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重酬征稿中……,
详情点击→征稿
许是对黛玉的偏爱,我对紫鹃始终有一份强烈的好感。虽然整部书都没有对她的外貌做任何描述,只是说柳五儿的容貌与“平鸳袭鹃”相类,就给了我理由,使我坚信,她是个美丽的女子。
这个改叫“紫鹃”的女孩子,与绛珠草化身的黛玉,在潇湘馆里相依相伴,于这凉薄世间,给了黛玉多少的温暖。
大观园里的螃蟹宴里,李纨赞平儿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于是牵出鸳鸯之于贾母,彩云之于王夫人,袭人之于宝玉……我当时就遗憾,为什么没有人提紫鹃之于黛玉呢?
紫鹃温柔体贴处,不输袭人。黛玉去梨香院看望宝钗,天气冷,她就让雪雁去送手炉,唯恐她家姑娘受寒。
紫鹃细致入微处,不输彩云。潇湘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紫鹃在打理。黛玉体弱多病,照顾她一定比别的姑娘劳心费力。可是紫鹃永远游刃有余,一丝不乱。
紫鹃最令我感动的,却又不是这些,而是她对黛玉的箴劝。不是说只有鸳鸯一个人敢驳贾母的回吗?紫鹃,也只有紫鹃,敢当面派黛玉的不是。紫鹃的公正无私处,不输鸳鸯。
宝黛二人吵架,闹得天翻地覆,宝玉摔玉,黛玉铰了穗子,紫鹃在事后指出黛玉的“浮躁”,还说宝玉三分错,自家姑娘倒有七分错。黛玉诚然表现出不屑,但是我觉得她内心是认可紫鹃的。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懂她所有的言不由衷,口是心非,那么这个人,不是宝玉,却一定是紫鹃。
宝玉在冷战后前来求合和,黛玉说,不许开门。紫鹃知道她只是嘴硬,便不听她的,让宝玉开门进来。同时,也用“外头大毒日头,晒坏了他如何使得”来软化黛玉的嘴硬。多么聪明的姑娘啊,她明明知道黛玉的死要面子,也知道黛玉的不忍,所以她自作主张,放宝玉进来化解矛盾。自己又识趣的躲出去,让两个彼此牵挂的人冰释前嫌。
多少次,她为她家姑娘的病体忧心。多少次,她担心黛玉终身无靠。她深深地了解她家姑娘的脾气秉性,懂得“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道理。她多么害怕她家的姑娘失去外祖母的庇护后“由着别人欺负”!她又有多担心黛玉被草草嫁给王孙公子,不被疼爱怜惜。
为了她家姑娘,她不惜编了谎话去试探宝玉。“慧紫鹃情切试忙玉”,这个聪明的姑娘句句说的在理,不由得人不信:“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
虽是谎话,却有理有据,难怪宝玉信了。
宝玉呆病犯了,贾母原本见了紫鹃,“眼内冒火”。当知道是“林妹妹要回苏州去”的“顽话”时,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紫鹃害宝玉犯了痴病,按理说本来很严重的事。可是贾母的一番话,竟然没有呵斥:是念及紫鹃昔日在自己身边的情分,是感念紫鹃平时对潇湘馆的尽职尽责,还是因为宝玉见了紫鹃便哭出来,并无大碍?亦或者是要保护宝黛?我不得而知。但是贾母对紫鹃的宽容,还是令人倍感欣慰。
紫鹃尽力照顾了生病的宝玉好几天,临走还是不忘对宝玉再三“试探”:“果真的你不依?只怕是口里的话。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里还有谁了?”直到宝玉赌咒发誓,说出一番“化烟化灰”的话,掉下泪来。她才又说出一番肺腑之言:“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宝玉黛玉说不出口的心事,就这样被这个赤胆忠心的姑娘说出来了。
这个姑娘有她的“心机”,可是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黛玉的终身。黛玉若许配了别人,她是一定会跟了去的,可是她看得透彻:“王孙公子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看看贾琏、薛蟠,就知道紫鹃所言不虚。宝钗曾经与袭人闲聊中暗中先取中袭人,心说,倒不可小瞧了这丫头。如今看看紫鹃对黛玉这番掏心掏肺的话,可知紫鹃见识心胸亦不在袭人之下,只是各尽其责,各为其主罢了。
记得宝琴的十首怀古诗里有一首是《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最身轻,私夜偷捞强撮成”。有人将紫鹃比作《西厢记》中的红娘,可我并不这样看。红娘的举止大胆出格,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行不通。贾母在“掰谎记”中早已说的明白,那都是“诌掉了下巴的话”。
紫鹃的“情辞试忙玉”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是为自家姑娘谋画,“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著热的人?”她看的明白,能替黛玉做主的只有贾母一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看她苦口婆心的劝黛玉为自己的终身早做打算,就知道她有多体谅黛玉的处境:“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
