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http://m.39.net/pf/a_4509139.html
旅加摄影师姚廷明,用了四年(~)时间纵横国内八万里,走了21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多座姚氏祠堂,搜集了多个祠堂简介,完成了大型民族画册《中国姚氏祠堂》的编创,并于年5月1日面向姚氏家族限量发行。
为了让全球宗亲更清晰、更直观了解我姚族精美绝伦的祠堂文化,特制定本专辑,请各地宗亲在了解自己祠堂的同时,将你心目中最爱的姚氏祠堂评选出来(投票下方附每个祠堂的详细介绍),我们将于8月31揭晓投票结果。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溪心姚始祖丹六公纪念亭和乡贤阁
姚赤,字丹六(—年),原籍浙江上虞。为唐开元盛世贤相姚崇七世孙。生于五代后晋二年,卒于宋大中祥符七年,享年七十有八。宋建隆二年(年)经殿试,备受皇恩,御赐进士,赐号赤环。宋乾德四年(年)起任台州府录事参军。以历山为典范,梁国作楷模,公正廉明,勤政为民。除烦苛,节财用;请太仓,救岁饥;浚东湖,防旱涝;首造灵江浮桥,备舟楫,广济度,便往还;置铁锁于中津,以防天仙两水激冲之患;扶持农桑,泽施梓里;政绩卓著,誉满台郡。
天台大西乡白衣山溪心(今天台县街头镇)。忆当年始丰溪玉带,半江风月映其前;焦山溪水,奇岊翠峰卫其后。天生胜景,赞为福地,卜宅定居,取村名为溪心姚。
始祖丹六公至今已历一千余年。大宋天圣30年,其四世孙大房士雍公留天台,二房士睦公迁奉化大桥,三房士礼公迁临海大石。现后裔主要分布在台州、宁波、绍兴、金华十余县市。所辖族群祠堂统称“永慕堂”。
年天台、临海二房再次统谱,合族同心在白衣山建造“丹六公纪念亭”和乡贤阁。乡贤阁内端坐丹六公和夫人梅氏神像,供后人纪念瞻仰。
撰稿人:姚学明、姚国君
2、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茅垟姚氏祠堂
茅垟祠堂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茅垟村,号“永慕堂”。
本族始祖丹六公,为唐开元盛世贤相姚崇七世孙。宋乾德四年起任台州府录事参军。秩满,卜宅天台县街头镇白衣山前溪心。
始迁祖仲常公为丹六公十五世孙。元至正年间,见始丰溪畔地平土肥,遂劈茅为垟,从平桥镇坎上姚村分迁于此,取村名为茅垟。至今已历经年,传至22世(丹六公后36世)。现本村有余户,计余人。仲常公四世孙崇秋公分迁街头镇猫认湖村,五世孙公隐公分迁街头镇沈宅村,现两村有后裔余户,多人。
峇溪自北向南,与从西向东的始丰溪相交,茅垟村坐落在两溪交汇处。后世子孙,效始祖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学文习礼,忠孝传家,和衷共济,人才辈出。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被誉为“花园式村庄”。又因为与坎上姚、峇溪姚同为姚姓主要聚居地,被称为“天台三姚”,蜚声乡里。茅垟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年),距今已年。分别于年、0年进行重修。祠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祠堂由正偏三个台门,戏台、厢房、礼堂等部分组成。因戏台造型别致,石台柱雕刻精细而名扬天台大西乡。
本族“辈”字排序同浙江省天台县坎上姚村。
撰文供稿:姚日清、姚永强、姚家仓
3、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坎上姚祠堂
坎上姚祠堂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坎上姚村,是天台姚的总祠,号“永慕堂”。东邻移民新村,南邻茅垟村,西邻方庄溪(峇溪),与峇溪姚村隔溪相望,北邻峇酋村。
始祖丹六公,为唐开元盛世贤相姚崇七世孙,宋乾德四年(年)起任台州府录事参军。轶满,卜宅天台大西乡白衣山前始丰溪畔,取村名为溪心姚。
