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小伙伴们带来干货——花类中药知识大汇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槐米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性状鉴别:呈卵形或椭圆形。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质松脆,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02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性状鉴别: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03
红花
功效: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主治:用于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性状鉴别: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04
西红花
功效:活血化瘀,散郁开结。
主治: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性状鉴别:呈线形,三分枝。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地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05
菊花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性状鉴别:
(1)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2)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3)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多外露。
(4)杭菊:碟形或扁球形,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黏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较多,外露。
06
野菊花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主治: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
性状鉴别: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07
款冬花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主治:治咳逆喘息,喉痹。
性状鉴别:呈长圆棒状。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清香,味微苦而辛。
08
旋覆花
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
性状鉴别:花序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多松散。总苞半球形,直径1.3~1.5厘米,总苞片5层,最外层苞片常叶质而长,或上部叶质下部革质,内层苞片干膜质,较窄。舌状花1轮.雌性,花冠黄色,长0.9~1.4厘米,宽0.8~1毫米,舌片带状,开展,顶端有3齿。花柱细长,顶端2裂,分枝稍扁,子房圆柱形,中部膨大,长0.8~1毫米,具10条纵棱,棱部被毛。冠毛1轮,22~30条,白色粗糙,长4~5毫米。管状花两性,黄色,密集于中央,花冠长4~5毫米,顶端具5个尖裂片。雄蕊5枚,扁平带状,花药聚合成筒状,基部延伸成长尾,花丝下部贴生于花冠上部游离。气微,味苦、辛、咸。
09
芫花
功效:逐水,涤痰。
主治: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性状鉴别: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厘米,直径约1.5毫米,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10
密蒙花
功效:祛风,凉血,润肝,明目。
主治: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性状鉴别: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0.1厘米,直径0.1~0.2厘米;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枚,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11
葛花
功效:解酒醒脾。
主治: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性状鉴别: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毫米,宽2~6毫米,厚2~3毫米。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外面被毛。气微弱,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
12
玫瑰花
功效: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主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性状鉴别:花或花蕾略呈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5~2厘米。花托壶形或半球形,与花萼基部相连,花托无宿梗或有短宿梗。萼片5枚,披针形,黄绿色至棕绿色,伸展或向外反卷,其内表面(上表面)被细毛,显凸起的中脉。花瓣5片或重瓣,广卵圆形,多皱缩,紫红多线期,少数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着生于托托周围。体轻,质脆。香气浓郁,味微苦涩。
13
厚朴花
功效:理气,化湿。
主治:治胸隔胀闷。(阴虚液燥者忌用)
性状鉴别:圆锥形,苞片两层,表面深棕色或黑棕色,外层无茸毛,内层被灰绿色茸毛;花瓣9枚3轮;雄蕊多数,肉质,先端尖;雌蕊粗壮,肉质状,心皮多数,分离,先端稍尖。气香,味淡。
14
扁豆花
功效:健脾和胃,消暑化湿。
主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性状鉴别:干燥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脉纹,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所包,开放后即向外反折,翼瓣位于两侧,龙骨瓣镰钩状;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里面有一黄绿色柱状的雌蕊,弯曲,先端可见白色细毛绒。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以朵大、色白、干燥者为佳。
15
鸡冠花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
性状鉴别:本品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
16
月季花
功效:活血调经,消肿解毒。
主治: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
性状鉴别:花蕾多呈卵圆形或类球形,花朵多呈圆球形,直径1~1.5厘米,有的杂有散碎花瓣。花托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直径3~5毫米,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常带有一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长2~2.5厘米,宽1~2.5厘米,紫红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
17
荷花
功效:活血止血,去湿消风。
主治:治跌损呕血,天疱湿疮。
性状鉴别:干燥花蕾呈圆锥形,长2.5~4厘米,直径约2厘米。表面灰棕色。花瓣多层,呈螺旋状排列;散落的花瓣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略皱缩或折叠,表面有多数细筋脉,基部略厚;质光滑柔软。去掉花瓣,中心为幼小的莲蓬,顶端圆而平坦,上有小孔10余个,基部渐窄,周围着生多数花蕊。花柄呈细圆柱状,上有皱沟或顺纹,表面紫黑色,具刺状突起,断面有大型孔隙。微有香气,味苦涩,以未开放、瓣整齐、洁净、气清香者为佳。
18
合欢花
功效:舒郁,理气,安神,活络。
主治: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性状鉴别:头状花序,皱缩成团。总花梗长3~4cm,有时与花序脱离,黄绿色,有纵纹,被稀疏毛茸。花全体密被毛茸,细长而弯曲,长0.7~1厘米,淡黄色或黄褐色,无花梗或几无花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19
代代花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
主治: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吐、少食。
性状鉴别:干燥花蕾略呈长卵圆形,长1.5~2厘米,直径6~8毫米。上部较膨大,基部具花柄;花萼绿色,皱缩不平,基部连合,裂片5;花瓣5片,淡黄白色或灰黄色,顶端覆盖成覆瓦状,表面有纵纹;内有雄蕊数束,黄色;中心有雌蕊,呈棒状,子房倒卵形,暗绿色。质脆易碎。气香,味微苦。以干燥、色黄白、香气浓郁、无破碎者为佳。
20
