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洮砚誉满华夏临潭古代诗选读三

洮砚简述

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贤士、书画巨匠,达官显贵,无不吟诗赋词,高歌赞叹。唐代著名书法家,太子少傅柳公权《论砚》是迄今所见对洮砚的最早评价。上海博物馆现存一方洮砚,经坚定为唐代珍品,可见当时洮砚已享有同端、歙砚齐名的地位。到了宋代,洮砚的地位更为显赫,受到了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砚石爱好者很高的评价,官至礼部尚书的大文学家苏轼,北宋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诗人张文潜,北宋杰出书画家,“宋四家”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米芾,南宋大诗人陆游等都对洮砚也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元金时代咏洮砚的诗文保留下来的也很多,这些诗词佳句咏诵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祖系北魏拓拔氏后居山西的杰出文学家,曾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的元好问,金代大学士,著名金石鉴赏家冯延登更是高歌唱颂。官至太仆少卿,素有“博物君子”之称的李日华,同代著名诗人吴景旭对洮砚的研究达到了又一高峰。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对洮砚的挚爱达到了新的境界,清代甘肃兵备道沈青崖视洮砚为终身伴侣,张鉴则以诗赞洮砚为举国之首,而清初三大师之一,史学家黄宗羲特作七律喻洮砚为“寒山云”“开皇极”,认为洮砚品质远在端歙二砚之上,“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乾隆帝更有诗赞曰,“临洮绿石,有黄其标,似松花玉,珍以平逢.”十分看重洮砚的品质,珍爱有加,他钦定的《四库全书》视洮砚为国宝,到了民国、现代屡见有诗赞洮砚。年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一句话点明了洮砚的产地、颜色、质地,可见洮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得之为无价之宝”。目前“洮砚”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化发展项目。洮砚和敦煌是甘肃两张最具代表的名片,敦煌菩萨砚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多国首脑,成为世界和平友谊的使者。年,洮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赠予香港特区政府,使洮砚名声大噪。这份大礼就是举世瞩目、名传遐迩的“九九归一”砚。砚长122厘米,宽68厘米,高19厘米,重214公斤,创下了洮砚制作史上的纪录,堪称“洮砚之王”。洮砚经历了多年的岁月,不仅深受文人雅士喜欢,而且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爱不释手.千百年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妙语,佐证着洮砚的历史地位与评价。(文莱)

唐代洮河砚-上海博物馆存

别后西陵晚眺

唐元稹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

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

偶诗五首之一

唐司空图

闲韵虽高不衒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唐刘长卿

风流一才子,经史仍满腹。

心镜万象生,文锋众人服。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蹭蹬空数年,裴回冀微禄。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

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

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

谁谓命迍邅,还令计反覆。

西戎今未弭,胡骑屯山谷。

坐恃龙豹韬,全轻蜂虿毒。

拂衣从此去,拥传一何速。

元帅许提携,他人伫瞻瞩。

出门寡俦侣,矧乃无僮仆。

黠虏时相逢,黄沙暮愁宿。

萧条远回首,万里如在目。

汉境天西穷,胡山海边绿。

想闻羌笛处,泪尽关山曲。

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

边愁殊浩荡,离思空断续。

塞上归限赊,尊前别期促。

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

且愿乐从军,功名在殊俗。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记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这是对洮砚最早的记载。孙敦秀曾说:“唐时洮砚制作较盛,当时和端、歙、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唐代石制名砚的发展迎来了成熟期,端砚、歙砚、洮砚与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也开源于此时。上海博物馆现存一方洮砚,经坚定为唐代珍品,可见在当时洮砚已享有同端、歙砚齐名的地位,从资料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出洮砚盛于唐代的结论,还可以知道四大名砚的排序唐代就已有了。使得大唐成为石质制砚开始一统天下的标志性时代,洮砚、端砚、歙砚逐渐取代各类材质的名砚,至今不可撼动。

