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尼泊尔一名年轻女子因为在月经期被流放而不幸失去生命。
上周,尼泊尔阿查姆地区,年仅21岁的帕布塔拉被发现死在位于自家院子的槽屋(Chhaugoth)中。死因可能是寒冷或疾病。
槽屋是一种用泥土或石块制成的简陋棚屋,按照尼泊尔的乔巴提(Chhaupati)习俗,初潮后的女性在生理期必须居住其中,禁止进入屋内。
囚禁于槽屋的尼泊尔年轻女子
NaveshChitrakar乔巴提,是一种南亚印度教社区特有的,隔离经期女性的原始传统。在印度教中,经期或生育后的女性是“不洁”和“不可触碰”的:
她们不允许做饭,不可进入房子或寺庙,不能使用正常的公共水源,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及不能触碰别人。甚至会被放逐到院子里或郊外的槽屋和洞穴中,直到经期结束才能回归家庭。
这些被流放的女人需要忍受酷暑严寒,冒着被蛇咬和被强奸的危险,度过最孤立无援的一段时间。
木制的槽屋
这种习俗来源于印度教的一个传说:天帝因陀罗因大罪被放逐到人间,囚禁于林伽之中。后蒙大神湿婆怜悯才得以回归天界。临行前,他急于脱身,将身上罪孽分为50份遗留人间。
其中最大的一份就落到女性身上,女性因而本身具有原罪,生理期便是赎罪的过程,是“不洁”和“不可触碰”的,是没有基本的人权保障的。
这既是乔巴提的宗教法理基础,也使得这种反人权的陋习持续了上千年。
槽屋中的妇女和女孩
年8月17日,尼泊尔新的《刑法典》正式生效。
该法律规定,即生效之日起,在尼泊尔任何强迫女性进行乔巴提的人将面临三个月的监禁或卢比罚款或两罪并罚。
可是,新的法律虽然试图保障妇女权益,却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解放思想。
时至今日,不少女性依然会因为迷信而丧命。
槽屋和家:咫尺天涯
在尼泊尔边远西部山区,包括前文提到的阿查姆和巴珠拉、多提、巴吉汗等地区,仍有超过90%的当地妇女由于社会压力或自己的迷信而继续实践乔巴提。
上述区域的妇女普遍识字率不高,例如阿查姆妇女识字率为37%,巴珠拉仅22%。
教育在帮助人们区分是非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尼泊尔偏乡的女性很难获得教育机会,所以必然会成为鄙俗陋习的牺牲品。
类似的例子也曾发生在印度,上个世纪,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废除了妻子需要为死去的丈夫自焚殉葬的名为“萨蒂”的传统——当时有数百万印度女性上街游行示威和抗议,要求保留自己殉葬的权利。
在尼泊尔官方统计的数据中,阿查姆等地区的75个村庄中,有高达31个宣称已经完全废除乔巴提。
但事实上,虽然在强制命令下人们拆除了槽屋,女性的处境却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差:在槽屋拆除的地方,经期妇女被送往原始的天然洞穴生活,可想而知,那里的状况更糟,患病或死亡的几率更高。
现在,许多槽屋开始在家附近重新修建。
拆不完的槽屋
拆除槽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女性在在洞穴中度过生理期,根本在于结束性别的隔离和歧视。可悲的是,受困于被禁锢的思维,人们反而缘木求鱼。一些宗教主义者甚至把反陋习与反传统及反社会等同起来。
然而,不管怎么样,在文明社会中让一位年轻女子如此死于非命,始终谈不上是一种体面的行为。
根除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在于改变愚昧观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教育,还需要对父母、宗教人员和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教育,连整个社会都需要学习。
尼泊尔必须持久的努力。
联系方式
叶凉y
新浪微博:
叶凉N佛学院志愿者,联合国南亚特殊贡献奖得主,旅行作家兼国际领队
服务于文化交流,定向援助,南亚深度游开发
欢迎诸位亲们投稿,投稿邮箱(coolleaf
icloud.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苏孜阿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