佛手花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快膈。
主治: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性状鉴别:干燥花朵,长约1.5厘米,花柄短,约2~5毫米;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皱纹;花瓣5,长披针形,长1~1.2厘米,宽3~5毫米,两边向内卷曲,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长0.8~1厘米,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以朵大、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
21
槐花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脾胃虚寒者慎服)
性状鉴别: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22
凌霄花
功效:凉血去瘀。
主治:治血滞经闭,癥瘕,血热风痒,酒齄鼻。(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
性状鉴别:多皱缩或折叠,长5~8厘米。花萼钟形,长1~2.6厘米,筒部直径5~8厘米,灰绿色,质薄,先端5裂至中部;裂片披针形;顶端长而尖;中央有一条突起的纵脉纹;裂片相接处有一条不明显的纵脉纹。花冠外面淡黄棕色,内面红棕色;水浸软后展开呈漏斗状,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宽3~4厘米,表面具棕红色脉纹。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管中部,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柱头2裂.扁长圆形,常反卷。气微香,味微苦而后酸。
23
马蔺花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利尿。
主治: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气,痈疽。(多服令人溏泄)
性状鉴别: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厘米,直径2~4毫米,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花药多碎断或脱落,有残存的花丝,花柄长短不等。质轻,气显着,味微苦。以整齐、色紫者为佳。
24
凤仙花
功效: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性状鉴别:西藏地区使用的凤仙花,其原植物为锐齿凤仙花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25
玉果花
功效:芳香健胃,驱风。
主治:主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吐泻。
性状鉴别:扁平的裂瓣,长约25毫米,或过之,厚约1毫米,呈淡红棕色或橙红棕色,作半透明状,性脆,浸入水中即回复在种子上时固有的形状,上部为不整状裂瓣,下端相连,略作碗状。具有肉豆蔻固有的香气,味香而微苦。
26
芙蓉花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主治: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
性状鉴别:花呈不规则圆柱形,具副萼,10裂,裂片条形;花冠直径约9cm,花瓣5或为重瓣,为淡棕色至棕红色;花瓣呈倒卵圆形,边缘微弯曲,基部与雄蕊柱合生;花药多数,生于柱顶;雌蕊1枚,柱头5裂。气微香,味微辛。
27
辛夷花
功效:祛风,通窍。
主治: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阴虚火旺者忌服)
性状鉴别:似毛笔头,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28
公丁香
功效:温中,暖肾,降逆。
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性状鉴别:略呈研棒状,花瓣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29
母丁香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性状鉴别:果实呈长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2.5cm,直径0.6-1cm。先端有齿状萼片4枚,向中央弯曲,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细皱纹。果皮与种皮薄壳状。质脆,易破碎脱落,有的已无果皮或种皮,仅为种仁。种仁倒卵形,暗棕色,由两片肥厚的子叶抱合而成,子叶形如鸡舌,不规则抱合,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由子叶的中央伸到较宽的先端。质坚硬,难破碎。气微香,味辛辣。
30
莲须
功效:清心,益肾,涩精,止血。主治:治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忌地黄、葱、蒜,小便不利勿服)性状鉴别:本品呈线形。花药扭转,纵裂,长1.2~1.5cm,直径约0.1cm,淡黄色或棕黄色。花丝纤细,稍弯曲,长1.5~1.8cm,淡紫色。气微香,味涩。31
玉米须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
主治: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性状鉴别: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32
松花粉
功效:祛风益气,收湿,止血。
主治: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多食发上焦热病)
性状鉴别: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椭圆形,表面光滑,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气囊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网眼多角形。
33
蒲黄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消瘀。主治: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性状鉴别:为鲜黄色粉未。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34
雪莲
功效:除寒,壮阳,调经,止血。
主治: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孕妇忌服。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长20~48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微带紫色,具纵棱,断面中空。茎生叶密集排列,无柄,或脱落留有残基,完整叶片呈卵状长圆形或广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边缘有锯齿和缘毛,主脉明显。头状花序顶生,10~42个密集成圆球形,无梗。苞叶长卵形或卵形,无柄,中部凹陷呈舟状,膜质,半透明。总苞片3~4层,披针形,等长,外层多呈紫褐色,内层棕黄色或黄白色。花管状,紫红色,柱头2裂。瘦果圆柱形,具纵棱,羽状冠毛2层。体轻,质脆。气微香,味微苦。
35
三七花
功效:清热,平肝,降压。
主治: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性状鉴别:呈半球状,球状或伞形,直径0.5-2.5cm,总花梗长0.5-4.5cm,圆柱形,常弯曲,具细纵纹。展开后,小花柄长0.1-1.5cm,基部具毛鳞状苞片。花萼呈黄绿色,先端5齿裂。质脆易碎。气微,味甘微苦。
36
闹羊花
功效:驱风,除湿,定痛。
主治: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
性状鉴别: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花萼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厘米,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枚,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枚,柱头头状;花梗长1~2.8厘米,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37
洋金花
功效:定喘,祛风,麻醉止痛。
主治:治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并作外科手术麻醉剂。(内服宜慎。体弱者禁用)
性状鉴别:通常皱缩成条状。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具毛茸;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顶端5浅裂,裂片先端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冠的3/4;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编辑:乾乾儿多省确认!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等同于职称证书!夏季皮肤病联合用药大盘点!药师必看!执业药师必背!夏季腹泻8种联合用药!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