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中级考试重点浅表器官眼部

1.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2.眼球壁包括:纤维膜(角膜、巩膜);色素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3.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4.眼附属器由眼肌(眼内肌、眼外肌)和泪器(泪腺、泪道)两部分组成。5.眼部血管:动脉系统主要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静脉系统主要有眼静脉(眼上静脉、眼下静脉)、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6.用于眼部超声检查的仪器有:A型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7.二维超声轴位图可见对称的虹膜、视神经在图像的中央、玻璃体为无回声区,眼底内膜面光滑,视神经呈类倒V形的低回声,球后组织为中低回声。8.眼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条件:滤波调整至最小、取样容积最小、多普勒角度<15°。9.眼轴正常值: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

角膜厚度:0.5~1.0mm;前房深度:2.0~3.0mm;晶体厚度:3.5~5.0mm;玻璃体长度:16~17mm;壁厚度:2.0~2.2mm。

10.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的分离。超声诊断要点:(1)玻璃体内多个弧形强回声与球壁相连,并与视盘相连;(2)带状回声凸面相对,在玻璃体中轴相接;(3)类冠状切面呈玫瑰花状;(4)内部见彩色血流信号,与睫状后动脉频谱相似。11.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特点:(1)超声可检查2mm的隆起,诊断符合率97%-99%;(2)蘑菇形或半圆形肿物;(3)挖空现象;(4)脉络膜凹陷;(5)内部多为静脉血流或低阻动脉血流。12.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超声诊断要点:(1)玻璃体内见“V”形带状回声,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周边部眼底回声相连;(2)凹面向前;(3)内部见与视网膜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13.玻璃体后脱离的声像图:部分性脱离可见与视网膜相连条带状强回声,条带连续,动度大,后运动明显。完全脱离则见连续性的条带状回声不与视网膜相连,动度及后运动明显。彩色多普勒检查条带状回声结构上无血流信号。14.脉脱性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脱离伴有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内出现两条强回声带,前面的凸面向前,是脱离的脉络膜,后方的强回声凹面向前,是脱离的视网膜—极具特征性的超声表现。15.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婴幼儿常见的眼内肿瘤为临床上白瞳症最常见的病因。1)临床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生长期;全身转移期。

2)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维图像上分为三型:肿块型、不规则型、弥漫浸润型。

视网膜母细胞瘤肿块型:玻璃体腔内显示球形或半球形的肿物,肿物起源于眼底。

视网膜母细胞瘤不规则型:玻璃体内的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

视网膜母细胞瘤弥漫浸润型:外生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引起视网膜脱落,超声显示为漏斗状强回声带。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普勒超声表现:瘤体内可发现红、蓝相伴的血流信号,且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

16.小儿白瞳症病因:视网膜母细胞瘤、Coats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先天性白内障、眼内炎等。17.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发病3个月内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大于3.0cm/s,视力可维持现状,小于3.0cm/s则视力下降,具有高危险性。18.球内及眶内异物鉴别:降低仪器灵敏度,强回声斑的回声强度无明显下降;采用“窗”试验法或彩阶显示法;鉴别异物是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最有效的方法是超声磁性试验。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超声表现:急性期测不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红色血流和动脉血流频谱。陈旧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以测到红色血流和动脉频谱。有学者认为,发病3周以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即可恢复正常。

20.玻璃体积血超声表现:少量新鲜出血,可见玻璃体内有中等强度的点状回声散在分布。大量新鲜出血,可见弥漫分布的点状回声,此时令愚者眼球转动,玻璃体内弥漫的点状强回声呈现较活跃的运动,当眼球停止活动后,点状回声仍在闪动,如”夜空中的繁星”。

超声达摩院是超声医学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8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