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赣榆连载十九历史上的徐福还是

誉满医林

诗曰:

四时分寒热,天地有阴雨。

人间多病痛,谁与解疾苦。

且说徐福回到家中,很快便成为捕鱼圣手,带领一班青年渔民干得风生水起。转眼之间到了第二年春天,鱼汛乍起,恰是打杂鱼的季节。一天,徐福正召集同伴们准备出海,父亲忽然把他叫到跟前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就不要再去捕鱼了,我年岁也大了,你也届近志学之年,不要再去捕鱼捉蟹,就跟着我读书习医吧。徐福闻听要跟从父亲读书习医,虽说不能够再下海捕鱼了,心中倒也十分高兴,回父亲道:“福儿喜欢跟从父亲习医,有志医药传家,做一名好医生。”父亲闻言十分高兴,从此以后便日夜课子读书习医。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徐家本世代医学之家,家中有祖传《神农本草经》简策和部分绢本,徐家习医历代唯一经是从,父亲便也日夜教习《本草经》,先以经宣讲病理,讲人体如天体,有阴有阳,阴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阴阳谐和人体康健,阴阳失和疾病乃生;人体五脏六腑又应天地万物木火土金水,生克制化,五行相生则人体康健,五行相克则疾病丛生;药物药性亦分阴阳和五行,中医中药治病的道理就在于应用阴阳和五行的药物性能,促成人体生克制化的转变,祛除病痛,保护健康。病理诊断准确,药物运用得当,可药到病除,是谓名医;诊断失误,药物运用失当,病魔不但不得克制,相反会火上浇油,危害患者,是谓庸医。试想徐福是何等聪明的英才,父亲的几句话不但说得徐福茅塞顿开,乃至《神农本草经》的要义,和中医中药治病的义理已了然于胸,便对于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手不释卷,对《神农本草经》日夜诵读,潜心研习,不足两个月时间,便对《本经》中叙述的种药物名称、形态、药性,背诵的滚瓜烂熟,可以如数家珍般一一进行描述。父亲对他说,书固然要读,但光读书尚不行,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你必须练跋山涉水,亲自采药识药的功夫。

父亲告诉他,海上苍梧之山多生珍贵药草,你若不怕艰险,就到苍梧山采苍梧之山,就是郁洲山,离徐家村不足百里,是东夷人民的母亲山,本名郁洲山,相传帝舜尝采药此山中,故又名苍梧山。

葛根

苍梧山中生长各种各样草药,据说帝舜因常食苍梧山中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葛根,活了多岁,死后便葬于此山,山上有帝舜墓。这些暂且不表,且说这一天徐福备足了干粮,划上小船,遥奔郁洲山驶去。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徐福泛舟来到郁洲山下,把船拢在朝阳山湾的鬼牙涧西北坡下,沿山坡攀援而上。满山遍野的金银花翘首弄姿、蓄芳待放,桔梗、凤仙、百合、清木香的花朵就像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小铃铛、小灯笼似的,随风摇曳。徐福背着药篓,采了金银花,又采桔梗、凤仙,正在采摘间,忽闻作歌声,歌曰:“五行相生克,生死互为由。一草治百病,须向造化求。”徐福循着歌声望去,见一中年汉子挑着柴担,从山上缓缓走下来,原来是一砍柴的樵夫,徐福便迎上前去施礼相见。

樵夫见是一少年,便问从何而来。徐福答道,在下是赣榆县徐家村徐福便是。樵夫闻言好不惊奇,对着徐福仔细端详一番问道:“你便是赣榆县徐家村创造滩上捕鱼‘踏槽’的徐福么?”徐福说:“不才正是。”樵夫愈加惊奇,不迭连声问道:“足下是神童啊,一个人来此山中何干?”徐福说:“不瞒尊长,徐福跟从父亲读书习医,今天是来山中采药的。在下人生地不熟,请长辈您多多指教。”樵夫闻言更是高兴,说:“我祖祖辈辈山中居住,对郁洲山一树一木,一药一草都认得出,也能一口说出名字,你要寻药草,还得听我与你细细说道。”于是拉着徐福便来到一棵大树下坐定,向徐福讲说起这郁洲山草药来了。