丹六公德高望重,子孙兴旺发达,号称“溪心望族”。后因河床变化,村庄毁于洪水,曾搬迁至峇溪黄东畈,到13世粹夫公时(元至元年间末期),恐村再被水毁,遂迁至始丰溪方庄溪合流处的北岸高坎上,取名为坎上姚村。到15世(元至正年间),长孙仲高公留坎上姚村,仲广公西迁至峇溪姚村,仲常公南迁至茅垟村,三村相距不足千米,一呼即应。
本祠堂始建年代不详,至20世纪60年代初,除戏台外,其他建筑均倒塌后重建,7年又曾大修。
本村自丹六公后13世粹夫公始余年,已传至24世,现有户,余人。天台县的胡庄,磐安县的方前,上和,果林等村的姚姓族群均迁自本村。
本族“辈”字排行:
讳:赤、安、克、士、伯、仲、邦、从、戴、天、永、万、夫
字:丹、紫、式、宣、胤、锡、匡、国、周、一、日、时、拔
祥、仲、伯、克、崇、公、文、允、学、惟、应、明、良
长、乾、子、宗、之、连、式、观、君、吉、叔、廷、元
世、有、虞、盛、兆、家、振、日、新、用、守、昭、圣
亨、时、逢、际、可、志、在、先、贤、后、嗣、绍、俊
道、光、祚、显、承、启、伟、宏、达、丰、茂、康、兴
秀、科、甲、相、传、泽、毅、荣、发、勤、信、谦、廉
撰稿人:姚家正、张式君
4、浙江省临海市河头镇姚宅祠堂
姚宅祠堂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河头镇姚宅村,号“永慕堂”。
本族始祖讳赤,字丹六。为唐开元盛世贤相姚崇七世孙。宋乾德四年(年)年起任台州府录事参军。晚年归田,卜宅天台县街头镇白衣山前溪心。
始迁祖讳士礼,字宣让,生于大宋天圣四年(年),卒于靖国四年(年),为丹六公四世孙。大宋天圣三十年从天台溪心姚择居临海大石姚宅,距今已多年。后裔繁衍生息,至今已传至34世(丹六公后37世)。子孙遍及临海的灯头、大黄安、龙岗、月里山沙塘、街岭、大田西台门、杜桥横街山和台州市路桥区的洋家龙,黄岩区的院桥,三门县的七市及天台县的岭下等三十余村,计万余人。
姚宅祠堂始建于明宪宗元年(年),后因失火焚毁,重建于顺治元年(年),分别在年、年、年进行了三次大修。想当年,祠堂按五凤楼模式建造,分别取庆余楼、彩云楼、得日楼、庆丰楼等雅名,雕梁画栋,蔚为壮观,被誉为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几个最好的祠堂之一(现各楼俱毁)。
本族“辈”字排行如下:
赤、安、克、士、伯、仲、仁、太、叔、夫、祖、德、甫、善、文、宗、元、从、邦、尚、世、大、天、昌、永、继、名、臣、有、虞、庆、兆、家、振、日、新、用、守、圣、道、光、祚、显、承、启、伟、宏、达、丰、茂、康、兴。
撰稿人:姚兆志、姚兆正
5、浙江省天台县峇溪姚氏祠堂
峇溪姚祠堂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峇溪姚村,号“永慕堂”。距天台城关25公里,东临峇溪与平桥镇,南傍旗南村,西靠明珠村,北至溪头王村。
始迁祖仲广公,系天台姚姓始祖丹六公第十五世孙。元至正年间从平桥镇坎上姚村迁至峇溪畔卜宅定居,取村名为峇溪姚。迄今近年,传至22世,后裔余人。
姚氏祠堂位于村南,由大礼堂、戏台、南北14间厢房,正偏三个台门等四个部分组成。大礼堂坐东朝西,建于明正统元年(年),已有年历史。祠堂内的戏台与大礼堂相对,建于清嘉庆22年(年),距今已有年。祠堂建筑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斗拱翘檐,十分精致。因年代久远,历史上进行过多次修缮。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本宗祠历史悠久,已被县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不可拆文物保护点。
本族“辈”字排序同浙江省天台县坎上姚村。
撰文供稿:蔡森科、姚兆忠、姚泰岳
6、浙江省临安市龙岗镇汤家湾村堪川·姚氏宗祠-崇本堂
