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815/4679454.html
连云港灌云大伊山北麓,曾有座宋代建造的古刹——古佛寺。寺内三株古松挺拔参天,其中一株需四人合抱方可接手,枝繁叶茂,蓊郁苍葱,远远望去似一把擎天巨伞,笼罩整个寺院。
郁郁葱葱的大伊山
每日晨曦,寺内方丈带领众僧在松树下传艺学技,练功习武。寺院门前有一块平坦地,方圆百余尺,寺旁两侧各有土龙堆一座,左为“青龙”,右是“白虎”,正前方系“龙书案”。
寺后有几条深壑山涧,流水潺潺,清澈醇美。寺中僧侣为饮用水方便,遂挖沟引水入后殿,由于此沟流经如来佛莲花座神台下,故称“仙水”。挖沟途中,僧侣们在一古松下发现有许多坚硬的块状物,问其方丈说:为名贵药材茯苓。全寺僧侣大喜,继而又把“仙水”引入山脚下的开阔地,凿石挖井,井深丈余,井壁、井栏均以白石砌成,方丈命名“茯苓泉”。清代地情书《朐阳纪略》在《大伊山记》里对“茯苓泉”的记述:古佛寺门外茯苓泉“庭右千年松,有寄生树,松根茯苓所染,山门外(茯)苓泉,甘美益寿”。
清代地情书《朐阳纪略》记述的大伊山茯苓泉
茯苓泉周围茯苓丛生,苓透井中,水质殊佳,煮沸清纯,无丝毫沉淀物,泡茶饮之,细细玩味,茗香水甘,醇稠凛冽,倾入杯中,满而不溢,盛名远扬。不仅众僧及周边百姓嗜饮,连县内富翁之家和百里之外的沭阳豪门大户也常用马车专程来此运回茯苓泉水,款客待宾。
明《本草品汇精要》大松下的茯苓
古佛寺名僧寒冷、寒休、寒贤三人终年轮流出走,向豪门财户化缘,化取银钱,修缮寺佛,购置寺地。民国初年,该寺已有土地亩。相传,清代冯子才设防于淮阴,其部属驻守大伊山,闻当地百姓所议:古佛寺松树根下有茯苓,服后轻身、延年、益寿。顿生歹心,苦思毒计,指使士兵借月光深夜挖取茯苓数担,自行分食。
听当地老人讲,茯苓泉水特有灵性。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来此取水时,多次发生浑浊现象,而老百姓在此取水时,无不清洌味甘。年冬,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率领数万人马,途经伊山,慕名茯苓泉,派人取水饮用,泉水又出现浑浊不清。他嫉恨得正欲把茯苓泉毁塞,未及动手已被八路军炮声吓跑,结果全军在阜宁县被新四军消灭。民间流传“茯苓、茯灵,忠奸分明,好人取水,清澈晶莹,坏人取水,浑浊不清。”的民谣。年,国民党44师进驻伊山,将三株古松强锯运走,美其名曰“为军需所用”,酿成千古遗恨。
年秋,时任中央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来灌河口视察,游览大伊山,品尝了茯苓泉水,赞誉它“根底很深,不露声色,默默无闻地渗出这么好的甘甜可口的清水来!”年在大跃进的一片凯歌声中,古佛寺被毁于一旦。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五叔唐基先生的引领下,我还专程上大伊山寻找过茯苓泉。那时的“茯苓泉井”尚存,终年仍然不涸,灌云酒厂还曾用茯苓泉水酿出过“茯苓大曲”和“云山大曲”,后因水量太少而放弃。
大伊山的“茯苓神泉”碑
当年茯苓泉的风貌虽已消逝,但是它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沿着溪边小路,行数十步,我又再次来到了千年古泉边,周围花墙伫立,彷佛在守护着这份传奇,正面有块石碑,上刻“茯苓神泉”四个遒劲大字,古朴典雅......
往期回顾:
云台碧松育茯苓
千杯不醉枳椇子
一杯醉倒闹羊花
云台山惊现中华秋海棠
采药人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