花果山中猴子

樵夫说他姓董,名梓,居住在郁洲山中诸麻树,祖祖辈辈以砍柴采药为生。董梓说:“这郁洲山可是花果山啊!抬头尽摘仙果,低头只管采药,四时好花长开,八节仙果不断。山民们靠山吃山是古往今来的传统。”

“拾柴、挖药、摘山果,换钱买粮度饥荒”是山民们生存之道。樵夫说,由于长年在深山采药,几乎每位药农都是半个医生,家人生病从不求人,自己采药、炮制、疗疾,还能自制药膳,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所以山民们中长寿老人极多。又说,郁洲山中草药遍山漫坡都是,他能够叫出来名字的药草就有七八百种,《神农本草经》中的草药大部分都可以采到。名贵药草有灵芝、茯苓、黄精、玉竹、何首乌、太子参、山茱萸、枸杞子、木通、杏仁、郁李仁,这些都是药中上品;柴胡、北沙参、单叶蔓荆、黄芩、天南星、侧金盏花、柴胡、延胡索等,则是本山本土的特有药品;还有如白芷、丹参、农吉利、射干、瞿麦等特殊疗效的药草。

这郁洲山坐落在海州湾特殊气候带,温热气候交汇,南北药草在此都能够生长繁衍,像南方的苦木、化香、紫金牛、山胡椒、卷丹、苍术,北方的酸枣、紫草、枳椇、拳参、枸杞、凉冰花,以及东北的延胡索,在郁洲山都有野生种分布。青木香、卷木、葛根、通草、石韦、漏芦、蜀漆、山踯躅、山茱萸、栾荆、骨碎补等则是郁洲山特产。再如大花椒、小花椒、大柴胡、小柴胡、茵陈、山楂、青木香、桔梗、百部等药种,在全国同类药种中以郁洲产的功效最佳。说话间董梓用眼瞟了瞟徐福的药蒌子,发现药蒌中有桔梗和百合,便说道:什么时候采什么药,这要看季节的,郁洲山一年四季都有药材可采挖,可四季采药各不相同,不能违背季节,就像你们渔民什么季节打什么鱼一样,这些是你必须知道的。春采百部金银花,艾、蒲、茵陈、仙鹤草;夏日山楂满山采,还有桔梗、柴胡、郁李仁;秋季采药合时宜,参类果类可采摘;冬挖葛根、何首乌,牵牛瓜蒌挂满藤。他说着用手指了指满山金银花说,春季金银花含苞待放,正是采摘的好时节,茵陈、白头翁刚刚吐苗,可赶快采收,一老就不值钱了。

他又对徐福说道,你作为一个采药人,应该知道咱们郁洲山的药材有三宝,徐福便请问,有哪三宝呢?董梓说,说起郁洲山三宝,历来说法不止一种,墟沟古谣说“黄连、百合、大紫草”,朝阳山湾一带则说“葛根、百合、大紫草”,而东磊药农则说是“首乌、五加、还魂草”,不同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墟沟南山上的“马尾黄连”又称“秋唐松草”,最为有名,墟沟山民因此推重黄连,朝阳新县山湾的葛藤全国闻名,因此朝阳推崇葛根,而东磊山坡石海中的何首乌、五加和还魂草分布广、知名度高。传说道教仙长真紫丹、张三丰曾隐居东磊石洞,经常使用“首乌、五加、还魂草”三味药为百姓治病疗疾,又传说帝舜曾登苍梧山,日厥金玉香草,金玉香草就是五加,服之而延年,故云“守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帝舜因常服五加而寿高岁,最终葬于苍梧,与东磊五加为伴,因此东磊山民们推崇“首乌、五加、还魂草”为三宝。总之郁洲山的葛根、黄连、首乌、百合、五加、大紫草、还魂草都是药中之宝,名不虚传。

