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不是父母位高权重,也不是父母腰缠万贯,不是父母学力高深,也不是父母显赫一时,而是父母拥有善良、勤劳、孝道等美德,同时,又有平和、笃定、阳光的情绪和心态,对待万事万物的积极与辩证思想,不忽冷忽热,不暴躁疯狂,不冷漠无情,如果孩子遇到了这样的父母,幸莫大焉!孩子在幼儿时期,家庭财富、父母位高,孩子是感受不到的,仅仅是养育的条件优越些而已,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养育人对其充满爱的呵护、回应、陪伴,包括表情、语言和行为,微笑的表情、深情的微笑、积极的语言、温柔且安全的行为(如拥抱、抚摸、游戏等),均会成为孩子安全感、幸福感的源泉。然而,现实中,极少数家庭中的孩子,要拥有以上三种爱的质量,可能是一种奢望。有些家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为暴力、语言暴力或表情暴力。其中,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是显性的,他人容易感知,而表情暴力具有隐蔽性,一般难以感知,部分父母的表情暴力也许本身就是原生家庭中带来的,又不知不觉传承下来,残酷的影响着一代。一、行为暴力。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暴力方式。就是在孩子表现不如意的时候,或是做了父母认为是坏事的时候,或是与父母对抗的时候,父母施以棍棒教育、拳脚相加,也有极少数父母自身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在看到孩子不顺眼的时候,在孩子身上发泄,对孩子拳打脚踢、棍棒伺候。我曾经目睹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因为哭闹,其父拎起来锤打,其疯狂程度,令人害怕。也曾经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因作业不认真,其母亲把孩子倒提着,悬着空,进行抽打。在我目睹的诸多行为暴力的教育现象中,对孩子动不动就武力相加者,要么其脾气暴躁、要么其学历偏低、要么有性格缺陷、要么其人生不顺、要么对家庭不如意等等,总之,经常对孩子实施行为暴力,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这样的父母也一定是有问题的。当然,在特殊的背景下,孩子有严重的违规,或出现影响终生发展的不良行为,且警告无效,适度的体罚,偶尔用之,且把握得当,未尝不可,我这里所讲的是经常性的行为暴力。二、语言暴力。如果说,行为暴力主要是伤身,而语言暴力就是伤心了。伤身可治,伤心难医。有的父母,鼓励、表扬、肯定等积极性语言十分匮乏,或者说对家庭成员十分匮乏,他们往往表现出双重人格,对外人、对领导、对有利于自己的人,虚溜拍马,阿谀奉承,把好的语言几乎用完,回家了积极性语言枯竭、吝啬,在孩子面前更是如此。诸如:“你怎么这么笨!”你这个蠢货“!”“你太不争气了,你太让人失望了!”“上辈子遭的什么孽,怎么生你这么个笨蛋!”“你让爸妈太失望了,还不如没有你!”在气愤的时候,什么语言恶毒,就用什么语言,贬损、恶劣、残酷、攻击,这样的语言暴力,在施暴者来说,以为恶语越“用其极”,才会触及孩子的灵魂,激发孩子努力或争气,殊不知,作为父母,语言暴力就像咒语,坏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反而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自信,甚至把孩子逼向绝路,让暴力语言成为暴力预言,把孩子真正逼成了父母口中的“坏孩子”。心理学家吴月波曾经接诊一对父女前来做心理咨询,父亲带着女儿,父亲刚坐下来,就破口大骂:你这个欠揍的家伙,还不如死了的好!结果,这个孩子当时就冲出心理咨询室,跳楼自杀了。请看以下视频:三、表情暴力。表情暴力,是指大城市公交车和写字楼里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拧巴”的五官搭配对于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正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这种表情暴力,在家庭中也叫冷暴力,不少家庭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冷暴力。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懂规矩,才能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现实中,有的父母不苟言笑,有的父母表情木讷,有的父母事业不顺导致表情难看,有的父母表情无常,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副不屑,有的父母对孩子冷漠等等,均可以叫做表情暴力。表情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不亚于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父母的负面情绪导致家庭氛围压抑,空气凝固,沟通不畅,情感自然发展不好,在一个表情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也会造就冷漠、消极的性格,缺乏热情、阳光与温暖。表情暴力不仅对孩子造成一种侵犯,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自我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也会让自己憋出内伤。所以,希望年轻的父母们,无论生活有多大压力,无论事业遇到什么困难,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微笑面对,做个幽默、阳光、积极的人吧!!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如有侵权,立即删除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