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浮海石礞石

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7.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浮海石

1、药性:

味咸;性寒

2、功效: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3、主治病证:

主痰热咳嗽;瘿瘤;疮肿。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飞用。

5、使用注意:

体质虚寒者慎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中药浮海石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干燥骨骼,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前者又称石花,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后者又称浮石,海浮石,产于广东沿海,全年可采,捡去杂质,晒干。二者均捣碎生用,或水飞用。

(二)礞石

1、药性:

咸,平。

2、功效:

坠痰,消食,下气,平肝。

3、主治病证:

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15~25克;或入丸、散。

5、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金礞石性甘、平,可以缓解心脏的不适,多用于顽痰咳喘以及烦燥和惊风等疾病;青礞石入药以后对人类的宿食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可以缓解人患有的精神问题。此外,青礞石可以治疗急慢惊风,痰多咳嗽,肚子疼,小腹疼,或者是由于吃的太多了引起的肚子胀和便秘的情况。

(三)马兜铃

1、药性:

味苦、微辛,性寒。

2、功效: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

3、主治病证:

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水肿。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止咳清热多灸用,外用熏洗宜生用。

5、使用注意:

本品味苦而寒,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泄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马兜铃与枇杷叶,都能清肺热,但马兜铃兼能清大肠热而治痔宏,枇杷叶兼能清胃热而降逆止呕,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鲜者可用五钱至一两。用时刷净绒毛。

(四)枇杷叶

1、药性:

味苦、微辛,性微寒。

2、功效: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

3、主治病证:

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5、使用注意:

入汤剂,需包煎。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证禁服。

(五)洋金花

1、药性:

味辛,性温,有毒。

2、功效:

平喘止咳,麻醉止痛,解痉止搐。

3、主治病证:

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癫痫、惊风;外科麻醉。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0.5g,宜入丸、散用。如作卷烟分次燃吸,每日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5、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外感及痰热喘咳、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和孕妇禁用。本品有毒,用量过大易致中毒,出现口干、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眩晕头痛、烦躁、谵语、幻觉、甚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生草药性备要》:“食能杀人,迷闷人。”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图表来源:郝朴.洋金花和闹羊花的区别[J].新中医,(02):47.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zd/3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