还魂草,也称卷柏,又叫不死草、长生草

徐福听了董梓一席话,心中思忖这采药的学问真是太大了,这郁洲山就是一个大药库呢,若想采对药、采好药,非有名人指点不可,我若能拜眼前这位采药高人为师,何愁采药不成?徐福想到这里,跪下就给董梓磕头,口呼:“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董梓慌忙说道:“快快起来,我本一介山野草民,做不得足下师父!”徐福却连声央告道:“徐福诚心诚意跟随师父学习采药,请收下徒儿吧!师父若不答应,徒儿就长跪不起了。”董梓见状,只得应允了徐福,说:“起来吧,我收下你这位徒弟了。”徐福闻言,高兴地一拜再拜,说从今以后徐福一心一意跟师父学习采药,若做的不好,要打要骂任由师父处置。董梓听了更是高兴,便带徐福来到自己家中,说从今以后师父的家便是你的家,你就在此住下,由师父带你去山中采药。

徐福自然十分乐意,当天便在师父家吃了饭,下午驾船返回自己家中,将拜师之事向父母说了。父母亲齐声说:“福儿真是有福了,既拜姜师父习练了水功,又拜董师父学习采药,实是三生有幸!”父亲又勉励了徐福一番,让他从今以后安心跟随董师父山中采药。徐福第二天一早便辞别父母,驾舟直奔郁洲山去了。话说徐福在山中一住就是一年,跟师父遍采郁洲山中四季药草,还跟师父学会了各种制药技术,丸、散、膏、丹各类药物皆能熟练炮制。这董梓师父虽名为药农,实为祖辈医药世家,对于药物学和病理学可谓融会贯通,非一般庸医可比。因为与徐福结了师徒关系,徐福东渡后因怕受到连累,举家迁移福建侯官,三国时期有位“誉满杏林”的名医董奉,便是董梓的后世子孙。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师父对徐福说,你现在已经学成,可以回家了。师父便将徐福采集的郁洲山四季药草依名归类捆扎,共得八百余种,又选择适宜栽种的常用药和稀有药草的籽实和幼苗二百余种交给徐福,让他回家以后开辟一个药园栽培种植,这样更便于随时采撷,不但用药方便,也更有利于发挥药效。临行前师父又交代徐福,琴山岛和赣榆县一些山中也有药草生长,回家后也可以到周围山中寻药采药,继续丰富药物知识。徐福十分感谢师父传授、栽培之恩和体贴关怀之情,含泪拜别师父,离开郁洲山,驾驶小船装载满满一船草药返回了故里。

徐福种药地遗址

徐福回到家中后,按照董梓师父的嘱咐,很快就开辟了一个八亩多地的药物种植园。一些常用药物如连翘、金银花、北沙参、拳参、丹参、太子参、桔梗、木香、百合、草乌、黄芩、玉竹、石韦、野菊花、闹羊花、蛇床子、益母草、薄荷、天南星、瓜蒌,还有特效药如铁角威灵仙、半边莲、枳贝子、千里光、还魂草等等,各色各样药草数百种,凡是郁洲山中的有名药草,在徐福的药物园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有了自己的药物种植园,为乡民们看病治病就更方便了。徐福一边跟从父亲学医,一边种植药草,研究药性,还经常到芦山、龟山、天台山、大吴山、夹谷山去采药。一天徐福到天台山采药,在山中巧遇安期先生。安期先生乃琅琊阜乡人士,采药东海边,人称千岁翁,师从河上丈人,治黄老之学,行导引之术,性好传业授徒,为黎民诊治疾病,解除痛苦,对徐福颇为赞赏和器重,悉心教授徐福医药之学和导引之术。徐福经安期先生传授和点化后,术业大进,欲拜安期先生为师,安期先生婉言相拒,并告诉徐福,我教不了你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鬼谷先生可以教你。徐福便问鬼谷先生为何人,现在仙乡何处?安期先生回答说,若得成就你与鬼谷先生的师徒缘分。你需回家乡刻苦历练,砥砺品行,精研术业,奉黄老孔墨之学为宗旨,以拯救苍生为己任,栉风沐雨,摩顶放踵,为黎民百姓医疾疗伤,修得功德后,鬼谷先生方可收你为徒。