宋代洮河砚

《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

宋·黄庭坚

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

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以团茶、洮河绿石砚赠无咎、文潜

宋·黄庭坚

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八思齐访落诗。

《费子范以予铭其父墓持锦物相饷尽归之

姑留洮州绿石研一作诗谢之》

宋·晁公溯

其一

大费家声星斗垂,乃翁名迹世人知。

平生于此辞无愧,不减东京有道碑。

其二

讼牒装怀尘满胸,少无笔力老尤慵。

洮州绿石堪为砺,聊与衰翁淬笔锋。

《鸡肋集》记其用洮砚易端砚之事

北宋晁无咎

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

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顷国。

《洗研》

南宋洪咨夔

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

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

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

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

《休日与客燕语既去听小儿

诵书因复作草数纸》

宋·陆游

赐沐家居谢掾曹,暂将萧散慰勤劳。

琅琅应节儿书熟,亹亹生风客论高。

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

托盟翰墨吾安敢,挥洒淋漓自足豪。

《利州路提刑秘书张季长送洮研发视

乃一段柏木也作诗谢之》

宋·杨万里

绣衣使者凛霜威,方丈仙人旧羽仪。

别去十年真一梦,书来万里寄相思。

如何绿石涵风面,化作青铜溜雨枝。

却送新诗报嘉惠,偷儿当不要新诗。

《以古诗谢王仲至惠洮河砺石、黄玉印材》

北宋黄庭坚

洮砺发剑贯虹日,印章不琢色烝粟。

磨砻顽顿印此心,佳人诗赠意坚密。

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

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初与文潜入馆鲁直贻诗并茶砚次韵》

宋·晁补之

黄侯阅世如传邮,自言何预风马牛。

草经不下天禄阁,诗入鸡林海上州。

兼陈九鼎灿玉铉,并缀五冕森珠旒。

后来傀磊有张子,姓名并向紫府收。

青春一篇更奇丽,势到屈宋何秋秋。

洮州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

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倾国。

月团聊试金井漪,排遣滞思无立锥。

乘风良自兴不浅,愁报孟侯无好诗。

《赠戴嗣良歌时罢洪府监兵过广陵为东坡公

出所获西夏刀剑东坡公命作》

宋·晁补之

三郎少日如乳虎,代父搏贼惊山东。

硬弓长箭取官职,自说九战皆先锋。

将军拳勇馈不继,痛惜灵武奇谋空。

城头揶揄下俯走,壮士志屈羞填胸。

平生山西踏霜雪,洪府下湿号儿童。

闻名未识二十载,初见长揖东坡公。

锐头短后凛八尺,气似饮井垂檐虹。

只令不语当阵立,望见已是千夫雄。

往年身夺五刀剑,名玉所擐犀札同。

晨朝携来一府看,窃指私语惊庭中。

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

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苍龙。

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东坡喜为出好砺,洮鸭绿石如坚铜。

收藏入匣人意定,蛾眉稍进琉璃钟。

太平君子尚小毖,戒惧邾小毋荓蜂。

舞干两阶庶可睹,跳空七剑今何庸。

我为苏公起扬觯,雅歌缓带聊堪同。

从公请砺归作砚,闻公尝谏求边功。

《鲁直惠洮河绿石冰壶次韵》

北宋张耒

洮河之石利剑矛,磨刀日解十二牛。

千年虏地困沙砾,一日见宝来中州。

黄子文章妙天下,独有八马森幢旒。

平生笔墨万金值,奇煤利翰盈箧收。

谁持此研参案几,风澜近手寒生秋。

抱持投我弃不惜,副以清诗帛加璧。

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

野人斋房无玩好,惭愧衣冠陈裸国。

晁侯碧海为文词,盘薄万顷澄清漪。

新篇来如彻札箭,劲笔更似划沙锥。

知君自足报苍璧,愧我空赋琼瑰诗。

《石湖嘲峡石》

宋·范成大

题注:峡山江滨,乱石万状,极其丑怪,不可形容,举非世间诸所有石之比。走笔戏题,且以纪异。

峡山狠无情,其下多丑石。

顽质贾憎垂,傀状发笑哑。

粗类坟壤黄,沉渍铁矢黑。

或如沟泥涴,或似冻壁坼。

堆疑聚廪粟,陊若坏城甓。

槎牙镂朽木,狼籍委枯骼。

礧砢包蠃蚌,淋漓锢铅锡。

纵文瓦沟垄,横叠衣摺襞。

鳞皴斧凿余,坎窞蹴踏力。

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谲迹。

我本一丘壑,嗜石旧成癖。

端溪紫琳腴,洮河绿沉色。

阶册截肪腻,泗磬鸣球击。

嵌空太湖底,偶立韶江侧。

真阳劖千岩,营道铲寸碧。

倦游所阅多,未易一二籍。

朅来兹山下,刺眼昔未觌。

或云峡多材,奇秀郁以积。

绝代昭君村,惊世屈原宅。

东家两儿女,气足豪万国。

山石何重轻,奚暇更融液。

我亦味其言,作诗晓行客。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一0七一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被宋神宗任以秦风路经略使司,收复河陇,筑古渭堡为通远军。王昭于应朝中恩旨,选用当地特产洮砚作为皇宫贡品,并赠予各大文豪,立即被苏轼、黄庭坚、陆游、张耒一般文士所赏识,倍受宠爱。洮砚身价一哄而起,珍贵无比。洮砚开源于公元年前,始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不衰。

