼,我已能很容易地察觉到自己的念头和情绪——陪女儿的时候往往漫不经心,总想着她什么时候去睡觉,这样我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工作时又想到生活中的诸多事,工作就无法顺利地推进。每当这个时候我会给自己三分钟,停一下再出发。
最近我听到一位前辈的经验:她与好友及两位六岁的小孩出游,旅途奔波大人们都很疲惫,小孩们却总是精力充沛。这位前辈在旅游车上陪小孩玩,她让两个孩子坐在一起玩认字和成语接龙,自己因为累就闭着眼睛睡觉。
孩子们问:“你这样也可以跟我们玩吗?”她说:“我可以的,你们玩我都听得到。”孩子们信了,便开心地玩起来。接着又唱歌,孩子们问:“你睡着了也听得到吗?”她说:“我听得到。”孩子们又信了,便开心地唱歌。
这位前辈在疲惫的情况下自在无碍地与孩子们相处,用这样的方法累计睡了十分钟,“快充”完毕就起来和孩子们聊天、游戏,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
反观自己,我虽然在努力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却隐隐夹杂着一种不甘愿——要是没事该多好啊。这种不甘愿在相处的细节中会显现出来,也因为不甘愿,就不能像这位前辈那般保持念念分明,面对和处理来到眼前的一切。
有一天,我哄大女儿睡午觉,她如往常不肯安静入睡。被困意侵袭的我正想严厉呵斥她时忽然转念,对她说:“要不然换你哄我睡觉,然后你自己再安静地睡?”女儿高兴起来,学着幼儿园老师的样子,轻轻地拍着我的手臂。我迷糊间,还感觉到她轻轻地帮我盖好被子。半睡半醒十五分钟后,我的困意没了,女儿还醒着。我夸奖并感谢了她,提醒她轮到她安静地睡觉了,于是她很快地睡去了。
锻炼禅定力,不仅让我打坐时安定,还提升了我的觉察力,给了我向道之心和改变自己的心力。我从年7月开始参与甲和灯的每日“三分钟禅修”打卡,跟随着老师前行,它正在一点点地改变着我。
“知道”的力量
宗晓璐禅定心法一期/女/全职太太/八零后
老师教我们锻炼禅定力的方法包括动中定和静中定,我都有练习,在练习“保持觉知”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体会较深,记录一下。
我常发现自己的不自主——随着我不知道的力量在说话、做事、反应。我渐渐地感觉到没有跟自己在一起,好像都不知道活的是谁的生命,事后又会对那样的状况懊恼。我觉得这样很可怕,想要多一些自主,多跟自己在一起,不管有怎样的人生,至少是自己的。
老师说,这是可以通过锻炼禅定力实现的。老师说,通过练习,现在的他人生的每一秒都是自己的。于是,我也决心练习。
每天早上醒来,我会跟自己说:“今天,我要尽量保持觉知。如果跑了,就再回来。”有了早上的决定就有了一个提醒,我会在一天的动作中尽量保持“知道”。我还设了闹钟提醒自己:“你还在知道吗?”最初是半小时一次,大多数时候闹钟响起时觉知都不在了,于是再回来。
就这样,跑了,提醒,回来一会儿,又跑,再提醒,再回来……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会有一点累,因为散乱和跑太快已是我长久的习惯了,现在要调整难免辛苦一点,也容易有挫败感。但我每天晚上睡前会鼓励自己“很好,又练习了一天”“屡败屡战”、“今天有三次闹钟响的时候我是保持觉知的”、“你今天吃葡萄一直在过程中”、“你现在说话都能知道了”……
就这样坚持练习,现在闹钟设为一小时响一次。我练得很开心,很享受保持觉知的状态,真的体会到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觉,而且人会自然而然地“慢下来”。
有一天早上全家都起晚了。儿子的上学时间快到了,他不但不着急,还往沙发上一躺,不吃饭也不洗漱,说要玩一会儿。我着急了,大声命令他起来,他还是不动,说:“我都没时间玩了”。我开始生气了。
这个过程,我自己都是知道的,我发现“知道”之后就会慢一拍再反应,可以有时间“做个决定”。我知道自己开始生气,还知道生气是因为想要儿子听我的,也知道生气没作用。于是,我做了个决定——不管“生气”,只管解决问题。
很好玩,那个“生气”我没管它,它就淡化了。我走到儿子身边,抱起他转圈,说:“妈妈陪你玩转圈游戏。”然后一边转圈一边走到洗漱台。接下来,讲道理也好做事情也好,儿子都很配合,我也只是处理事情而没有用“生气、怒吼、命令、强迫”的简单粗暴的方式。
事后,我感觉自己能在那时候不被情绪拉着走,而有方法去陪伴儿子,是因为自己有了一点觉知的能力,可以在事情当中停一下,做一个决定,然后该干嘛就干嘛,不被情绪控制。有时候也还会有情绪,但那也是自己知道的,是自己做的决定,过后也就少了后悔和懊恼。
我目前在继续练习中,感觉已经体会到了锻炼禅定力带来的一些转变,这正是我想要的——少了纠结和懊恼,多了勇气和承担,这就是“知道”的力量。
作者:施伟雄,宗晓璐插画:小鱼
本文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的世界观决定了当下的行为。如何让自己的世界观更开阔?修行就是帮助我们透过佛陀的眼光来探究到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束缚了我们,我们如何来解开束缚。杨硕诚老师将在10月于北京开设《般若正见》线下课程,了解详情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白癜风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