坐落于浙江省临安市龙岗镇汤家湾村的堪川姚氏宗祠(崇本堂),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年)。该祠三进式深屋,外墙连成一体,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原附房多平方米,现存附房仅剩50多平方米。宗祠门前还保存着0多平方米的空地。原祠内屋柱根,梁柱粗大,雕刻精美,气势雄伟。现保存完好的后进,特别是“藻井建筑”,它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华,藻井是封建时代建筑中的吉祥物,也是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柱子上的对联保存完好。至今该祠中的姚姓宗亲有0余人,分布于二省四县中。
字辈为:
忠孝名节义智礼仁宗传昌盛光国贤宾昭宣世德缵绍经纶相承久远起凤征麟
联系人:姚焕祥
7、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镇梓州姚氏祠堂
浙江建德市乾潭镇梓州姚式始祖讳柳字维柔。于北宋太祖建隆三年任睦州(今建德梅城)通判。见此山明水秀,民风俗淳。即迁居于建东和村。柳公孙文彬生于宋真宗祥符五年,于宋仁宗期间迁居梓州。现有后裔人。
姚氏宗祠始建于嘉庆十年(年)告竣于清朝道光五年(年),历经二十二年始庆落成。祠基直十丈三尺,横四丈五尺。分三进一厅。建造宗祠公用银一千八百三十二两三钱二分又十文。
供稿人:姚台志
8、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伍岱姚氏宗祠
始祖君求公世居福建省泉州永春县独埔镇光列村伏溪。明朝成化年间因寇作乱,徐华项纪姚有五姓共十三人来浙江平邑蒲门,后转入伍岱杓。公生于明朝嘉靖十年(年)二月初六辰时。卒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年)十月十四日午时,享年67岁,生子三人,后裔分居三省一市十三县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平阳、瑞安、苍南、永嘉、玉环、乐清、太顺、洞头、福鼎、宁波、富阳、丽水、江苏宜兴,总人口一万余人,子孙兴旺后裔发达。
供稿人:姚必长
9、浙江金华市兰溪市龙山姚氏祠堂
龙山姚氏家庙“恭洁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年),至今已历余年沧桑。祠联曰:
狮象环山,潆溪绕村,祖孙创业,代有传人。
重华后裔,嗣续延绵,如松之盛,苍葱晚年。
南宋景炎三年(年),龙山姚氏始祖姚烈为避战乱,领一家三口从浙江绍兴会稽迁徙到兰邑(今兰溪)纯孝乡十六都四图龙山。其时有夏姓居此地,村名夏宅,不久后遭元兵屠村,姚烈一家外出经商得以幸免,此后以其姓得名姚村。姚村距今已有年历史,生息繁衍30代,人丁兴旺,现有多人。
辈分排行为:
万千肆增再,福宗瑞文行;
孝友睦姻任,圣敦让贤良;
基锦津松焕,坤铨泳桂煌;
型铭深梓炳,培钰汉槐炀。
原祠堂坐落于村南,面积2平方米。清嘉庆、咸丰年间进行两次大修。民国14年(年)经合族商议后集资翻建,改木楹为石柱,历时三年完成,耗资30银元,其中乡贤坤鳌公独资助20银元与全堂青石柱。民国31年(年)侵华日军扫荡窜入姚村,放火烧毁祠堂。
公元6年焕行宝熙公首倡重建祠堂,次年姚氏族人集资动工,至年竣工。新家庙坐落于村东北竹园(原址已用于修建学校),距姚村牌坊米,坐东朝西。新家庙传承明清古建筑的风格,设计精巧、结构新颖、工艺精良、布局严谨。门口平台两侧摆放一对青石狮子。大门上方镌刻“姚氏家庙”四个大字及姚姓图腾。庙前潆水流淌,庙后山丘绵亘,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不失为一处景观。年在祠两侧续建武圣宫、文昌阁,新祠堂总建筑面积多平方米,耗资余万元。其中宝熙公独捐资万元,为传承姚氏德美文化之新典范。
明代姚村就有“瀫西巨族,素封之家”之称,今有“中国传统古村落”、“德美姚村、城市厢房”之誉。新祠堂建成后,吸引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中外民俗、古建筑专家接踵而至前来考察,已成为浙江兰溪“兰芝风情线”上姚村古建筑群中的重要景点。
联系人:姚亚文、姚燕驰
10、浙江省永康市黄棠村姚氏宗祠
