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消散
凉爽的秋风这么一吹
人就开始飘飘然了:
这空虚的胃啊
还有寂寞了一个夏天的舌尖
我该如何拯救你们!?
还好
江南素有“贴秋膘”之俗
秋天一到,那些猪啊羊啊
都去了哪里?
定睛一看
嗬!
都在江苏文人的碗里嘛……
猪头肉
它是我心头的白月光
猪头肉,顾名思义,是猪头部的肉。
其肉质肥而不腻,爽滑劲道,
薄薄切上几片,空口嚼烂,
猪肉的精髓弥漫舌尖。
猪头肉的盛名早已流传在民间。可以说,卤菜铺失去了猪头肉,就失去了灵魂。
不过,猪头肉是怎么和贴秋膘联系在一起的呢?
还多亏了袁枚。
年的中秋节,在南京的私家园林随园里,袁枚接待了一位叫唐眉岑的人。这个人带了一道独特的菜肴——蒸彘首。
“蒸彘首”,就是今天的猪头肉。当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选一只五斤重的猪头,放进三斤甜酒里,加三十根葱,三钱八角,煮一开。接着倒入一大杯秋油,一两糖,继续煮。煮熟之后,找个大木桶灌满水,把锅架上去,直到猪头蒸烂为止。
emmmm……这个做法听上去有点野,但袁枚觉得好吃。
那个吃猪头肉的中秋之夜,他记了一辈子:“我过了53个中秋,从前的事,不记得,往后的事,不值得记住。只有那块猪头,想它,想它,想它。”
从此,猪头肉变成袁枚的心头的白月光。这个秋天,要不咱也切几块猪头肉尝尝?
螃蟹
爱你就像爱生命
秋风起,螃蟹肥。
抓起一只热腾腾的熟蟹,
掰开两只大钳子,只见白肉如玉,再轻轻撬开蟹壳,哎哟!
蟹黄就要滴出来了,嘴巴赶快凑上去,“滋溜”吸上一口,啧啧!蟹膏透明黏腻,又腥又香。
秋天吃蟹,不仅美味,还能养生排毒。
这样的人间至味,好吃的江苏文人们怎么能放过呢?其中,数李渔最为夸张。
他视蟹如命,买螃蟹的钱叫“卖命钱”。螃蟹一上市,他就把家里的四十九只大缸里装满了螃蟹,用蛋白养着,以保证到螃蟹下市之前,自己每天都有蟹吃。
这还不够,他还用绍兴花雕酒腌制醉蟹,留着冬天吃。不过,李渔由于太爱螃蟹了,以至于一想到要和一大家子分享,就莫名神伤:这么多张嘴,分到我肚子里的又有多少呢?哎,蟹兄,我对不住你啊!
当然,不是人人都爱吃独食的。
作为江浙人,秋天不吃蟹,就像东北人不吃烧烤——是要没朋友的。
《红楼梦》第38回那场著名的螃蟹宴,亲朋好友团团围坐,桌面上,每人一盏小酒,红彤彤的大螃蟹一层叠着一层,犹如即将被攻下的堡垒。
有人撸起袖子:我亲自剥壳!谁都别跟我争;有人早就切了姜末,洒在香醋里,去腥味;有人倒了杯烧酒,配着蟹肉喝下去;宴后,大家还要赋诗咏蟹。
所以说,蟹虽不能大口吃,但这膘,却贴得最有文化。
烤羊肉
吃最野的肉,贴最肥的膘
说起“贴秋膘”,有人曾考证说,这是北方传来的习俗。
至于贴的什么膘,
自然和江南地区有所不同,
北京人说“贴秋膘”,就是吃烤肉。
秋天烤肉,一般羊肉居多。
一则阴历九月,羊上了膘,肉更鲜嫩,二则羊肉性温,是滋补身体的上乘食材。
这不,当代文坛“第一大吃货”汪曾祺就现身说法,教你如何吃最野的肉,贴最肥的膘!
作为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江苏人,精细的江南饮食风俗根本无法阻挡汪曾祺一心向“吃”的心。他笔下的贴秋膘,路子野得很。
过去的北京烤肉,精华就在自己烤着自己吃。去了烤肉店,店员把羊肉削成薄片,再用酱油、香油、料酒、香菜混在一起。
搅拌过后,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
店里用来烤肉的叫做“炙子”,是一根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柴火。
“炙子”太高,来客一般都站着烤,或是一只脚蹬着板凳,用长筷子把羊肉片摊在“炙子”上,没多久,羊肉的膻香味,就混着木头香,飘满整间屋子。
烤得热了,把衣服一脱,大口喝酒,大口吞肉。管什么秋意浓,什么秋风凉,每个食肉者心中的火都能把屋子里的寒意驱走!
狮子头
故人不可追,秋膘尚可贴
江苏人贴秋膘,狮子头怎么能少了姓名呢?
作为淮扬名菜,狮子头看上去块头大,颜色重,实则肥腻适中,入口即化,用来安抚熬了整个苦夏的肠胃刚刚好。
不过,上好的狮子头,一定不能用筷子夹!
其肉质嫩得如同豆腐,要用勺子细细舀起来,放入口中,肉泥混着葱姜的清香,缓缓滑入食道……
梁实秋自从吃过扬州朋友做的狮子头,便丢下一句话:“北方做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朋友告诉他,想做好狮子头,最重要的是材料要精细。一块猪肉,七分瘦三分肥,筋络通通去掉,然后切成碎丁,却又不能成泥,要多切少斩。
切完了肉,要勾芡粉,但不能直接把肉放进芡粉,而是把调好的芡粉抹在手上,用手揉搓成肉丸子。丸子炸过之后,放在碗里蒸,边蒸边把多余的油吸走。
梁实秋写下这些时,这位朋友已经去世。每每到了贴秋膘之际,那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狮子头,似乎还飘着些许思念的味道……
桂鱼
遇上你真是缘分啊!
江南多水乡,想贴秋膘,
除了蟹,鱼也是极好的食材。
立秋之后,山里的水渐渐变冷,各种各样的小鱼儿全都躲进了石头缝,不好逮。这时最好吃的,便是些小杂鱼。
它们个头不大,刺儿多,但肉质特别嫩。若把它们放在油锅里,用小火慢慢煎一下,那股喷香,容易上头。
再撒上葱姜蒜,于秋风中小酌一杯,简直快活赛神仙。不过,大点的鱼也是人间美味。尤其是……当你饿了的时候。
江苏作家陆文夫曾经在一个江南小镇采访,错过了饭点,步至一家小饭馆,老板说,什么吃的都没了,只剩下一只两斤重的桂鱼。
按理说,超过一斤的桂鱼,肉质就不够鲜美了。不过,这条两斤的桂鱼,却让陆文夫十分满足。因为那条桂鱼,够大,足够饱腹;也因为那天,青山隐隐,碧水荡漾......
此景此鱼,足以贴膘。
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徐可宋经纬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
联合推出“江苏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