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张麻子贴膏”国医论证研讨会于什么时间、在哪里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年4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题是当代中青年人亚健康的防治与养护,暨“张麻子贴膏”国医论证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红墙国医、知名专家有哪些?
红墙国医就是为红墙大院里的首长担任保健医师。出席本次出席本次“张麻子贴膏”国医论证研讨会的有红墙国医纪本章教授(邓小平保健医);红墙国医方继红教授(曾经为多位国家领导人担任过保健工作)。还有名老中医传承人赵薇教授,京城名医邵佩教授,黄舒教授。
红墙国医纪本章说风湿性关节炎
1红墙国医纪本章提出的养护骨骼、不得风湿骨病的“三防三不”原则,内容是什么?
“三防三不”的原则,“三防”就是防风,防湿,防寒;“三不”一是不要当风出汗,二是出了汗不要马上洗凉水浴或洗脚,三是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负重劳累。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
因为老年人身体的机能已经开始慢慢退化,骨质开始疏松,平常的时候不明显,而一旦遭受外邪的过度侵袭,受风,受寒,受湿,或者自身某种疾病的触动,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所以说不注意日常细节防护的比注重保养的人,要更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就是自身抵抗力弱的,这和体质、肥胖、炎症、遗传等因素都有关系。而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向年轻人身上发展。
3为什么年轻人容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年轻人要么被都市快节奏的工作束缚,要么又过度纵欲,不注意保养,夏天拼命吹空调,大冬天的吃雪糕,造成很多寒湿积聚在体内。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坐在办公室里,常年保持单一姿势劳作,不活动。我们说久坐成淤,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酸、麻、肿、胀、痛等一系列症状,这个时候你不重视,风寒湿趁机侵袭,或者你突然的超负荷运动,就很容易患上关节炎。
4风湿性关节炎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只是膝盖怕冷,受冷后红肿,有蚁走感,隐隐胀痛,有的可能带暖了就会缓解很多,基本不会对生活和行动造成多大影响。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容易被忽视,心想是小毛病,忍一忍就过去了。而这时候骨关节其实已经开始产生退行性病变了,开始对外部风寒湿的侵袭慢慢地有些抵抗不了,就会出现这些。
第二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肿大,疼痛刺骨,屈伸不利,不能持重,走路像踩着棉花一样等症状,另外一遇风寒偶有发热。说明这个时候风寒湿对骨关节的侵蚀已经比较严重了。
第三阶段:如果你在前面两个阶段没有及时地治疗,到了第三阶段就非常痛苦了,患者往往关节变形,骨腔积液,或者像有一把刀剜在膝盖里,动一动就钻心的疼,这时候往往腿下不了地了,走不了步,上厕所都要人扶,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5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及养护
1、保持正常体重,体胖者必要时减肥,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2、避风寒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外伤。
3、不要长时间做同一动作或使关节固定于同一姿势,当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关节动作。
4、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尽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有关研究证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负重压力是正常人的3倍,穿高跟鞋下楼时,膝关节的压力为常人的7~9倍。
5、急性期应将关节置于休息体位,减少运动。
6、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后,可自行按摩关节及周围组织。
红墙国医方继红说类风湿性关节炎
1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联系: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一样,都是骨关节的一种退行性病变,都有关节疼痛的症状。
区别: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病变部位多为小关节,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等。类风湿和自身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都有关系,而且诱因相当复杂,你比如说外伤,病毒感染,持续性受寒、受潮,以及各种精神创伤,都有可能导致类风湿的发生。