姚氏宗祠如无数花朵,散落全国各地。我宗祠座落浙江省永康市东城郊黄棠村。这里依山傍水,阡陌相连,环境幽美。考诸古籍,唐僖宗时(公元—年),黄巢为乱,时任兵部尚书的姚宗国公率兵镇守钱塘,其族人因而由山西分析至今浙江湖州、严州等地附近州县繁衍生息。宋时,又有族人徙居至桐庐莪溪。明初,族人训二、训三公(谦源、谦鸣)兄弟又从桐庐莪溪移居永康华溪,转而卜居高川(高镇)。其后见上首一带、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因而又徙居今之黄棠,谦鸣公也遂成黄棠族系鼻祖。至今己历“春、恺、训、谕、玫、玱、英、雄、?、震、恒、泰、升、明、复、同、颐、谦、鼎、萃、益、巽、咸、蒙、临”二十五代。所称“桐江徙来传世业,鸣公逝去仰祖恩”,即此之谓。至今,仅黄棠及分居外地的族人就有两千余丁。
有族史就有祠史。史载:自始祖谦鸣公桐庐徙永以来,就“曾建大宗,岁时而会祀焉”。说明早期之黄棠即建有祠堂。其后世远年湮,又“遭寇火”,遂至倾塌。清康熙年间,族长日绥公等筹资重建,历十余年而成。然岁月逾迈,两百年后之祠庙又面临倒塌之厄。光绪己未年间(年),族人应鸾公等再次筹资重建,历四年才成。
百余年后,时序进入21世纪,姚氏宗祠早已墙倾梁颓,荒芜一片,而成废墟。作为姚氏子孙,见之宁不伤情悲戚?时当盛世,见此岂能无动于衷?为此,二十二世孙姚京平振臂一呼,诸多热心族人聚而相酌,决定筹资重建。亮节者接踵云集,纷纷慷慨解囊,其中仅姚咸洪、姚益峰、姚瑞庭三位就捐助巨资50万元,使得建设资金立筹多万元,高风并于5年(乙酉)8月动工兴建,未满半年即克期完成。现在祠堂依照“修旧如旧”原则,原址重建。经核实,祠基长46.8米,宽23.5米,占地.9平方米。祠宇仍为三进两天井,两侧各有厢房12间,有长階沿通道相连。东西两厢房南门上沿“钟灵”“毓秀”题字,建有照墙,西侧大门上方有题字曰“妫汭流芳”。
联系人:姚京平
1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石柱镇姚塘村姚氏宗祠
石柱镇姚塘村姚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两次建成,时隔两年。祠堂总面积1平方米,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个厅,二个天井,天井二边是上下二层结构厢房。祠堂正大门上方雕刻有老寿星骑鹿,刘海钓蝉,姜太公钓鱼,进入中厅正中挂有“德高望重”大匾,东西边刻有“进士”“翰林”匾,后厅正中刻有“如在”大匾,各大厅上方主要的大梁上都雕刻有各种精美花纹图案,文字资料为中厅四大石柱上刻的对联:“历山前官岩左凭依立庙庆云礽,都君圣梁公贤先后佐唐相辉映,官岩拱秀想见官天下世泽深长,嫙、妫纳观型缅怀妫水间子孙永保。”留与姚塘村姚氏后人。
由于年久失修,日见衰败,在村书记姚礼起倡导组织下,于年5月成立姚氏宗祠修缮委员会,同时在上级多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姚氏后人的踊跃出资出力下,于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圆满完成修缮竣工。一座古朴,高雅,壮丽的姚氏宗祠终于向外开放,也成为村民的文化礼堂,精神教育家园。
供稿人:姚礼起
12、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姓姚村祠堂
姓姚村,古名曾叫:吴川姚村,姚家村,姚庄,姚家庄,明清属万安乡都,民国属普里乡十三保。
本族(吴川姚)始祖姚稚,字邦童,自桐江迀至永康高堰,复迀光瑶再迀缙西五凤山前。山前一溪水清澈见底自南向北川流不息,系吴兴郡,看地势一马平川,故名吴川,吴川又名姚村至今26代,人。
本族宗祠位于浙江省,缙云县新碧街道姓姚村,宗祠坐北朝南,乾隆四十五年(0年)建,两厅六间东西厢房各四间。嘉庆五年(1年)6月23日遭遇特大洪水被冲毁,族谱一并损毁,道光七年(年)重修祠
堂庙宇,悬挂多张匾额。遭洪杨革命加之民国11年(年)7月11日大水冲淹,祠中匾额被毁,现悬挂于祠堂中的“同江世胄"匾额为后仿作。
供稿人:姚子唐撰稿人:姚秋林
1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姚氏祠堂