徐福便问,需要多少时间方能拜师鬼谷先生呢?安期先生笑曰,也许十年八年,也许三年五载,这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嗣机缘造就之时我会为你引见,你只管好自修行去吧!徐福点头称是,说:“谨遵教诲,绝不辜负仙长厚望。”从此以后,徐福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立志献身医药事业,夙兴夜寐,夜晚攻读药书,白天炮制药物,奔走乡野,为民驱病疗疾。由于悟性高,勤奋好学,并且又师承多门,徐福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医术反超过了他的父亲徐医公。为了提高制药速度,增加药剂生产量,徐福发明了石药碾,用石药碾碾药代替石臼捣药,手脚并用,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的活。农民看病用药,最讲究简单易行,药多药少,能治病就好,因此徐福最擅长用单方草药治疗疑难杂症,例如徐福使用“铁脚威灵仙”也就是圆锥铁线莲,又名“黄药子”的草药治疗鱼骨卡喉症。沿海渔民家的孩子吃鱼多,常会遇到鱼骨卡喉的状况,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得法,往往后果严重,甚至有性命之忧。徐福使用单药铁脚威灵仙治疗过无数鱼骨卡喉症,挽救了许多危重患儿的生命,且往往药到病除,使患者转危为安。徐福还擅长用草药半莲治疗毒蛇咬伤,用这个方子也挽救过不少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徐福本人入山采药,身上总是要带着半边莲以防意外,因此从来不怕被蛇咬。其他还有用山螃蟹治骨折,用瓜蒌根治小儿惊风,用还魂草治疗惊症等等,都堪称徐福独门验方。

在徐福的故乡,至今还广泛流传许多关于徐福用单方草药治大病的民谣,如:“铁脚威灵仙,砂糖苦酒煎,熬汤喝下去,鱼骨软如绵。”“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生吃山螃蟹,骨折不用请郎中。”“喝了还魂草,吐血病人马上好。”等等,徐福不但擅长运用单方草药为民疗疾,由于他熟知药性,深谙药理病理,还特别强调防病于未然,重视疾病预防。

有一年赣榆县流行性感冒大暴发,来势迅猛,病魔夺去了不少人生命。徐福临危不惧,使用金银花、连翘、黄芩、菘蓝(就是板蓝根)、野菊花、桑叶、薄荷和葱头等多味药草熬制成“驱瘟汤”,这些药草在徐福的药物园中都有种植,采集方便。徐福在村口架起几口大锅,日夜熬煮汤药,不但本村人来喝,外村人也都扶老携幼前来。人们喝了“驱瘟汤”便产生了免疫力,很快驱走了病魔,百姓们个个感激,徐福成为他们的救命恩人。

五禽戏

徐福不但善于以药物防病治病,又善于根据人体经络学说,开展体育健身。他编创的“五灵操”,就是通过模仿神龙、仙鹤、凤凰、灵龟、麒麟这五种灵兽的动作,活动躯体和经络,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他将“五灵操”动作要点概括为四句话,使人们易记、易懂、易练习。这四句话是:“龙行躯干鹤仰头,凤凰展翅得自由。调整龟息治百病,麟趾仁心享仙游。”徐福的健身医学十分讲究形神兼修,这套“五灵操”对头部、躯干、四肢、经络、呼吸和心灵进行全面锻炼,充分体现了“形神兼修”的精髓,男女老幼又都适合练习,因此在徐福家乡开展得十分广泛,起到了很好的健身作用。赣榆自古以来长寿老人多,与此大有关系。后来“五灵操”逐步发展衍变为“五禽戏”,成为流行全国各地的体育健身活动,弥久不衰。

拜师鬼谷

诗曰:

星月分经纬,是非有曲直。

天佑鬼谷子,正是布道时。

流水易逝,光阴荏苒,转瞬间徐福已年至二十有五,娶妻徐荒村卞氏,并且已育有三子,长子徐永、次子徐方、三子徐山。父母年老体衰,徐福乃继承父志祖业,悬壶济世,奔走乡里,为民祛病疗疾,海州湾方圆百里无人不知徐家村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名医徐福先生。夫人卞氏也十分了得,这徐荒村卞姓为多,据说是发现和氏璧的玉圣卞和后人,男善制玉,女善缫丝。这夫人卞氏待字闺中时就读书识字,聪敏过人,与徐福结为伉俪之后,受公公和丈夫熏陶,耳濡目染,对医药之学渐生兴趣,不但是相夫教子的贤内助,慢慢也历练成了一位女郎中。

