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大家在自然农法实践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但是自然农法栽培是不能用化学农药的,但也不能任由其死亡不是,该做的防护、防治措施还是要进行的,本文给大家分享几种源于植物、矿物的防治剂,大家可以根据资源情况实操使用。
病害预防1.问荆浸出液
有效成分:有机酸、矿物质
防治对象:白粉病、霜霉病等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问荆(杉菜)10kg、红糖3kg
制备周期:1周以上
注意事项:制备时应将问荆切碎、密闭发酵;容器要做防虫措施,放置地点要防雨;于收获前3日暂停喷施。
2.笔头菜浸出液
有效成分:有机酸、矿物质
防治对象:白粉病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晒干的笔头菜(问荆的孢子茎)50g、水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注意事项:制备时应水煮20分钟,可同辣椒浸出液、艾蒿发酵液、杂草发酵液混用,在2个月内用完。
3.有机石灰的上清液
有效成分:钙
防治对象:脐腐病
使用浓度:2倍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次
原料组成:有机石灰50g、水0ml
制备周期:搅拌、放置一晚
注意事项:灌根使用时按照20-60ml/株,距离根际10cm以上。
4.艾蒿浸出液
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微量元素等
防治对象:驱虫、抑制病害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鲜艾蒿10kg、红糖3kg、MP复合益生菌-ml
制备周期:1周以上
注意事项:制备时应将艾蒿切碎、密闭发酵;容器要做防虫措施,放置地点要防雨;在制备后一个生长季内用完。
5.艾蒿煮出液
有效成分:生物碱
防治对象:抑制病害、驱虫
使用浓度:原液-50倍稀释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鲜艾蒿50g、水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注意事项:制备时应将艾蒿切碎、水煮;并于一个生长季内用完。
6.糖醋酒混合液
有效成分:酒精、醋酸、糖
防治对象:抑制白粉病、驱避害虫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次
原料组成:红糖60g、醋80ml、25度酒ml
制备周期:1周以上
注意事项:保存在凉爽的暗处、注意放气;可与多种活性液混合施用。
7.碳酸氢钠
防治对象:白粉病、灰霉病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次
注意事项:发病初期使用。
8.草木灰浸出液
有效成分:矿质元素
防治对象:抑制病害、提高抗病性、抑制蚜虫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以病害状况判断
原料组成:草木灰10kg、水50kg
制备周期:1日
注意事项:制备时将原料混合、搅拌、静置1晚后取上清液使用。
虫害防控9.辣椒浸出液
有效成分:辣椒素、皂苷
防治对象:叶螨、蚜虫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干辣椒15g、35度白酒ml(也可用干辣椒15g、醋ml)
制备周期:1个月以上(若用醋制备,周期2个月)
注意事项:原料一定要切碎、密闭制备,于收货前3日暂停喷施。
10.马醉木浸出液
有效成分:木藜芦毒素
防治对象:蚜虫等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新鲜马醉木叶和花g、水ml、天然肥皂5g(也可将水和天然肥皂替换成醋或白酒或木醋液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若用白酒、醋或木醋液制备,周期2个月)
注意事项:马醉木对动物有毒,制备及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工作;马醉木制备时应煮10分钟;若用天然肥皂制备则应在2个月内用完;于收货前3日暂停喷施;也可使用干燥马醉木叶和花(用量:50g)。
11.大蒜辣椒浸出液
有效成分:大蒜素、辣椒素
防治对象:叶螨等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大蒜-g、辣椒粉30g、25-35度白酒2.5L(或大蒜g、辣椒粉20g、木醋液ml、白酒ml、醋ml)
制备周期:1个月以上
注意事项:大蒜捣碎、密闭发酵。不能用工业酒精。
12.苦楝浸出液
有效成分:印楝素
防治对象:蚜虫等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原料组成:苦楝g、25-35度白酒ml
制备周期:1个月以上
注意事项:制备时将苦楝捣碎、密闭放置
13.南瓜叶液
防治对象:蚜虫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将南瓜叶加少量水捣烂,榨取原汁,以2份原汁加3份水稀释,再加少量肥皂液,搅匀后喷雾。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14.马鞭草液
防治对象:蚜虫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将马鞭草加0.5倍水捣烂,加3倍水,再加0.1%的中性肥皂液。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15.韭菜液
防治对象:蚜虫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取新鲜韭菜1公斤,捣烂成糊状,加-克清水浸泡,取滤液使用。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16.桃叶浸出液
防治对象:蚜虫、红蜘蛛等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取鲜桃叶5公斤,加生石灰50公斤兑水75公斤,浸泡1天后,把桃叶捞出挤干,然后将水浸液过滤即可使用。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17.桑叶煮出液
防治对象:红蜘蛛