明朝正统元年(年),我姚氏开基祖君球公由福建永春迁居浙江平阳,始居住于马站,明朝末年再次迁居林坑,现我族总人口为一万人左右。目前居住于林坑的人数大约五百人。我族其他宗亲分别居住在玉环、洞头、温州、苍南、瑞安、杭州、富阳、腾蛟、五岱等地。
我族祠堂始建于年。
供稿人:下林村·姚宗勃
14、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姚氏分支五漈下祠姚姓源流记
北宋时,据舜明公在《吴兴姚氏澄源洁流蕃谱录》中记载:“以唐绛郡公(姚察)为一世祖,临汾公(姚思廉)为二世祖,七传至佥事公(姚宗璜)。佥事公生三子,第三子教授公(姚闢)居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又传五世而至太常侍公(姚坦,字鼎臣)。太常侍生二子,次子清修公生三子,第三子能四公生二子,其一则常侍五公(姚鸑)。”自绛郡公至常侍五公已十六世,故舜明公自称十七世孙。
居相州时,以佥事公为一世祖,教授公为二世祖,掌书公(姚孝钖)为三世祖,指挥公(姚宗河,字逢源)为四世祖,观察公(姚兴)为五世祖,太常侍公为六世祖,清修公为七世祖,能四公为八世祖,凡八世居相州。迄九世祖常侍五公始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年),中原板荡,由相州迁临安(杭州)。南宋时,宋高宗建炎初年(年)常侍五公娱龙泉佳山水,遂携长子金紫九公(姚舜明,字俊德)迁龙泉大窑。合族以常侍五公为一世祖,金紫九公为二世祖,右使十四公(姚端,字举政)为三世祖,拜将九公(姚仲,字大中)为四世祖,上舍五公(宝英公)为五世祖。宋末,宝英公从龙泉大窑析分庆元姚村。传五世始生八一公(姚泰,字世初)。元朝中叶八一公(先居福建松溪)携长子山甫公(姚松)迁庆元城内上仓。
庆元姚姓八一公为一世祖,山甫公为二世祖。山甫公生四子;长子千五公(姚伸,字刚直)居城内上仓之埜塘,生一子幼殇,以弟伯友第四子(姚增)入继;次子千七公(姚偲,字伯友)后裔居三都之叶家山寮(今五漈下村);公生四子;第三子千八公(姚似,字仲昌),居玉田之坑;第四子千十公(姚侃)居三都方塘村。
五漈下村:庄二公是庆元八一公第六代孙,约年到三都叶家山寮,艺树杂粮。迄今已传二十四代,庄二公者五漈下村姚家之太祖也。
五漈下祠堂建祠具体年月已无法考查。根据推算,约在第十代(明毅宗年左右)建成。
供稿人:姚孝
15、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姚氏宗祠-姚光禄祠
宋孝宗隆兴年间,“宋朝议大夫、户部侍郎、赠金紫光禄大夫”或称为“金紫九公”的姚舜明从河南省汤阴县辗转迁徙至浙江临安,后迁徙、乃至定居于龙泉大窑。到了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其后裔又有自大窑辗转迁徙至庆元县姚村,后于县城南隅上苍定居,乃至衍生成了一大家族。
明隆庆六年(壬申,年),由姚氏族人姚宠等创建了“姚光禄祠”一座于庆元上苍。当时,这座祠堂的规模较小且简陋,清康熙八年(己酉,年),以族人姚文宇之子姚铎主持,对其作了大规模的重修。此次重修后,历过了个春秋后,于公元年被当局拆毁,遗址改建成了“政法宿舍”。可幸的是:当时将其正堂下的“穿心亭”迁移至县城石龙山麓。如今,此亭竟成了“姚光禄祠”幸存于人间的遗物了。
在此“姚光禄祠”之北,有“姚德七祠”一座。此“姚德七祠”是庆元姚氏人家在“分房”之后,另作奉祀“分房”后的房祖“姚德七”的祠堂。此祠原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年),由当时称为“尚义”的上仓人姚鸾捐银八百八十两以创建。之后不慎于民国年间被火焚,后又于民国27年(戊寅,年)八月,由族人姚含帮主持作了重建。然而不久之后,这座祠堂即被当时的民国政府所征用。解放后,更是被人民政府辟为粮食仓库和学校。近年来,通过族人之申请,才由县文物部门将其定作“文物保护点”以作古建筑保护。
由于历史上的“姚光禄祠”已经消失,于是,通过商议之後,由全庆元县的姚氏族人共同出资出力,将这“姚德七祠”作以修缮,且更名为奉祀“光禄大夫”姚舜明的“姚光禄祠”。已恢复了正常的宗族祭祀活动。