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部位多为膝、髋、肩、肘等大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则较为少见。
2类风湿关节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时候往往都会有晨僵,指(趾)关节麻木难以屈伸,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发紫或发红,并伴有疼痛感。
第二阶段:指(趾)关节对称性、持续性肿大,僵硬,疼痛,部分患者会有持续低热,夜间轻度出汗,贫血,甚至体重可能会减轻。
第三阶段:关节进一步萎缩退化,变的僵硬而畸形,肘、腕、手指、脚趾等都固定在屈位,掰都掰不开,最后不能动弹。我们最常见的鸡爪手,就是到了第三阶段了,一般到了这个阶段之后你再想让关节和肌肉恢复的充盈圆润、从外形上恢复如初,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只能恢复一些关节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简单屈伸啊,抓握东西啊,不痛不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说我们的退行性病变尤其是类风湿,一定,一定要早治疗!越早,恢复的程度越高。
3类风湿性关节炎日常养护细则
⑴多吃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如大枣、薏苡仁等,尤其薏苡仁具有除湿祛风的作用,煮成薏苡仁粥或和绿豆一起煮皆可。
⑵尽可能减少脂肪的摄取,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热量来源要以糖类和蛋白质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⑶减少长时间卧床时间,且在运动时不宜剧烈,可以选择坐着或卧床进行运动。若采坐姿,可将右腿打直,小腿与足部往上提,离地30公分以上,持续5秒钟后放下,左脚也以相同动作重复,每日可多作几次,以能负荷为原则。
⑷冬季起床时要注意保温,可以多做暖身运动,动作如下:将双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后作伸展划水的动作;或者将双手举高至脸部,掌心朝向脸部,吸气后,双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后再缓缓放下。
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养,要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夜里11点左右就应上床入寝,经常熬夜很容易患上肝肾阴虚型关节炎。
⑹房屋应通风、向阳,切忌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注意防寒、防潮、保暖,也可用保暖护具来呵护关节部位。
名老中医传承人赵薇谈腰椎病
1名医教你小妙招,舒缓腰椎僵痛和劳损
首先找到我们的肾俞穴。很简单,在你后背与肚脐齐平的这条水平线上,从中间量一个半拇指的宽度,就是肾俞穴。然后将你的两只手对搓,搓热,再将双手手掌放在后腰上,上下往复揉搓,揉到腰部发热,然后将双手握成拳头,捶击腰部的肾俞穴到次。通过这种对腰部的简单按摩,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椎的劳损与疼痛。
2腰突是怎么形成的?
腰椎是人体整个躯干活动的枢纽,我们所有的身体活动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即使坐着,也要靠腰椎来支撑,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疏松老化了,这时候再有外力的作用,就会容易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就形成了腰突。而腰突是腰椎病里最常见也最严重的一种。
3腰椎病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出现腰腿酸痛、麻木,感觉冰凉,不能久站,久坐,久蹲,不能持续同一姿势劳累,腰部隐隐胀痛,走路咔嚓咔嚓响。
第二阶段:会出现腰部僵硬麻木,时有阵痛,压迫腿神经有麻木感或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有的伴有腰肌劳损。或者腰腿有针扎似的疼痛,活动不便,有时打个喷嚏、弯个腰、咳嗽一声都犯病。
第三阶段:
由于腰椎骨的长期磨损退化,疏松老化,在外力作用下或自身持续持重,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形成腰突。患者腰部基本不能屈伸,持续疼痛,感觉像腰折了一样,不能活动,动一动就钻心的疼,最终瘫卧在床。
4腰椎病的预防法则
⑴腰的保护: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湿侵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劳损。
⑵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应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变。
⑶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加强腰肌及腹肌练习。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强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对腰的保护能力加强,防止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
⑷体育运动适度为宜:体育运动可能对脊柱形成冲击力、挤压力,极度旋转、屈曲等运动都会给腰椎造成损伤,引起退变早发或加重。明白了这些机理,有助于正确选择和调节体育运动。