古洮砚

洮石砚

金·冯延登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云窗近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

金代元好问

原注曰:“砚有铭云:‘王将军为国开临洮,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砚作璧水样。”

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鷉能莹刀。

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玄云肤寸天下偏,壁水直上文星高。

辞翰今谁江夏笔,三钱无用试鸡毛。

洮石砚诗

金代雷渊

缇囊深复有沧州,文石春融翠欲流。

退笔成邱竟何益,乘时直欲利吴钩。

洮石砚

金·赵秉文

何年洮石鸭头绿,磨研来伴中书公。

乞与玉堂挥翰手,便欲草檄系西戎。

金大定十四年起(南宋淳熙二二年、西夏乾硝五年、公元年),洮州地盘分别为金、西夏及洮州番部十八族所有。部落间轮番作战,早复晚失。老噢什地区(今洮砚)名义上同时受赵土司(当时已降金)、金熙河路、西夏国河湟诸路管辖,但因地处偏隅,谁也不管。洮砚矿区的真正主宰者仍是当地部落的小首领、土司所有。此阶段战事纷沓,交易经营渠道又梗塞不通,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制砚业几乎陷于中断、停顿的状态。

明·十八罗汉洮河砚

洮河绿石砚

明?李日华

于阗之诗,洮去不远。

玉之支庶,散布流衍。

千波所淘,万沙作辗。

霜斫无声,与云有渰。

每一启奁,白虹在槛。

辨砚诗

明?吴景旭

青州石一、洮河石二、

端溪石三、歙洲石四。

延英引对绿衣郎,红砚宣毫各好床,

天子下帘亲自问,宫人手里过茶汤。

《宫辞》

明?吴景旭

洮水来西倾,钟灵产绿沉。

肌如蕉叶嫩,色比栗亭深。

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

《洮砚诗》

清?沈青崖

洮水来西嵹,钟灵产绿沉。

孰云用武国,偏有右文心。

湍濑疑浮磬,菜光类耀金。

肌如蕉叶嫩,色比栗亭深。

鳞迹传骊窟,波纹宝墨林。

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

张幼于惠临洮赐砚歌

明·王世贞

蒙将军扫中山敌,归向临洮斲地脉。

刓出坚珉三尺碧,祖龙爪端五花黑。

一时漆合毛颖交,千古泓开墨君宅。

临洮金人血中土,天画此石归沙碛。

歙州龙尾近足致,端溪鹆眼新堪惜。

淳熙主人眷西顾,玉堂昼草平番檄。

中涓但睹天颜喜,学士惊传百朋锡。

小击疑闻泗滨磬,捧来似剖蓝田璧。

宸章姓字刻琬琰,烟霞不散乌皮席。

后四百年竟谁在,楚人弃弓楚人得。

张生豁达烟过眼,王子贪馋咽生液。

呜呼右军风字世不见,令我青箱久无色。

珍重题诗一报张,夙生或结词林识。

兰亭修褉图洮河绿石砚

《漪绮含风洮州珉》

清?吴士玉

松花江水鸭头绿,宝气熊熊学绿玉。

翠蛟飞涎喷津足,谁探珠宫斫鳞室。

片璧截来光眩目,元公长啸诗兴新。

宝物落手如有神,漪漪含风洮州珉。

玉堂洗出蛮溪春,书房惊起歙州龙。

拂拭试近亲玉案,青青圆荷跳珠乱。

易水松肪剡溪蔓,擘破碧烟初染翰。

波涛惊翻扫电光,欻穿溟泽接混茫。

清?朱彝尊

东北之美珦玗琪,绿如陇右鹦鹉衣。

琢为平田水注兹,三直六草无不宜。

清?张鉴

我闻德寿日写经,一百九砚同繁星。

采来宁向洮河绿,琢出浑似端溪青。

《洮河石砚歌》

清?钱谦益

君不见——

本朝舆图轶秦汉,洮河今为图西岸。

肃慎苦矢恒来庭,丁零牛羊可并案。

洮河之研玉比坚,逾羌绝寒来幽燕。

广厦细旃曾贮此,抱罕西倾在眼前。

白山小奴游魂久,传烽渐近登津口。

高丽茧纸但职责,鼍肌岛石烦戍守。

老夫捧砚自踌躇,拂拭还君三叹余。

岂知飞檄磨崖手,牍背相随狱史书。

《题梨云书屋》

清?汪元綗

何事朝来早放衙,文窗昨已护轻纱。

琢成绿石闲临帖,赋就贪泉静煮茶。

雨后看山添翠黛,夜深留月伴梨花。

纵教身是边城客,但得键关似到家。

汪元綗,江苏常州人,康熙二十八年任岷州抚民厅主薄。

