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喜和
农药·兽药·鱼药根据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记载,我国早在汉朝就有“农药”了。是用雪水将动物的骨头煮成汤汁,再将附子等一些植物浸泡而制成黏稠物,用以杀虫灭菌。类似的“植物杀虫剂”在中国的其他典籍中还有记载。清朝晚期,人们又发掘了烟草、巴豆等“杀虫”技能,甚至还出现用多种植物混合剂防治害虫。
在旧时我们这一带的农村,有没有使用过上面的这些农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利用一些并未进行深加工的天然药物,对动植物的病虫害进行治疗;也用这些药物对有些动物进行毒杀。
那时候,家家户户普遍种植我地现在已经绝种了的菜虫药(雷公藤)。菜虫药一丛丛的,圆形叶子,藤蔓状,全株有毒。主要利用根部厚厚的红色皮肉,把根用木锤敲扁,剥下晒干捣细,用“绢箩”过滤后备用,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故在操作时,都是戴着口罩或用布片包住嘴巴鼻子。施用时一般要加进干燥的细泥土混合。菜虫药对人体是毒药,有些人寻短见就是服用菜虫药的叶子或药粉,对植物却是用途十分广泛的良药,不仅治虫,而且很有肥效。
施用后,虫子不是被毒死而是远而避之。菜虫药毒性不会被植物吸收,不存在残留毒性之虞。根和叶子都可用来毒杀坢桶坢缸里的蛆虫。有一次,我家的牛在山上吃了菜虫药的叶子,我慌忙回家告诉爷爷,爷爷说:“没事,牛肚子里肯定有虫,食一点是为了毒虫”,好像动物也粗通医道,进行自我治疗。
防治菜虫蚜虫等害虫,在早上趁菜叶上有露水的时候,用烟囱灰撒,效果也很不错。我父亲专门备办了一杆长竹篾,一头绑着几串细竹枝,如需要,就捅烟囱灰施用,既清理了烟囱,使之通畅,又得到了药物,一举两得。如量小,可适当掺进炉灰等施用。毒杀蚜虫,也可用人的尿液泼洒。
防治水稻害虫的药物,主要是桐油。在水田里施用桐油,桐油会沿着稻子往上渗透蔓延。不管虫子歇在水面上还是稻叶上,都会被黏住。
油茶饼或油茶果壳,都可以毒杀蛴螬等地下害虫。可把油茶饼或外壳捣细直接撒落在地里,也可把油茶饼或油茶果壳用水浸出浓黑的液体洒浇。毒杀蛆虫除菜虫药外,还可以用黄牯银花(闹羊花)、或烟筋(做土烟时留下的烟叶筋络)、或石灰、或麻榆叶等等。
至于兽药,那时,农家只能防治动物最常见的疾病。斑蝥在草丛中活动,牛羊吃草时,把它们也误吃进去了,它们在临死的时候,不忘“啪”地一声,放出一股毒气,牛羊就会中毒,肚子就慢慢地胀了起来,越胀越大,如果不治疗,就很快被胀死,这叫被斑蝥“弹了”。这时候,就得马上用韭菜根捣烂绞汁,加黄金泥(红土)水灌下,并用松枝不断地拍打其肚子,肚子便渐渐地瘪下去,过了不久也就好了。羊如长了羊?(满嘴巴的黑色痘痘),把灯芯烧成灰,加清油(乌桕籽油)或菜籽油调好涂之,效果很好;如果羊拉稀,就给羊吃咸的芥菜干等。
母鸡坐窝,我们叫“赖孵”,需要二十几天或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母鸡的一种生理反应吧,应该不算病的,但很多的时候,是没有鸡蛋让它坐窝的,让它这样自然地“赖孵”下去,不仅不下蛋,还“咯咯咯”地扰人,很不合算,因而大多数的主人都会人为地让它提前结束“赖孵”。方法很多,一是喂它吃桂圆籽、腌猪肉等凉性食物;二是把它装入鸡笼,浸在浅水里催醒;最有意思的是,在它的尾巴上,系上几张干燥的箬叶,走动时,簌簌作响,一响就跑,一跑越响,越响越跑,以致终日跑来跑去,把它吓醒。