京城名医黄舒谈颈椎病
1为什么“高枕无忧”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4—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的姿势相当重要。有一个成语叫“高枕无忧”,但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睡觉用高枕头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的颈椎是有一个正常弯曲的生理弧度的,而你的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于前屈,而睡眠中又不能及时调整,会造成颈椎的关节、韧带不同程度的劳损。所以有的人睡了一夜高枕头早晨起来头晕头重,脖子酸痛,胳膊麻木,甚至落枕。这些都会促使颈椎部位的气血瘀滞,颈椎及其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
2颈椎病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除了睡觉用高枕头,另外还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你比如有的人喜欢躺着看书、看电视,这时头部长久的单一姿势,也会因为过分拉伸、压迫或者疲劳而使颈椎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加速劳损和退化,引发颈椎病。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颈椎经过多年的慢性劳损,自身也在衰弱、退化,出现椎体边缘骨刺、椎间盘脱出、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钙化、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所以有些人可能年轻的时候头部或者肩颈受过伤,那时候以为好了,可是到老了却得了颈椎病。这就是受损部位的颈椎和软组织气血瘀滞,比其它正常部位劳损退化更快的结果。
3颈椎病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只是脖子酸痛,胳膊麻木,不能长时间低头,容易头晕疲倦等等,症状轻微,和日常的劳累很相似,所以得不到重视。
第二阶段:有的人就开始一受凉就恶心,呕吐,头胀头重,早晨起来落枕,脖子一动咔吧响,酸胀疼痛。
第三阶段:颈椎不能弯转,不能前屈后仰,躺着都疼,四肢麻木或手脚麻木、刺痛,下肢无力,近乎瘫痪。有的还伴有视物模糊,吞咽障碍,高血压,胸闷胸痛等并发症。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病,瘫痪,猝死。
4枕头选择知多少?
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能减去一天的疲劳;而不良的睡眠姿势,则可能加重疲劳,养成慢性疾病。因此枕头的合适与否尤为重要。以下是专家给现代人选择枕头的几点建议:
⑴一般来说枕高以7~8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
⑵枕头的硬度要适中,一般芥麦皮、谷糠、蒲棒枕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⑶枕头的长度正常情况下最好比肩膀要宽一些。不要睡太小的枕头,因为当你一翻身,枕头就无法支撑颈部;另外过小的枕头还会影响睡眠时的安全感。
⑷枕芯要有柔软感和较好的弹性、透气性、防潮性、吸湿性等。
京城名医黄舒谈肩周炎
1颈椎病和肩周炎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颈、肩就像人体的十字路口,车多、人流量大,就肯定容易出事故,出问题。问题多,磨损老化的肯定也比别的地方快。所以肩周炎和颈椎病经常同时出现,合称为“肩颈问题”。
②颈椎病还容易引发肩周炎,因为颈椎病产生的肩部牵涉痛,长期下来会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形成炎性病灶,进而转变成真正的肩周炎了。最大的区别就是:颈椎病早晨疼得厉害,肩周炎晚上疼得厉害。
区别:颈椎病:颈椎病又叫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等为表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功能障碍。以颈部的胀痛感和不适感为主,常在早晨清醒后出现,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
肩周炎:肩周炎属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以肩部疼痛为主要特征,而且常在夜晚疼痛,持续加重,很多患者疼得“夜不能寐”。
2肩周炎的诱因有哪些?
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姿势;
②肩部过度活动和劳累;
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会继发萎缩、粘连,也会导致肩周炎;
④颈椎病导致的肩周炎,这就是“肩颈问题”。
3肩周炎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肩膀偶感酸痛,阵痛,而且遇到气候变化或者劳累负重后疼痛加剧。肩臂上举、外展会有牵连痛感,行动稍有迟缓。
第二阶段:
疼痛多为持续性的钝痛,而一到夜晚就会加重,疼痛还有向颈部、尤其是肘部扩展的趋势。痛感会影响肩关节的功能与活动。
第三阶段:随着病情的进展,退化损伤的关节囊和肩周软组织容易产生粘连,使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患者不能自己穿衣,梳头,洗脸,吃饭,甚至整个上肢一动都不能动,疼得一晚一晚睡不着觉。那到晚期肩臂肌肉还会出现肌萎缩。
4电脑前久坐的人群如何应对肩周炎?
