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一些动物或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天然毒素,由于误食这些动植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国常有报道。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有:河豚河豚肉鲜美,但是多种河豚的内脏均含有一种能致人死亡的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氯化钠的倍,不足1mg就能致人死亡。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鳃和皮肤。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为了预防误食河豚中毒,需要学会认识和鉴别这种鱼。河豚鱼形体长、圆,头比较方、扁,鱼体光滑无鳞,可有美丽的斑纹或呈黑黄色;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毒蕈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在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种,有毒蕈类约有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毒蕈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有时在一个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常常是由于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为了预防毒蕈中毒,不要轻易品尝不认识的蘑菇,必须请教有实践经验者分辨清楚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方可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并及时求医就诊。含氰苷类植物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木薯的块根、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枇杷仁、樱桃仁等果仁中含量比较高。这种化合物可水解产生剧毒的氰氢酸,对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预防此类中毒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不生吃各种苦味果仁和木薯,也不能食用炒过的。若食用上述果仁,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再敞锅蒸煮,使氢氰酸挥发掉。食用木薯前必须将木薯去皮,加水浸泡3天以上,再敞锅蒸煮,熟后再置清水中浸泡40小时。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马铃薯又称土豆或洋山芋,是我国居民经常食用的一种薯类食物。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毒性成分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但是成熟的马铃薯含龙葵素很少,每g仅含5-10mg毒素。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含这种毒素则明显增多,每g可达30-60mg,甚至高达mg以上,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主要是避免食用未成熟(青紫皮)以及发芽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引起中毒的龙葵素可溶于水,遇醋酸易分解,高热、煮熟亦能解除其毒性。少量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30分钟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另外,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促使其毒素分解。鲜黄花菜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呼吸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秋水仙碱可溶于水,因而通过水焯、泡煮等过程会减少其在蔬菜中的含量,减少对人体的毒性。所以,食用鲜黄花菜前应用水浸泡或用开水浸烫后弃水炒煮食用。未熟的四季豆四季豆又称菜豆、豆角、梅豆角等,是人们普通食用的一种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避免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烹调时把全部四季豆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其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就可以破坏其中含有的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有毒贝类贝类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海鲜食物,但是织纹螺等含有毒性物质,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贝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如双鞭甲藻、膝沟藻科的藻类等)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食用贝肉后,毒素迅速释放并产生毒性作用。为了防止贝类食物中毒,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所谓“赤潮”时,应禁止采集、出售和食用贝类。另外,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食用时注意去除,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巴鱼、鱼师鱼、竹夹鱼、金枪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产生自溶作用,组氨酸被释放出来。污染鱼体的细菌使组氨酸脱羧基形成大量的组胺,一般认为当鱼体中组胺含量超过mg/g即可引起中毒,中毒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支气管痉挛;循环系统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病人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组胺中毒多发在夏秋季节,在温度15-37℃、有氧、弱酸性(pH值6.0-6.2)和渗透压不高(盐分含量3%-5%)的条件下,组氨酸易于分解形成组胺引起中毒。预防鱼类组胺中毒的措施主要是防止鱼类腐败变质;鱼类食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储藏和运输,防止组胺产生;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对于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首先应彻底刷洗鱼体,去除鱼头、内脏和血块,然后将鱼切成两半后以冷水浸泡。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醋或雪里红或红果,可使鱼中组胺含量下降65%以上。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粗制生棉籽油中主要含有棉酚、棉酚紫和棉酚绿三种有毒物质,其中以游离棉酚含量最高,可高达24%-40%,未经精炼的粗制棉籽油中的棉酚类物质未被彻底清除,可引起中毒。游离棉酚是一种毒甙,为血液毒和细胞原浆毒,可损害人体肝。肾、心等实质器官及血管、神经系统等,也可损害生殖系统。棉酚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见于产棉区食用粗制棉籽油的人群。我国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产棉区均发生过急性或慢性中毒,在夏季多发,日晒及疲劳常为发病诱因。预防棉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勿食粗制生棉籽油。由于棉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可采取榨油前将棉籽粉碎,经蒸炒加热后再榨油的方法,榨出的油再经过加碱精炼,则可使棉酚逐渐分解破坏。有毒蜂蜜中毒有毒蜂蜜中含有钩藤属植物的生物碱,我国的有毒蜜源植物大约有这么几种,雷公藤、博落回、狼毒、珍珠花、羊踯躅、藜芦等植物,选购蜂蜜的时候避免这些蜜源的蜂蜜品种。我们大家购买蜂蜜的时候一定要选购优质大蜜源蜂蜜品种,不要尝新鲜选购不明身份的蜂蜜品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参考文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温馨提示:如果您需要营养相关指导,住院患者可请营养科会诊,出院患者可看营养科门诊。专业的营养医师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治疗白癜风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