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135万亩云南蝗虫最新进展来了

6月底以来,大量黄脊竹蝗从老挝进入我国云南,造成了一定危害。7月16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云南,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目前最新情况如何?

01波及13.5万亩,应防尽防

据了解,今年老挝丰沙里省黄脊竹蝗产卵面积、虫源基数、发生面积显著高于往年,属暴发危害年份。致使6月底以来,大量黄脊竹蝗跨越边境线,迁入我国云南边境江城县、勐腊县、宁洱县等地,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已调集植保无人机组25组,投入喷雾器台(次),出动3.5万人次,累计实施防治13.5万亩次。其中,农田实施防治3.53万亩次,做到应防尽防,没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02黄脊竹蝗有啥特点?

黄脊竹蝗俗称“竹蝗”,与飞蝗和沙漠蝗不同,不属于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通常喜食竹叶,也可取食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危害:竹蝗成灾时,可将竹叶洗劫一空,竹林如同经过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受危害的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便再无使用价值。繁殖:竹蝗在云南普洱、版纳等地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4月中旬至5月底孵化;跳蝻期约2个月,跳蝻经5次蜕皮为成虫,6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取食后约20天交尾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为产卵盛期。习性:跳蝻和成虫喜群集,并有嗜好咸味和人尿的习性。跳蝻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约占竹蝗总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大。成虫在近交尾时常成群迁飞转移,使发生区域迅速扩大。交尾后不再迁移,选择向阳的山腰、杂草灌木较少、竹林较稀、土壤较疏松的地方聚集产卵。

03黄脊竹蝗怎么防?

针对这些生物学特性,我国形成了一套综合使用人工挖卵、药物灭蝻、人尿诱杀等方法的防治机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跳蝗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千克;或用闹羊花1千克加水千克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倍液喷射。药物灭蝻: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千克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释放白僵菌,使初生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人尿诱杀:可用千克人尿液,加入2~3千克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来源:农业农村部、科技日报)

文章推荐:

注意!今年雨水大,玉米尽早控旺!

农业改革三大趋势,你不改变,很可能会被淘汰!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5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