《南雷诗历·史滨若惠洮石砚诗》

清代黄宗羲

古来砚材取不一,海外羌中姿求索。

今人唯知端歙耳,闻见无奈太迫窄。

水岩火眼既难逢,龙尾罗纹亦闲出。

遂使顽石堆几案,仅以阶础相甲乙。

犹之取士止科举,号嗄雷同染万笔。

鸡舞瓮中九万里,鼠穴乘车夸逐日。

吾家诗祖黄鲁直,好奇亟称洮河石。

既以上之苏子瞻,复与晁张同拂拭。

欲使苏门之文章,大声挟洮争气力。

吾友临洮旧使君,赠我一片寒山云。

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

欲书元祐开皇极,愧我健笔非苏门。

洮砚

林佶

温于绿玉腻于脂,出水芙蓉墨满池。

添得文房成至宝,玉堂应制写新诗。

林佶,字佶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于乡,五十一年()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工于诗文,通书法,精于小楷和篆隶书。手写体笔画古雅圆润,其刻印书体被刻书家称为"林氏四号",为书法家、收藏家所推重,家藏极富。该藏品保存完好,值得收藏!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年),洮州资堡部落首领昝南秀节投诚内附,总兵李文忠申报朝庭,赐昝南秀节洮州千户所世袭百户。于原番部十八族中实授百户辖民统之,老噢什附近居民中也有部分属民,洮砚石料矿也即为其开采、制造贡品而效力了。明正德初年,土司旺秀调京晋见,被赐姓杨名洪,自此称卓尼土司为杨土司、亦称卓尼所有辖区的所有百姓为杨家百姓、洮砚石料自此即为“杨家洮砚”了。

历代杨土司深知洮砚的珍贵,对矿区开始严加管理,规定:凡采石者必须以土司衙门的尕书(相当于今之介绍信)为执照,知会驻纳儿村的老噢什旗总管,再由总管通知达窝村的采石工去采石。绝不允许其它人无照采石。达窝村民除担负采石任务外,同时负有监视、保护石窟的职责,经常派出专人守护,“但闻窃石之声,即纠合村民,前往制止,丝毫不予通融”。为了加强对矿区的管理和保护,防止当地村民和外来人等的非法采石,土司和当地的头目除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外,还通过寺院等宗教机构,来管理束缚人们。他们在洞窟门边的石岩上凿一块极大的喇嘛爷神碑。购石者必须在采石前向“喇嘛爷”献上一只绵羊,并在碑前祈祷祭祀后,才能进洞采石。否则,据说不仅采不出好石,而且还要遭到不幸,当地还要遭受冰雹之灾。对这些迷信观念,谁也不敢贸然去作试验,民众深信不疑,不仅自身不敢丝毫触犯,并且严格限制外人,不得擅自行事,有违神明。土司的这一措施,适应当时、当地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管理方式。在此阶段内,洮砚石料的滥采乱掘现象得到了控制。

石料得到规范管理的同时,洮砚制作、贸易也迎来空前盛况,洮州、卓尼、岷州(今岷县)、狄道(今临洮)、巩昌(今陇西)、河州(今临夏)、兰州分布着繁多的雕刻工人和贸易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繁荣。

民国邑人

鹦鹉佳色自洮来,压倒端溪生面开,

取出绿波犹带水,女娲留得补天材。

洮砚质如何?黄膘带绿波,

终日水还在,隔宿墨犹活。

民国后期,朝政腐败,横征暴敛,更加战事不断,烽烟四起。作为贡物的洮砚,年贡数猛增。石料需求、开采量也相应增大,对矿区的管理逐渐趋于混乱,采掘全以眼前利益为准,杀鸡取蛋,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中、下品石料得不到综合利用,全被弃掷、风化。数眼优质矿石洞窟被毁坏、坍塌而不能采石。洞窟、岩坑无长远规划,仅容单人爬出爬进,更谈不上什么安全支护设施了。整个矿带,在十数年间被凿剥得坑坑洼洼、疮痍满目。

图片来源网络

主办:洮州诗词协会

主编:马锋刚

责任编辑:李锐组稿审核:李锐

投稿请发:洮州诗词、洮州诗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b/8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