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龙山盗采草药,药王圣帝这样办你

“吾道南来,本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在长江中游湘江流域中部平原的尽头,在湘中娄底千年古镇、清代湘军发源地杨家滩镇(清代属湘乡县)附近,平地突然拔起一座雄浑俊秀的大山,它就是湘中和湘西无数崇山峻岭的龙头--娄底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龙山山脉绵延于今日湘中的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之间,主要部分位于娄底涟源市西南边陲。清道光29年(公元年)《宝庆府志》记载:“龙山在湘(乡)、邵(阳)接壤之间,其名自古未改。”据清同治《湘乡县志》载:“湘(乡)之山以龙山为最大,高峰矗立,环湘(乡)两百里,外望之,如阵云浮碧,因山体庞大浑厚,山势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

龙山虽然堪称湘中与湘西群山伸向湘江流域平原的龙头,但它在方圆数百里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更多的是由于其丰富且源远流长的中医药传承。“龙山无闲草,认得皆是宝”,当地山民号称“十民九医”,釆药、种药、制药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据有关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记载,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时,由昭陵(邵阳)县令陪同上龙山采药,著《伤寒杂病论》。另据《旧唐书》、《宝庆府志》、《湘乡县志》、《药王孙思邈年鉴》及地方史实资料,公元年,唐太宗贞观十年(丙申年),药王孙思邈沿长江而下,进入江南。在邵陵龙山地区搜集医药方剂,并经常采药和出诊行医,撰写《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居住在龙山陕西寨和脚下的孙家桥一带,长达27年左右。后人感激其绵延不断泽被一方的医术,在岳坪峰顶修造“药王殿”,殿内奉存个药方供信众求度。

清代同光年间,发源于龙山山麓千年古镇杨家滩的湘军(咸丰二年,“湘军之母”罗泽南讲学杨家滩,与李续宾等组建湘勇团练。咸丰三年,罗李率乡勇增援江西南昌作战,首次打出“湘军”旗号),在前后数十年里曾南征北战东征西抚。而湘军的英勇善战,或与从军民众精通医道善用药物不无关系:伤病救治及时,减员恢复迅速。

药王殿殿门

殿门横批

内联:

造化钟神秀仙露金茎

宫阙生灵空天章云汉

外联:

四时花草著精神万里风云供吐纳

龙山主峰岳坪峰顶现存的药王殿占地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整个建筑条石砌墙,铁瓦盖顶,古香古色。殿内存有古井一口,不管是枯水季还是丰水季,无论持久艳阳、暴雨连绵或山门已遭冰封三尺之冻,井水天时时刻刻不涸、不浊、不冻,永葆清澈甘甜,号称“一人饮水不溢,万人饮水不竭”。

内殿正门

俯瞰群山

在龙山半山腰的凤凰寺及山下各处,历来也都修筑有大大小小众多的药王殿。仅仅在山下有“湘中第一镇”之称的茅塘镇境内,在年以前就有药王殿近十处,供村民膜拜药王求取良方。

龙山上下各处的药王殿香火历来长盛不衰。尤其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药王诞辰日、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得道日、八月初一药王登山日及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上龙山药王殿进香朝拜者,成群结队,往来不断。进香形式多种多样,有烧普通香的,有烧拜香的,有烧饿香的。朝拜药王的习俗在数十年间或曾一度被明令禁止,殿宇或被拆除。但即便在那时,民间拜药王求医问药的习惯也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岳坪峰药王殿作为各处药王殿之首,不说千呼有千应、万叫有万灵,但在年大跃进之前,这里就是当地的“医院”:方圆数百里内地方郎中看不好的病都来此求方,四十八面龙山周围的新化、安化、宝庆、湘乡、长沙等地的四十八个香火团或定时组团,或应急前来烧香求药。历代殿内主事道士对医、药、方都有不浅的究研,名扬一方。

然而龙山药王殿终究也难逃人世风雨的侵蚀。在年“大炼钢铁”之时,岳坪峰药王殿的大殿被推倒,屋顶的铁瓦被熔化成铁水。今日仍然散落于药王殿现址四周的一些石雕和石碑,便是这段风雨岁月的见证。当前药王殿是用原来的残石断碑,在年复建的。老人们说此殿现有的气势,尚不及当初十分之一!