徐福外出行医,夫人卞氏则在家炮制药物,是一位制剂高手。徐家村沿海一带,地处海州湾腹地,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方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好去处。且有徐福父子行医济世,乡民受益匪浅,所以衣食颇丰,民体康健。本当岁享太平,人享小康,无奈强秦暴虐,天下纷争,战乱频仍,百姓如在汤火,苦不堪言。秦王嬴政登基后,攻韩、伐赵、袭魏,对六国频频用兵,平阳一役,竟斩杀赵军10万众。

焚书坑儒

话说到了秦王嬴政十六年,山西地震,波及燕齐,徐福的父母年老体弱,由于惊吓过度,二老双双亡故。徐福考妣尽丧,自然十分悲伤,一日与夫人闲话,忽然想起姜舟师父的嘱咐和安期先生的教示,徐福思忖,姜舟师父不是嘱咐我要学习“济世”的本领么?安期先生不是指点我需拜“鬼谷子”为师么?徐福想到这里,于是就将姜师父和安期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对夫人述说了一番,并表示了想拜师鬼谷子的愿望。卞夫人听了,对丈夫的想法十分赞同,表示倾力成全丈夫宏愿。徐福说,我只是不放心家庭,太使夫人难为了。夫人却道,现在二老已仙去,儿女们已渐渐长大,家务事你不必挂心,至于行医看病,为民疗疾,为妻自当承担这份义务和责任,你就放心去罢。

于是,徐福就到天台山再次拜见了安期先生,请先生予以帮助。安期先生说,我早已预想到徐君会来求我,你父母过世后,我就同鬼谷先生说过你拜师的事情了。徐福问道,鬼谷先生意下如何呢?安期先生说,真人十分高兴收你为徒呢,你明日就可起程,至朝歌云梦山清溪峰下鬼谷玄真洞拜师去罢!徐福颔首谢恩,回到家中,与夫人说了。第二天清晨,便含泪拜别夫人,对两个儿子嘱咐一番,正欲起身出行,忽然又想起了弟弟徐明辅来,对夫人说道,我尚未与弟弟作别,这倒如何使得呢?卞夫人说,弟弟在郡府为官,官身不自由,就不要与他说,免他挂念,又徒增麻烦呢,不如伺弟弟回家来时我再与他照会就是了。徐福说也好,于是转身登程,向朝歌方向奔去。徐福的弟弟徐明辅,自幼习文练武,18岁那年即被郡府擢录为官去了,日后徐福东渡,明辅暗自接应,上下沟通,财力支援,帮助甚大,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徐福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赶赴云梦山拜师,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朝歌城下。抬眼向城西南方向望去,一座高山直插云端,邑人告诉徐福此山就是云梦山,鬼谷子王禅老祖隐居的地方。从琅琊赣榆到朝歌约有二千余里行程,徐福已风雨无阻奔走一月有余,筋疲力尽,真想进城赏赏风景,休息休息,无奈拜师心切,终于连城门也未进,便向云梦山走去。这云梦山坐落于朝歌城西30里,山头双峰并峙,一曰剑秀峰,一曰龙王峰,高峰绝壁之间,形成一个天然大峡谷,号曰“五里鬼谷”。所谓鬼谷,皆因山高峰险,壁立千仞,环境险恶,乃是行人罕至神鬼出没的地方。绝壁上又有个天然洞窟,名曰“鬼谷洞”,就是鬼谷子的居所。徐福不畏山高坡陡,义无反顾地向大山深处走去。

约到日中时分,徐福已登到了半山腰,这时肚中已经饥饿,摸摸口袋还剩下两块烧饼,于是掏出来一块,想吃了充充饥再赶路。哪知这烧饼才掏出来刚要想咬一口,从山上却走下来一位贫妇人,怀抱个两三岁的幼儿,突然迎面来到跟前。妇人跪下哀求道,婆婆重病在家,我是来娘娘庙给婆婆许愿的,我和孩子已两天没吃饭了,眼看孩子就要饿死了,求恩公给孩子半块饼吃,救他一条性命,让我们娘儿俩走出这山谷吧。徐福一听,顿时心生怜悯,把饼递给她母子吃了。这妇人千恩万谢地下山去了。