溪里的石斑鱼,肉味鲜美,但直斑鱼的鱼籽有剧毒,鸡吃了,如不救治,必死无疑。在剖鱼的时候,有些仔细的人,小心地把石斑鱼籽放在一起投进粪缸里或埋掉;也有些人乱丢,被鸡吃了,必须以萝卜籽头(一种灌木)的叶子,搓成一小团一小团塞下鸡的喉咙,毒性立解。那时候,我家没人会去毒鱼钓鱼,也很少有鱼吃,但我家的鸡倒是想方设法都去沾点荤腥,忙得我们不断地采摘萝卜籽头救治。雏鸡拉稀,蔫头蔫脑,一般都是向哺乳的妇女讨要乳汁喂之;稍大一点的,也用指甲花(凤仙花)的叶子喂之。
毒杀鱼类。以前,人们毒鱼,包括在水田里毒泥鳅,最普遍的是用油茶饼,这东西不会赶尽杀绝,只是局部毒杀,不会遗留后患。在小溪里毒鱼,要等到枯水期,水流很小的时候进行。把油茶饼放在石臼里捣细,装在麻布袋里,放在水潭的入口处,不断地踩踏和摇动,让有效成分随水流进潭里,这个潭的鱼儿就一片一片地翻上来,白花花的一大片。这时要赶紧捡拾,否则,中毒不深的鱼儿随着水流的不断流动,药性的逐渐减轻,就会慢慢恢复活力。下游的鱼也会被毒死一些,但越远,毒性越轻,最后药性消失。
在水田里毒泥鳅更简单,只要把捣细的油茶饼直接撒在有泥鳅的水田里或田沟里就行。那时候水田里的泥鳅多,在我7岁的时候,有次,比我大一些的邻居小伙伴要我在家里偷偷搬出一个脸盆大的油茶饼,捣细一起去村边竹园脚一丘田里毒泥鳅。他们说,撒下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毒死泥鳅。我们就回家了,结果他们为了多得一些,去捡的时候没有叫上我。等我赶去的时候,泥鳅已被他们捡得差不多了,但我还是捡了一些。虽然在水田里弄得满身是泥,但还是感到很成功,很满足。
以前在比较浅或水流不大的水潭里,也可用生石灰或腌渍过嫩毛竹的石灰浆毒鱼,但效果没有油茶饼的好。有时在水田里撒石灰以壮秧苗,或后来施用氨水等肥料时,都有可观的泥鳅或黄鳝鱼收获。后来随着农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现在水田里的水族们早已断子绝孙了。
雷藤(鱼藤)原是我村的特产,有温州等地的顾客前来收购。除用来出售外,也用来自己毒鱼,比其他材料更为有效。把雷藤根晒干备用。用时浸泡通透后捣碎,绞出乳白色的汁液放在水里,鱼一旦碰到就弹跳翻白,这是要及时将鱼捞起,否则慢慢会恢复活力。专门捕鱼的人备有一根两米多长、头上可绑雷藤的竹篾,叫“雷藤枪”,可以用它捕捉躲在石洞深处的冷水鱼等。我爷爷说,鱼一旦沾到雷藤汁,身上就痒得难受,它会不断地往同伴的身上蹭,只要一条中招,一潭的鱼很快就会被传染。于是,我常常想,爷爷是如何知道鱼儿会发痒的呢?子非鱼,安知鱼之痒乎?是主观臆测,还是人云亦云?可惜我当时没有问明白,也许即便问了也问不明白。
猪牛羊等家畜身上如滋生了蚤虱蜱虫等害虫,可用雷腾绞汁加水或烟筋浸出液涂擦,效果很好。
现代化学农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为农产品的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现代的兽药,对动物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不过现在的农村,几乎不养禽畜而没有了用武之地。而鱼藤精等农药,现在的许多不法之徒用来毒杀鱼类,造成整条溪段片甲不留、断子绝孙的严重恶果,这可能是发明者和生产者始料未及的事。
竞享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创业创新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