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 http://m.39.net/pf/a_4654662.html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人雅士离不开酒,英雄豪杰离不开酒,像我等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中也离不开酒。而酒令,更是千年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行酒令,是酒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酒令就是秩序、规则。喝酒的人必须严格遵守,令行禁止,不得违反。《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担任令官的鸳鸯曾笑言:“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
酒令的种类和花样丰富,清代俞敦培编写的《酒令丛钞》,列举的酒令多达三百多种。当今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把酒令分为筹令、骰令、通令、雅令四大类。所谓筹令,就是以抽签的方式决定饮酒者,酒筹上预先写好饮酒要求,抽签者按照要求喝酒或出节目。骰令,就是以摇打麻将的色子的方式行令饮酒,现在在鄂托克前旗一带依然盛行。雅令则需要参加酒席的人当场构思,即席应对,引经据典,分韵联吟,这就需要行令者既饱读诗书还要才思敏捷,这当然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对于老百姓而言,最适应的当然是通令,像击鼓传花、抛球、打杠子、划拳这一类都属于通令。
我天生愚笨,十个指头子长得圪溜二弯,一次要么出一个指头,要么五指全出,如果要一齐出两个或三四个指头,就会变形,像麻风病人的爪子,但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我对划拳的兴趣。
在我小的时候,在我生活的那个偏远的山村,酒是特别金贵的稀罕物,因此酒滩帐也极少,只是在正头半月上待高亲贵客或者红白事宴上才有少量的散酒,这时才可看到划拳的场景。在我看来,划拳才是酒席最精彩的部分,才是热闹气氛的高潮,否则就显得平平淡淡。
凉菜还没上全,酒已至半酣,便有人提议划几拳凑个热闹,于是得到一桌人的赞同。片刻,酒桌场上有男人粗犷雄厚的吆喝声响了起来: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全来到啊……也有客人们低头喝酒未见动静的,此时主人会焦急地寻找目标,把嘴巴凑在好热闹人的耳边,于是,即刻有人站起,撸起袖子,伸出拳头,亮起嗓子,四喜来财、六六大顺……顿时,无聊的场面变得热闹起来。
划拳是最具规则的游戏,划拳的两个人同时出一只手,并且同时猜两人所出数字之和,两人都猜错或猜对则继续,直到一方猜对,即为胜者,猜错者喝酒,这是总则。此外还有几个硬性要求:第一,拳拳不离大拇指,除了代表零的宝圪蛋;第二,不能出只有大拇指和食指的组合或者大拇指和小拇指的组合,这样的组合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敬,更不能只出一个小拇指,这是最忌的;第三,必须同时出拳,慢的一方胜了不算,算做奸拳;第四,亮拳时凡是手指弯曲表不明的数或者口齿不清的都无效。
划拳的胜负都要以喝酒为代价的,也有划拳喝凉水的,大概因为没酒或喝不成酒,但毕竟是少数。往往是先酒后拳,三钱的小盅盅一盅,五钱、七钱的半盅或三分之一,不图喝酒图红火。但输者必须喝干,否则滴点点罚三盅,流成溜溜罚四盅。倒酒的人肯定是大家认可的公道人,监拳者或指定专人,或参与划拳的围观者都是。
划拳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又分为“自由式”和“打通关”。所谓“自由式”,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自由赛,通常是三拳两胜,也有五拳三胜的,输者喝酒,不服再来。“打通关”,即一人坐庄,与席间的每个人一一较量。“打通关”又分软通关和硬通关,软通关相对轻松些,见人就过,不论输赢,硬通关则必须赢每个人,有的地方规定遇到强手须退到上一家,直到划完每个对手。敢打通关的人肯定是艺高人胆大,有着一手好拳头和一面好肚,否则,一圈打下来,罚的酒是绝对吃不消的。
团体赛就是把参与的拳手们分两个阵营相互对抗。有时是按照座位一分为二,也有点将的,双方主帅通过划拳要人,这样就会出现兵力悬殊,有时候可能是元帅一个孤家寡人。双方对抗,并非人人参战,拳不好的,可让自己阵营里拳厉害的人代替,这叫代拳不代酒。团体赛一般经过三至五个回合,就要重新点将,刚才还是红军的大将,下一轮可能就是蓝军的主帅了。
划拳还有一些礼路,开始划拳前,两人要先各伸出大拇指并同时喊"哥俩好"作为铺垫,以表示与对方亲如兄弟,如有一方是长辈人,就喊成"好就好"以示对长者的尊重,然后才进入正式比赛,这样也可起到统一节奏的作用。也有用歌声起头的,“一根扁担软溜溜,挑上黄米到苏州,苏州爱咱的好黄米,咱爱苏州的好风光呀么,活儿嗨,哥俩好呀么好风光,六六大顺么好风光......”如同现在的就说就唱的摇滚歌曲。
划拳时,喊数的范围虽然是零至十,但很少有直接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常常附之以吉利的词语。一定、两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顺、七巧、八仙、九长、全福,这是两言的;一条龙、哥俩好、三桃园、四发财、五经魁、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这是三言的;一定终身、二人相好、三星高照、四喜来财、五经魁首、六六大顺、七巧成图、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全家福到,这是四言。其数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语带吉祥、祝福。如三星高照祈盼福星、禄星、寿星高照。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状元。六大顺,指"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七巧,指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中国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八马,相传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四处游玩,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
真正的划拳高手,思维敏捷,动作娴熟,且能细心观察,神机妙算。一圈人轮流划下来,他就将每个人出拳的套路了如指掌,你这边一拳刚刚伸出,他就知道你下一拳会伸几个指头,活活将你的拳捉住。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有个李广林老师,拳法十分了得,他的高明就在于,观察你的套路,变幻自己的招式,喊声和出手有千分之一秒的差距,看似你慢他快,实则刁了你。后来拜他为师,他归纳出"四快一慢法",就是:嘴快、眼快、心快、手快,出手时要慢一丁点,我虽勤学苦练了好长时间,终不得要领。我父亲划拳更简洁,只喊五魁,但手指变化多端,他说这是以不变应万变。
划拳就得高喊二叫,既喊出声威又吐出了酒气,如果盘碗跳舞、桌子摇摆,那才叫气势。出拳更要有力,无论是从上划下还是从后往前或原地转动手腕,手臂都要伸直,手掌蜷曲、展开,如同武林高手过招,声止即出,而手掌闪动似霍元甲的迷踪拳,令人眼花缭乱。划拳,有时缓慢有时急促,缓慢时如出指拈花,细声细语。急促时如阵前拼杀,振耳欲聋,斗到眼红,三五十番依然难分胜负。等到一方赢了拳,手臂收回,声音戛然而止,稍停片刻喘息,输者举杯仰头一饮而尽,引来满堂喝彩。
赢的展活,输的痛快。
作者简介
林金栋,男,汉族,中共党员,年5月出生于青达门乡一个偏僻山村,工作之初,在达旗农村任教,后改行到党政机关,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年近不惑,承蒙组织厚爱,任乡镇书记。后调整到水利部门工作,近日解甲归田,休生养性。喜读文史,也有几篇豆腐块见于报端。豪爽、义气、唯喜杜康,徒步、骑车、采菊东篱。老人康健,儿女双全,不求富贵,只愿平安。朋友甚多,共享人生。
我要投稿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可以是纯文章、可以是游记、甚至可以是美食达人带大家种草、或是有一身的好本领想通过这个平台火一把……总之,达旗人达旗事,你们懂的!这个世界从不缺少优秀的人,而小编最崇拜的是有想法的人,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来吧!
请添加相关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