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思古代吏治镜鉴善查明断解民之忧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m.39.net/pf/a_4536602.html

3月1日,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干部要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古代的“干部”是如何为民的,看看下面两个故事。

善察明断除陋解患

《苏州府志》记载:“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年,61岁的冯梦龙来到“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福建寿宁,当了4年知县。在4年任期内,留下了“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美名。

冯梦龙在寿宁知县任上,处理狱讼案件非常有成效。对待这些案件,他没有主观臆断,亦没有偏听偏信,而是采取调查研究,以事实为准绳,对卷宗进行审核,最终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寿宁县一座山坳上住着上村人和下村人,两村人由于历史原因结下世仇。冯梦龙来寿宁之后,出现了一件争斗之事。上村的水牛和下村的水牛进行角斗,下村的水牛死了。

上村人和下村人为此起了争吵,下村人要求上村人赔水牛,上村人坚决不赔偿,两村人将官司告到知县冯梦龙那里。冯梦龙升堂后,将两村的村长,当时的村民代表、牛主、牧童等一并叫到堂上。怎么解决这个纠纷,成为考验冯梦龙智慧的一道难题。如果解决得不公平,将会激化矛盾。

经过详细了解,冯梦龙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案情,最终给出十六个字的判词:“两牛相争,一死一生;死者同吃,生者同耕。”公平思想渗透其中,解决了此案纠纷。上村人和下村人都接受冯梦龙的调停和判词,而且二村之后过上了和睦的生活。

寿宁的虎患非常严重。当时山林中有一种伤害人畜的花斑虎经常给当地百姓带来祸患。《寿宁县志》中记载花斑虎经常“损伤人畜”。由于寿宁城楼坍塌,加之年久失修,山林中花斑虎乘夜跑入城内,危害百姓和百姓家中牲畜家禽。当地百姓谈虎色变,无奈之下,去城隍庙向神灵叩头祷告,祈求神灵消除虎患。

冯梦龙看到此事,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去解决这个虎患难题。首先,他不顾年老体弱,走村串巷、翻山越岭,寻访捕虎能手。然后,他发动百姓修缮城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修缮任务。在此之后,他又组织人在山后、树林设置捉虎陷阱。“其制如小屋一间,分为三直,内外壮棂,闭羊左右以饵虎,空其中设机焉。触之则两闸俱下,虎困而吼,众乃起而毙之”。因为措施得当,在很短时间内消除了虎患。

寿宁重男轻女的陋习非常严重。“闽俗重男而轻女,寿宁亦然,生女则溺之”。他写下了对联“神灵有赫,不溺女定生奇男;天道无私,能孝亲必生贵子”,并悬之于寺中,以示反对溺女陋习。他通过调查研究,亲自撰写发布《禁溺女告示》。《禁溺女告示》中对溺女行为进行道德劝诫:“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其中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害怕杀害,况且活活一条生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对规劝不听者则进行实际惩罚:“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道德上教化、律条上惩罚,最终极大程度地遏制了寿宁的溺女行为。

寿宁民贫地瘠,说其民贫,因为“民无余欠,库无余财”;说其地瘠:“山无涓滴不为用,山任崔嵬也要耕”。当时处于明朝末年,政治动荡、战争频发,统治阶级的各种赋税非常严重,加重了当地百姓负担。有的百姓只能“典妻卖子”,结果“犹不能偿”。冯梦龙在寿宁知县任上所作《催征》小诗:“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烽烟熄,敷天颂圣恩。”这首诗流露出冯梦龙对当地民情困难的同情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10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