如今,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电脑前久坐也成为肩周炎多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长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更应该注重肩颈的养护:
⑴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大腿与腰、大腿与小腿应保持90度弯曲;上臂和前臂弯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度;手腕和前臂呈一条直线,避免工作时手腕过度弯曲紧张。
⑵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如果是工作离不开电脑,那么要做到每小时休息5~10分钟,活动一下颈肩部和手腕。
⑶电脑桌上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应当稍低于你坐姿时肘部的高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电脑时对腰背、肩部肌肉和手部肌肉腱鞘等部位的损伤。
⑷显示屏比视线略低,以保证颈部血液循环通畅,减少肩颈肌肉紧张而引起的劳损。
⑸不要让手臂悬空。有条件的话,使用手臂支撑架,可以放松肩膀的肌肉。
京城名医邵佩谈骨刺、骨质增生
1什么是骨质增生?什么是骨刺?骨质增生和骨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而这时如果软骨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了;而如果这个骨质增生是向外生长的,形态像刺,就是我们通俗说的骨刺。也就是说,骨刺只是骨质增生的一种,它俩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区别:①骨质增生除了表现为刺的形态以外,还由于存在的部位和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表现为圆形、波浪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等。
②骨质增生的方向也不同,你像骨刺,它是向骨骼外面生长;但增生也可以向骨骼腔内生长,你像椎管狭窄,就是骨质向椎管内增生造成的。
2骨刺、骨质增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处用力或承重时感觉像针扎、石硌一样疼痛,按压更痛,久坐后有僵硬、麻木感,活动开后会好转。
第二阶段:早起时痛不可忍,一般到下午症状会减轻。软组织受压迫、刺激后患处的外表皮肤红肿、发热,偶尔发觉关节内有摩擦音。
第三阶段:疼痛加剧,患处活动受限,僵硬或变形,不能弯转,不能用力,不能碰触,甚至不能着地,只能瘫卧在床。患部的肌肉、关节无力,甚至萎缩。
3骨质增生、骨刺的家庭疗法
⑴选择软底鞋
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也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⑵垫上泡沫软垫
软垫可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⑶热敷
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⑷泡脚
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⑸有选择的锻炼
可以用骑脚踏车、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⑹减肥
肥胖也是引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行动刻不容缓。
红墙国医纪本章讲述张麻子贴膏
红墙国医讲述张麻子贴膏的历史渊源。张麻子贴膏源于《伤寒杂病论》。一千八百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先生说“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身体骨肉的病痛无外乎气血不通,阴阳失衡;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侵又是百病的根源。风邪可入经络脏腑由内致病,也可入皮肤筋骨由外致病,还有就是被利器虫兽等外物所伤,这三者,就囊括了世间种种病因。而风寒湿邪层层侵入皮肤筋骨,透过皮肤、肌肉、滑膜层、滑液、软骨层、骨骼侵入骨髓(七层),就是我们说的风湿骨病。
因而治疗风湿骨病,一是活血化瘀舒筋行气,二是七层拔出风寒湿毒,三是滋养退化的骨组织,这就是张麻子贴膏方子的由来。
张麻子贴膏
活血方功效:活血化瘀舒筋行气
配伍:制半夏、制马钱子、辣椒、桂枝、川椒、干姜、木香、乳香、大黄、樟脑、冰片、人工麝香。
拔毒方功效:七层拔出风寒湿毒
配伍: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制天南星、麻黄、细辛、威仙灵、羌活、独活、吴茱萸。
养骨方功效:滋养退化的骨组织
配伍:牛膝、川断、骨碎补、远志、没药、闹羊花、地龙、全蝎、蜈蚣。
张麻子贴膏,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中医理论,组方大,草本精华配制,分为活血方、拔毒方、养骨方,三方合一,配伍强大,相互促进药效的发挥,能够做到:一、活血化瘀舒筋行气,二、七层拔出风寒湿毒,三、滋养退化的骨组织。
适用于:颈肩腰腿疼、颈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坏死、强脊等引起的疼痛、麻木、肿痛、僵硬不适的亚健康人群。
最后总结一句话,骨关节病一定要早治疗,治疗的越早,康复程度越高。
尚翠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