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去年年底,霸王级寒潮来袭,导致昆明行道树不同程度的受伤害。5月初,有媒体报道昆明街道欲种石楠,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激烈争论。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建议昆明绿化不要种石楠。因为,石楠不仅抗寒能力不强,而且味道极强难闻。
其实在云南,还有很多比石楠更恐怖的“植物杀手”,他们不仅会影响到你身边的生态环境,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所以选择行道树和盆栽必须得慎重,洋芋君今天梳理了一些入侵云南的“植物杀手”给大家做参考,可千万别让它们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健康哦!
桉树
又名:尤加利树
原产地:澳洲大陆
中国分布现状:福建、雷州半岛、云南和四川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世纪因药用、经济等多种价值引种至世界各地。危害:桉树对于土壤中的肥料需求量巨大,凡是种植过桉树的地区,土地肥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乃至枯竭,也因此桉树被人们冠以“霸王树”的恶名。大面积种植桉树,将导致土地沙化、肥力下降、抑制当地原生物种。此外,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桉树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将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控制措施:合理种植
梧桐树
又名:青桐、桐麻
原产地:法国、日本、朝鲜、韩国。
中国分布现状: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广东、南京、湖北等地省份。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由法国人在上海的法租界大量作为行道树栽种。危害:春夏换季时,其果实会引起城市中的“球果飞絮”。这种飞絮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吸之则咳嗽不止,入眼则眼红如兔奇痒无比,嗅之触之则呼吸道感染皮肤过敏。
控制措施: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消灭若虫和成虫。
紫茎泽兰
又名:解放草、破坏草
原产地:中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危害: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木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措施:利用柠檬桉、皇竹草、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等,作为替代植物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
薇甘菊
又名: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
原产地:中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曾在香港出现,年在深圳发现。危害: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该种已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控制措施: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空心莲子草
又名:水花生、喜旱莲子草
原产地:南美洲;世界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云南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湖滨湿地普遍生长蔓延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危害:覆盖水面,堵塞航道,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危害作物,造成减产;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控制措施:对于密度较小的种群,可人工或机械打捞防除;对于生物量较大的种群,可使用草甘膦、水花生净等除草剂,短期内对地上部分有效。
毒麦
学名:黑麦子、小尾巴麦、闹心麦
原产地:欧洲
中国分布现状:东北、西北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云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近半个世纪传入中国,在东北、西北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云南等地曾有发现。该种系“拟态杂草”,难以清除,常与小麦一同被收获和加工。危害性表现在:花粉是人类花粉病的主要病塬之一;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控制措施:发现毒麦时,及时拔除。
飞机草
又名:香泽兰
原产地:中美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飞机草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泰国栽培,年在云南南部被发现。危害:飞机草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叶有毒,含香豆素。用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还能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并是叶斑病的中间寄主。
控制措施:开花前人工铲除。
凤眼莲
又名:凤眼蓝、水葫芦
原产地: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在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尤以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最广。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危害: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控制措施:人共打捞
假高粱
又名:石茅、阿拉伯高梁
原产地:地中海地区、加拿大、阿根廷等高纬国家。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福建、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河北、四川、重庆、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初曾从日本引到台湾南部栽培,同一时期在香港和广东北部发现。危害:假高粱不仅使作物产量降低,还是高粱属作物的许多害虫和病害的寄主。它的花粉可与留种的高粱属作物杂交,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农作物最危险的杂草之一。
控制措施:采用草甘膦或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
夹竹桃
又名:洋夹竹桃、欧洲夹竹桃
原产地: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夹竹桃早先由日本培育,年引入中国浙江省。危害: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种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它的毒性极高,曾有小量致命或差点致命的报告。
控制措施:及时铲除
大薸
又名:水白菜、水莲花、大叶莲
原产地:南美巴西
中国分布现状:在云南南部至中部的水塘、水田、沟渠普遍生长。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大薸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饲料引入中国,多生长于我国南方湖泊、池塘、水渠等水质肥沃的静水或缓流的水面。危害:大薸有其惊人的繁殖能力,成为臭名昭着的水域杀手。大薸强大的根系能大量消耗溶解在水里的氧气,鱼类及生活在水面下的植物因无法正常唿吸而窒息死亡,一些土着鱼类因此消失,甚至灭绝。
控制措施: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打捞和喷撒除草剂的方法加以防治。
粉绿狐尾藻
又名:轮叶狐尾藻、小二仙草科
原产地: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近年已在云南滇池疯狂繁育生长。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近些年来昆明加大湿地的建设,粉绿狐尾藻由于观赏性强从外地引入到昆明。危害:粉绿狐尾藻适应性极强,生长极快,在水塘、河道中即使少量种植,也能迅速严密覆盖整个水面,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时可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在农田中蔓延则可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
控制措施:必须每年定期打捞,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再力花
又名:水竹芋、水莲蕉
原产地:原产热带美洲,在热带、亚热带湿地公园广泛栽培。
中国分布现状: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再力花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因被引进种植于水池或湿地。危害:再力花果熟后,种子常被水流带离公园而逐渐归化,成为入侵湿地的杂草。