于是徐福紧了紧腰带,饿着肚子继续向高处攀登,又走两个时辰,日头渐渐西沉。徐福实在太累了,心想兜里还有一块饼我掏出来吃了罢,反正也没有多远了。谁知刚刚掏出饼来,尚未及向嘴送,突然迎面来了位老妇人,手拄拐杖,颤颤巍巍,哀告道,我的孩子在山中迷失了,我漫山寻找不到,眼看我也要饿死了,求恩公给我块饼吃,让我能活着走出这大山吧,我还要寻找我的孩子呢。徐福闻言十分同情这老太太,二话没说,把饼子送给老妇人吃了。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徐福继续忍饥挨饿向大山深处走去,眼看五里鬼谷就在眼前了。徐福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依着一棵大树刚想歇歇脚,攒攒力气,好向鬼谷洞攀登,忽然一阵风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趴在面前。徐福好不惊吓,刚想抬腿逃跑,再一仔细观看,那老虎双爪抱于胸前做乞求状,好像也是饿得不行了。徐福心想:莫非这是求我,让我送给他吃掉吧?又一想这也着实好恼,你要吃就吃罢,还求什么呢?难道洞中还有一窝小虎崽饿着肚子,正等着食物吗?徐福往地上一躺,仰天叹息道:昔日撒垂那王子舍身饲虎,我徐福今日也效仿一回,由你吃去罢!那虎仿佛也通人性,呼啸一声,张开大口就来衔徐福。徐福一惊,顿时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徐福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那老虎尚卧在自己身旁,上首高坐一位长者。他心中纳闷:我并没有被老虎吃掉呀!借着幽幽烛光看去,四面皆是石壁,仿佛是在洞中,细看那长者,仙风道骨,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像。徐福心想:曾经听安期先说过,鬼谷有异人之像,额前长四颗肉瘤,莫非这长者就是千里寻师的鬼谷仙翁?又一想,明明是老虎在捕食我,怎么就到洞中了呢,而且那虎还在身旁?一定是鬼谷仙翁降伏了老虎,搭救了我的生命。徐福想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翻身跃起,向着老者磕头拜谢道,多谢师尊搭救,受徒儿参拜。

鬼谷子像

长者闻言哈哈大笑道,并非我搭救你,那虎是我的坐骑,他并非是要吃你,你路上遇到的两位乞食的妇人,皆是我的化像,目的是考察你的仁心。你三试已顺利通过,仁心上佳,本尊就是鬼谷子,此前安期生已向我进言,举荐你为鬼谷之徒,你既已三试通过,我今日就正式收你为徒了。徐福闻言大喜,再次跪拜谢恩,行了拜师大礼。鬼谷先生说道,你多日奔波,早早休息去吧。于是吩咐童子备饭给徐福用了,就在鬼谷洞中住下。这鬼谷洞横宽五丈、进深十余丈,十分宽敞,且洞中有泉水流出,冬温夏凉,吃住倒也十分方便。

且说这鬼谷子,姓王名羽,亦名王禅,受道于老子,道号玄微子,被尊为玄微真人,乃古之真仙;自轩辕之世,历于商周,随太上老君西化流沙,于周朝末年复返中国,隐居鬼谷山中,历千岁而不老;有经天纬地之才,博学广闻,善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能掐会算,可以度人生死;入水不湿,入火不濡,脱胎换骨,超脱阴阳,又善用兵,能够折纸为人,斩草为马,撒豆成兵。总之一句话,鬼谷子有通天彻地之才。若问究竟有哪几家学问,概括起来为:一曰算学,日星象纬,尽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五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化莫测;三曰辩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吐词论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身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术,还胸怀悲天悯人、匡世救民之心,为此他广收门徒,为匡扶正义,导引时局发展极尽推力。在民间,鬼谷子被百姓尊称为王禅老祖,视为正义、平安、除暴安良、扶正祛邪的象征。据史料记载,鬼谷子有多位弟子,其中著名弟子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英、毛遂、范雎、吕不韦、李斯、邹忌、公孙衍等,徐福更是鬼谷子弟子中的佼佼者。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徐福能够成为旷世伟人,拜到鬼谷子门下,是他书写人生历史辉煌的转折点。