使用浓度:4倍稀释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1公斤桑叶加水5公斤煮1小时,过滤后使用。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18.侧柏叶滤液
防治对象:稻螟、棉蚜
使用浓度:加2倍水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将侧柏叶捣烂后加等量水揉搓,将液榨出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特殊说明:侧柏叶的10倍水浸液对防治小麦锈病亦有明显的效果。
19.多功能植物混合液
防治对象:红蜘蛛、棉蚜虫、蓟马、飞虱等
使用浓度:加7.5倍水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2次
制备工艺:柳树叶、樟树叶、苦楝树叶、苦艾叶、桃树叶、烟梗、闹羊花(羊不食草)各0.5公斤,煤油0.25公斤。以上各种树叶切碎加水10公斤浸泡24-36小时后,揉搓过滤,将滤渣加水5公斤,煮5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混合加入煤油,充分搅拌乳化即成。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樟树
闹羊花
20.鱼腥草浸出液
有效成分:鱼腥草素
防治对象:蚜虫、趋避地下害虫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鲜鱼腥草g、水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注意事项:制备时应将鱼腥草切碎、水煮5分钟,可同辣椒浸出液、大蒜发酵液混用。
21.母菊煮出液
有效成分:生物碱
防治对象:害虫趋避
使用浓度:倍稀释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2-3次
原料组成:母菊(洋甘菊)的茎叶和花g、水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注意事项:制备时将母菊切碎用水煮。
22.旱金莲煮出液
有效成分:异硫氰酸苄酯等
防治对象:黄守瓜虫、天牛
使用浓度:原液-50倍液
使用方法:叶面喷洒,每周1-3次
原料组成:旱金莲50g、水ml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注意事项:制备时将旱金莲切碎用水煮,一个生长季内用完。
23.苦瓜叶滤液
防治对象:地老虎
使用浓度:原液
使用方法:每公斤滤液加1公斤石灰水,调和均匀后用于植株幼苗根部的浇灌。
制备工艺:摘取新鲜多汁的苦瓜叶片,加少量清水捣烂,取其滤液。
制备周期:立即可用
24.蓖麻的功效把老蓖麻叶摘下阴干,堆积妥存,使用时碾成粉末,拌入20倍的堆肥中,撒施地面耕入土中,对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有良好的效果;
也可将蓖麻种子去皮、炒熟、捣碎,混入有机肥中一起施在葡萄秧根部,每株施4至5斤,可杀死根部的地下害虫,并能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葡萄锈病。
此法还可在蔬菜上使用,尤其对韭菜的地下害虫有很强的杀灭效果。每亩施用2斤,药效可长达1年以上
25.木醋液制造木炭和竹炭时产生的烟被冷却而得到的溶液,静置之后,去除上层的油分和下层的焦油,只保留中间的液体而得到的产品,外表从红褐到暗褐色。
使用方法:-倍稀释叶面喷施,避免使用浓度过大
防治对象:对椿象、蛆蝇、蚂蚁、蚜虫等有趋避效果,对灰霉病、褐斑病、霜霉病等有一定抑制效果。
天敌防控26.螳螂
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可作为蚜虫、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害虫的天敌。
27.瓢虫科
瓢虫科昆虫的食性大致可分为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三大类。
捕食性瓢虫在植物上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
显盾瓢虫捕食蚜虫
小毛瓢虫捕食粉虱、叶螨
植食性瓢虫取食茄科、葫芦科和豆科植物,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
菌食性的瓢虫以真菌(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为食。
食菌瓢虫(二十星菌瓢虫成虫)
28.捕食螨
捕食螨有时有助于防治植食螨。比如智利螨、钝绥螨、畸螯螨等
钝绥螨
畸螯螨
29.草蛉
草蛉能捕食多种害虫。据初步统计有粉虱、红蜘蛛、棉蚜、菜蚜、烟蚜、麦蚜、豆蚜、桃蚜、苹果蚜、红花蚜等多种蚜虫,另外该种还喜欢吃很多种害虫的卵,诸如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甘兰组蛾、麦蛾和小造桥虫等的卵,都在其食物范围之内。
30.蝽
花蝽科、盲蝽科、姬猎蝽科的蝽可捕食叶蝉、飞虱、蚜虫、蓟马、棉叶螨及棉蛉虫卵等害虫。
31.食蚜蝇
食蚜蝇中的捕食性种类以捕食蚜虫为主,是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的有效天敌。
32.赤眼蜂
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
33.缨小蜂科
主要寄生于黑尾叶蝉和棉花害虫棉叶蝉。
34.茧蜂
茧蜂大多是益虫,它们寄生于许多重要的害虫,对害虫的发生数量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麦蛾茧蜂,寄生于米蛾、印度谷斑螟、烟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虫体外,在仓库和家庭中常可见到;
红铃虫甲腹茧蜂,寄生于红铃虫、金刚钻、甘蔗小卷蛾、大豆食心虫等,为卵至幼虫期寄生蜂。
说明:在同等条件下,植物浸出液远不具备化学农药的强力功效,并没有科学的安全标准,使用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一切全凭个人判断,后果自负,并且其中部分植物材料也具有比较强的毒性,在制备及使用时应当注意。
以上部分小秘方摘自“上农自然”,来自自然农法研究员徐启聪老师,特此说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