控制措施:应定期跟踪和监控,每年春季或秋季,挖除部分再力花的地下根茎。
阿拉伯婆婆纳
又名:婆婆纳
原产地:欧洲和西亚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贵州、云南、西藏东部及新疆。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很可能是混杂在农作物种子中而进入中国的。多生长在菜地、麦田、果园、路旁。危害:由于它们的繁殖力强,防除较为困难,常成为恶性杂草,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控制措施:由于该种处于作物的下层,通过作物的适度密植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草害。
马缨丹
又名:五色梅、臭绣球、五彩花、臭草、如意草、七变花
原产地: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中国台湾、海南、云南、广州、福建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马樱丹最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引进各国。危害:适应性强,已成为侵犯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竞争者;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降低被入侵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全草有毒。在云南,马樱丹被列为2级危害程度的外来入侵植物。
控制措施:严控或禁止种植,一旦发现野生群落,尽快带根铲除,或使用化学方法防除。
喀西茄
又名:苦颠茄、苦天茄、刺天茄、添钱果、狗茄子、谷雀蛋、刺茄子
原产地:巴西
中国分布现状:浙江(平阳)、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世纪末在贵州南部发现。为具刺杂草,全株含有毒生物碱,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人和家畜误食会中毒。
控制措施:苗期人工铲除。
红花酢浆草
又名:大酸味草、铜线草、铜锤草、南天七等
原产地:南美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主要分布在河北、福建、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和云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我国长江以北各地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危害:红花酢浆草具有极强的繁殖和生长能力,耐逆性强,主要以地下鳞茎繁殖,很容易蔓延成恶性杂草。
控制措施:防止随土扩散,在发生地挖除小鳞茎,或用除草剂防除。
风信子
又名: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时样锦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
中国分布现状:全国各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中国栽培风信子始于19世纪末(清朝)。危害:风信子球茎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引起头晕、胃痉挛、拉肚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瘫痪并可致命。
控制措施:风信子花粉容易造成皮肤过敏,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有过敏性体质,要注意一点。
曼陀罗
又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
原产地:原产于墨西哥,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曼陀罗因丝绸之路开通以后,随印度传入中国。危害:全身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少。误食后,会出现口咽发干、吞咽困难、瞳孔放大、发烧、意识障碍、唿吸浅慢等症象。虽有毒性,但叶、花、籽都可入药。
控制措施:曼陀罗不合适在室内种植,即使是种植在室外也要注意,以防人们误食中毒。
紫茉莉
又名:草茉莉、地雷花、胭脂花、粉豆花等
原产地:热带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中国南北各地常栽培,为观赏花卉。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由于紫茉莉的叶、根、种子和花均可入药,因此紫茉莉在观赏性和药用方面都有一定价值。危害:紫茉莉常逸生形成单优群落,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根和种子有毒。
控制措施:控制种子流入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种植地管理。
银胶菊
又名:满天星
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在云南采到标本。属于恶性杂草,对其他植物有化感作用,还可引起人和家畜(牛)的过敏性皮炎。
控制措施:开花前拔除或使用除草剂进行防治。
白车轴草
又名:白三叶草、白花苜蓿、三消草
原产地:印度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东北、华北、江苏、贵州、云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白车轴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饲用、绿化、遗传育种和药用价值,可作为绿肥、堤岸防护草种、草坪装饰,以及蜜源和药材等用途,因而被中国引进。危害:侵入旱作物田,对局部地区的蔬菜、幼林有危害。
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引种栽培,如侵入田间、草地或树林,应及时铲除。
野茼蒿
又名:革命菜、安南草
原产地:南非
中国分布现状:云南、四川、重庆、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香港、澳门、西藏、甘肃。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30年代初从中南半岛蔓延入境,在广西被称为“安南草”。危害:常危害果园及蔬菜,常沿道路及海岸蔓延,还常侵入火烧迹地区或砍伐迹地。
控制措施:结果实之前拔除。
刺苋
又名:竻苋菜、勒苋菜
原产地:日本、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美洲等地
中国分布现状: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为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杂草,危害旱田作物、蔬菜地及果园,其刺可扎伤人手脚。
控制措施:结果前铲除,控制种子传播。
含羞草
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上个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危害:含羞草全株都具有毒性,会给人带来脱发等症状,看来还是不要太亲近,保持一定距离为妙哦!
控制措施:控制引种栽培,在原发地及时清除。
五爪金龙
又名:番子藤、掌叶牵牛、上竹龙、牵牛藤等
原产地:热带亚洲或非洲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云南(南部)。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70年代,我国以庭院栽培观赏为目的,引入南方地区。危害:常缠绕在其他乔灌木上,覆盖其林冠,使其无法得到足够的阳光而慢慢枯死。
控制措施:先用刀割断其藤茎,拔除根部,其余部分由阳光暴晒到半干时,扯掉残株,防止新的蔓延。
草胡椒
原产地: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台湾、广西、云南南部。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初在香港开始成为杂草。危害:由于种子和营养繁殖能力都极强,常随带土苗木传播,容易蔓延成片,成为优势群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
控制措施:应该防患于未然,及时加以防治。
土荆芥
又名:红泽蓝、天仙草、臭草、钩虫草、虱子草等
原产地:中、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北京、山东、陕西、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在台湾省台北淡水采到标本。危害: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扩散,而且土荆芥含有毒的挥发油,同时还是常见的花粉过敏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控制措施:发现后及时拔除。
杂配藜
又名:大叶落藜
原产地:欧洲及西亚、北半球温带、夏威夷群岛。
中国分布现状: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浙江、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重庆、云南、青海、西藏、新疆。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采自河北省承德。主要通过鸟和家畜携带散播,也可通过农业生产活动,以及运输过程中无意散播。为最常见的农业、园艺和蔬菜作物田地中的杂草之一。危害:在农田中与作物竞争水源,降低产量;幼苗可做家畜饲料,但大量食用会引起猪羊等硝酸盐中毒。
控制方法:开花前拔除。由于该种种子有休眠的特性,在整个生长季都可发芽生长,因此必须反复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