话说徐福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参拜鬼谷先生,聆听师尊教诲。鬼谷先生说,六韬五略我不教你,为师只教你“一经、一书、一术”。徐福问道:“何谓一经、一书、一术,望师父明示。”鬼谷先生说:“‘一经’就是师尊传下来的天下第一经《道德经》,万法归一,这‘一经’是指导你人生的根本,圣贤云‘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矣’,对于《道德经》你要日日吟诵,倒背如流,省心察物,方可开启智慧,悟成大道;‘一书’就是《摩崖天书》。等你读通《道德经》之后,为师自会授你《天书》;‘一术’就是驭君术,你因占天时、地利之便,我将这驭君术独门绝学授你,助你日后成就一番伟业。”徐福闻言,感动异常,能得师尊如此隆恩真是受宠若惊。

老子印本《道德经》

鬼谷先生又说道:“至于医药、水功,强身健体和吐纳导引之学,此前你曾拜师学艺,又受过安期先生点化,有一定根基,不用为师亲自教你,你可自己习练,不明之处向我的黑白二童子请教,他们自会教你。”徐福唯唯连声,说谨遵师尊教诲。从这以后,徐福白日读经,夜晚练功,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徐福把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两卷81章0言,不但倒背如流,而且对诸章诸句均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鬼谷先生问徐福,对道德怎么理解的?徐福回答说,弟子理解“自然谓之道,法乎自然谓之德”。鬼谷先生又问他老子之学的精义是什么?徐福回答说,可概括为两个字“贵柔”。鬼谷先生对徐福的回答十分满意。他说,当年他送老子出关,这部《道德经》世上传言是送给关令尹喜的,实际上是师父送给他的,只是为了经书能够得到妥善安全的保管,才虚称是送给关令尹喜,这也是老君的智慧。他又说,当年侍奉老君,曾聆听老君讲经,徐福的回答完全符合《道德经》的经义。徐福得到师父褒奖,自然十分高兴,便请求师父授他天书。

师父说:你要得读天书,还必须用三年时间学习蝌蚪文。《东胜天书》是根据《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经义,运用蝌蚪文作为形符,表情达意。若得读懂天书,不但要认识蝌蚪文,还要深谙《道德经》的经义奥妙,融会贯通,才能够破译出来,所以世人根本就无法读懂它。徐福于是又用三年时间,学会了蝌蚪文。一天,鬼谷先生决定让徐福去破译天书,徐福便问先生,天书在什么地方呢?鬼谷先生告诉他,天书就在徐福的家乡,东海中的苍梧山,也就是郁洲山上。徐福闻言十分惊讶,便问怎么会到海里的大山上去呢?鬼谷先生乃从头道来,告诉徐福他从前本在东海苍梧山修炼,那里原是太昊帝、少昊帝居住的地方。他拜师老君追随老君学道,后来随老君西渡流沙,临行前便将所学用蝌蚪文刻在苍梧山的石壁上。我送老君出关后,尊师父之命广收门徒,引渡众生,救助百姓,于是就在中原云梦山鬼谷洞栖身,再也没有回到海中苍梧山。徒儿这次前往苍梧,若能破译天书,刊行传世,也了却为师一大心愿了。徐福听了,十分感动,对鬼谷师父更加钦佩。再说这《东胜天书》,本书在第一章已有交代,即郁洲山上的“摩崖石刻”,只是前书尚未述及鬼谷子,故未交代此天书是何人所为。