散落的石雕:

“万里风云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龙山的风云与水土孕育了其独特的精气神。作为湘中与湘西群山的龙头,四十八面龙山不仅东接平原物产之丰饶,而且既有奇峰突起,亦有缓坡溯水而上。龙山“夏有凉风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山上林深草茂,溪涧清澈淙淙。湘江支流孙水即发源于此,常年流淌,润物无间。湖湘大地从平原至高山的药草,在此一样不缺,因此龙山被当地民众尊崇为“药山”,也就不足为奇了!

夏有凉风

冬有雪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查阅地方资料,湘中龙山历史上盛产的药材有:

天麻、玉竹、太子参、南沙参、葛根、白芨、牛膝、地锦草、灵芝、石斛、土三七、重楼、金银花、千里光、厚朴、杜仲、木瓜、黄精、乌药、半夏、前胡、吴茱萸、芍药、山药、百合、瓜蒌、扛板归、土茯苓、钩藤、青木香、接骨木、活血丹、散血草、碎骨补、隔山香、地雷、山胡椒、山乌龟、臭牡丹、威灵仙、淡竹叶、半夏、黄精、射干、茅根、石菖蒲、石斛、苍耳子、天南星、八角莲、栀子、首乌、草乌、麦冬、续断、木通、土当归、乌蔹莓、半边莲、鹅不食草、通草、鱼腥草、虎耳草、夏枯草、酢浆草、犁头草、车前草、金钱草、益母草、仙鹤草、防己、贯众、兔儿伞、橐吾、闹羊花等等

“药材好,药才好”,龙山地道药材素来为乡人所尊崇和呵护。在年以前,当地人家衡量家产的尺度,素来是拥有多少面山、多少担谷田、多少个天井的房屋、产多少担纸的作坊、多少担药材。历史上龙山中药的采挖与养育,是严格按照时令来的,必须遵照古制在规定的时日内进行,违规者所导致的不仅是药材品质的欠缺,而且严重者将受到法办。

岳坪峰药王殿前遗存的一处残碑,充分说明了历史上当地对于作为主要私产之一的药材是何等的重视--外人擅自进山采药,那可是要送官府追究的大事件。

碑文:

奉宪禁碑

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五日宁应明蒋三庭违禁停留外来挖药匪人业控在案锡等恳释遵宪永革不得仍蹈旧辙如违禀官究治特此刊碑为禁

承任人

生员宁锡祺生员岳维峻

周均轩黄金亮

该碑文描述的是当地宁、蒋两人于年违禁进山采药而停留,结果被抓捕并送交官府究治关押。违禁者恳请家族与当地乡绅担保,勒石刻碑承诺不再侵犯,并立碑于药王殿前以资惩诫,方此作罢。

笔者在前些年偶然发现了这一块禁碑,当时就想写点文字。今年夏天前往拓碑时,发现拓碑所需中药材“白芨”药店售价人民币1.5元/克,也就是元/千克,一公斤白芨相当于如今稻谷12担。不知当年的龙山药材是否也因为如珍贵而导致盗采,而违禁者必交官府究办?

时至今日,湘中龙山周围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当中,大多都还认识大量的山间草药,不少老人手上还有一些或家传或师授的“传家宝”--出奇制胜、堪称立竿见影的药方。

但在中医药被普遍遗忘甚至遭到诅咒与唾弃的当今,这些药方或将与老人们一起随风而逝!在如今的年轻世代中,“药山”丰富的野生药材已经没有几人能认全了,其无人问津的命运似已成定局。

此一时彼一时,徒令今人油然而生感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和社会,还有几人在意这些在旷野中任凭风吹雨打的花花草草,还会在意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身怀的绝技?岁月不待人,还有多少时间可供我们挥霍?

风雨苍黄,何妨吟啸徐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我们龙山子民湘中石氏的回答,也祈望拥有和







































四川白癜风
白癜风诚信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com/nhgx/2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