“拿主意”,“做定大事”,无非是黛玉与宝玉的婚事。宝钗的金锁与金玉良缘的谣言,宝琴的出众脱俗与贾母对她的疼爱,无不让紫鹃担忧焦虑。她只怕姑娘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
这样的话,说到了黛玉的心里。是真真扎心吧?所以“黛玉听了这话,口内虽如此说,心内未尝不伤感,待他睡了,便直泣了一夜”。除了紫鹃,恐怕世上再无人这样懂黛玉。
因为她急,所以薛姨妈戏言要将黛玉配给宝玉,她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早些说去?”蕙质兰心的紫鹃,难道真不知道薛姨妈王夫人就是“金玉良缘”的始作俑者?可是护主心切的她,听了薛姨妈的一番“爱语”,竟然忍不住要薛姨妈做媒,这是“病笃乱投医”,还是“打蛇随棍上”的将计就计?薛姨妈哈哈一笑,几句戏言将话岔开,“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紫鹃虽然害羞跑了,可底下的婆子们却也笑了附和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也只好顺势继续玩笑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每每被紫鹃的一腔热忱打动。是怎样的爱护与忠诚使得她不顾被主子或责罚或打趣,一次次为黛玉的终身大事而奋不顾身。她本是贾府的家生子,因被贾母给了黛玉,从此心中眼中只有一个林姑娘。与袭人不同,袭人毕竟是宝玉姨娘的候选人,与平儿不同,平儿毕竟是从小服侍凤姐的陪嫁丫鬟,甚至与鸳鸯不同,鸳鸯服侍的是位高权重的贾母……
紫鹃与黛玉的感情,早就超过了小姐丫鬟之间的情分——“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试问整部红楼梦,可有比黛玉紫鹃更情同姐妹的主仆?
紫鹃一心放在黛玉身上,潇湘馆从来没有任何出格的人和事。若一定说潇湘馆有什么不妥,那就是小戏子藕官曾经在大观园烧纸。可是藕官是戏班子解散后分来的,分来的这几个女孩子不过是“玩意儿”(探春语),平时解解闷。而且大家都知道她们一行人不惯服侍不懂女工,对她们没有多少约束,并不苛责,不算是有正式编制的丫头。除此以外,再无别事。
连宝钗的婆子都偷偷喝酒赌钱,可黛玉的婆子们却能在紫鹃被薛姨妈羞跑后,继续将姨太太“说媒保亲”的玩笑进行到底。半真半假间,显现出紫鹃掌管潇湘馆的成功之处。
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更没有宝玉、迎春奶娘的骄横。小丫头雪雁虽然一团孩气,却也是个有心人。在赵姨娘为自己的丫头小吉祥借月白褂子时,她能婉拒得如此巧妙,也是个伶俐孩子。可见紫鹃平日里的教导不错。
心,常常流连于潇湘馆的静好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常常想,黛玉泪尽而逝之后,紫鹃的岁月该是怎样的荒凉?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她会扶了黛玉的灵柩南去吗?那曾经扇了黛玉一头灰的鹦鹉,还会念“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吗?还会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吗?那紫鹃的旧名就是鹦哥啊。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一句突然就浮上了心头。黛玉曾经作咏絮词《唐多令》,借喻命运的无常:“漂泊亦如人命薄,凭尔去,忍淹留”。当黛玉如落花般逝去,紫鹃是否也会“百花深处杜鹃啼”?续书中交代紫鹃的结局,是同了惜春出家修行去了。可把是我不相信惜春有那样的“福气”——带了丫鬟带发修行的,那是妙玉呀,惜春是“缁衣顿改昔年装”。
至于紫鹃,我惟愿她在贾府倾覆之前脱了奴籍,如小红一般得到自由。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每个月夜,把她对黛玉的怀念与牵挂寄托给天上的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也就够了。
往期精彩1、红楼梦:为什么救巧姐的,是刘姥姥?
2、《红楼梦》:婚姻就是这样慢慢破碎的
3、宝黛:天下有情人,莫不如是
4、《红楼梦》:钗黛合一教你我生活事业双丰收
5、贾探春:作为大观园CEO,爱之深痛之切(文末有福利!)
6、贾代儒:一个封建腐儒的可悲与可恨之处
-作者简介-
作者:杜若,红楼爱好者,原创投稿。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
红楼梦赏析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