摩崖石刻

话不烦叙,徐福领了师命来到东胜神洲,在苍梧山锦屏崖下找到了天书。为了破译天书,他就住在锦屏崖下,昼思夜读。敢问为何要昼思夜读呢?因为这天书数千年来受日月精华,非在星光月辉之下不能展现。徐福废寝忘食,整整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将天书破译出来。这天书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鬼谷子》一书,凡三卷二十三篇,上、中卷十四篇言纵横捭阖之术,下卷为本经、阴符七篇,为方士、道家内养之精华。徐福是受鬼谷先生思想全面熏陶的弟子,是鬼谷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光大者。徐福既破译了天书,遂返回云梦山向师父复命。鬼谷先生对弟子徐福大加褒奖,问徐福道:“你既破译了天书,对天书的精义有何认识?”试想,徐福用三年时间破译天书,不亚于重著一部天书,对其中章节、字句记忆之熟练,领会之深刻,如同自出机杼。于是徐福回禀师父道,根据弟子理解,天书洋洋几万言,弟子可以概括为四句话。鬼谷先生问:是哪四句话呢?徐福答道:一曰“察存亡,决向背”,二曰“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三曰“得鱼在于授饵”,四曰“得其情乃制其术”。鬼谷子闻言甚为欢喜,令徐福细细说来,尽道其详。

于是,徐福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察存亡,决向背”是说圣人之于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莫不背亡趣存。古代善向背者,乃协四海而包诸侯,忤合之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就殷,然后合于文王,聪明的鸟儿要择枝而栖,聪明的臣子要择主而仕;所谓“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是说圣人之道外阴而内阳,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要想获得成功,聪明的人必须使用伪装、荫蔽的手段,达到正大光明的目的;所谓“得鱼在于投饵”,是说取人之道就像钓鱼一样,要善于设置钓钩,投其所好,聪明的臣子用这个办法取悦帝王,可以让帝王言听计从,为己所用;所谓“得其情乃制其术”,是说聪明的臣子要善于了解人君的好恶,顺君王之风,使己之舵,这样你的行动计划才可以顺利得以实现。听完徐福的回答,鬼谷先生抚掌大笑,拍着徐福的肩膀道:“孺子得到为师真传啦,吾可放心授你‘驭君之术’了。”

于是鬼谷先生乃纵声论道:“今日秦始皇兼并六国,志得意满,不以百姓为怀,实施暴政虐政,杀术士,焚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种种倒行逆施。圣人之徒立于世者,当力挽狂澜,扶国祚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徐福问道:“照师父之意,为徒当能效犬马之力乎?”鬼谷先生笑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秦始皇欲求长生不老之方而不得,而今正在如饥似渴之时。徒弟可迎合其所好,宣称不老之药可求,药在海外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中,如广造大船,遣三千童男女渡海求仙,不死之药便可得到。徐福问道:“三神山果有不死之药吗?”鬼谷先生说:“这不过是引诱之词,我们设下的钓饵,不管不死之药有无,即便寻得不死之药,也不能献给秦始皇呀。我们设下这个圈套,一是投其所好、诱其上钩,二是为了激起民众对秦始皇的更大怨忿,促使他早日灭亡罢了。”徐福又问道,寻不到不死之药,怎么向秦始皇交差呢?鬼谷先生回道,尔不闻狡兔三窟乎?为师已为你安排了归宿,东海之外有大岛,名曰“平原广泽”。此地土肥水美,岛民昏蒙尚未开化,你寻得此岛后,便可聚居繁衍生息,称王不来,从此成就千秋伟业。

秦始皇东巡图

又交代说:“不久秦始皇东巡郡县,停留琅琊,你可前往上书,主动献计,宣称可以寻找不死之药,让秦始皇下旨,为你东渡保驾护航。”又补充说:“秦始皇求不死之药不得,必将使人问计于我,我会告诉他,徐福能够寻到不死之药,让他去见你,你即可依计而行。”徐福听罢师父一番言论,对东渡计划已了然于胸,随向师父保证,为了实现东渡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鬼谷子又反复告诫徐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能灰心,事后依照为师教诲和天书精义行事,定可大获成功。鬼谷子一切交待完毕,便遣徐福下山去了。

徐福身上担负着

救百姓于疾苦的使命

图文编辑:佳祺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红榆伞

赣榆区委宣传部

赣榆区新闻中心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zz/2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