联系人:姚德泽、姚贤文
16、浙江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姚家源村姚氏宗祠
宗祠所处位置
我姚家源村姚氏宗祠敦睦堂,坐落在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姚家源村内。我村是马金镇集镇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开化县城5A景区根雕佛国园22公里,距千岛湖22公里,距安徽黄山市60公里,距江西三清山70公里: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流经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类水长年不断,无污染源,自然环境优美,是宜养、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首建敦睦堂始祖
敦睦堂始建于明朝正德十二年丁丑年(年)。道建祠堂主祀开基祖二十一世礼涭公,兼祀十八世知锒公、九世信潮。
历史沿革
姚勔(第世)宋朝举熙宁科进士第一,官至中书舍人由高安迁成衢州石塘,成为衢州姚氏的肇基始祖。姚嗣兴(第世)由衢州石塘迁居马金至今,成为姚家源村的肇基始祖。据估算现敦睦堂姚姓人口达万人以上,年上宗谱人数为人,另有迁南京、云南、江西、淳安、淮南、西安瑶头、燕口、金花园、杜杨坑、湖广、湖广荣阳府、湖州、广德、浮梁、扬州、白沙、潘阳新桥、梓潼源、淮安等未联系上。
敦睦堂家源流序
千云孟仲季,仁义礼智信,世元怀鼎钟,承绍裕庆宗,秉志宏文有,曾贻金玉延,德廷崇彦士,继瑞岳应联。五、祠堂的历史变迁敦睦堂始建于明朝正德丁丑年,清康熙四十一年岁次辛巳嘉平月重新,咸丰朝洪杨起事,天下纷扰,兵连福结,玉石俱焚,而毁于一炬。十年后,既光绪十六年进行重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改做国家粮仓,年毁于火灾。继善堂于年重修。
供稿人:姚文军
17、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峡口村姚氏祠堂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峡口村有座现有姚氏宗祠,坐东朝西,三进两天井,面积0余平方米。
本祠堂始祖伯明公在元末至正年间从安徽歙县深渡迁居衢北崃川,迄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子孙繁衍已有二十五世,人口发展1余人。
姚氏宗祠几百年来,已建造过好多次,因历史原因,早年造的老祠堂已不存在,现有的祠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多年,最外一进民国时期扩建。
解放初期,政府办粮站缺少房屋,暂借祠堂做粮站之用,一用就是半个世纪,上世纪90年代粮站解体后,原有粮站四五个人在里面私开杂货店,后又阴谋私下拍卖祠堂,姚氏子孙知后无比吃惊、愤怒,数百姚氏子孙强行冲进所谓粮站,清除残留废弃粮仓,后经调解协商,承认现实,才把祠堂退还姚氏子孙。
经市区专家认可:姚氏祠堂建筑的体量及完整性浙西少见,单体木雕艺术水平浙西独一无二,由于年代原因,现在只能确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真心欢迎宗亲好友来此地散心游玩!
联系人:峡川姚氏二十一世子孙姚世木
18、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双河村姚家硐姚氏宗祠
吾姚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双何村姚家硐,坐西朝东,二进五间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由于当地族人精心呵护,不断修葺,至今仍完整保留清晚期建筑风格,是浙南地区姚氏中保存最古老宗祠之一。
吾姚氏祖先,自明洪武年间从福建泉州迁居温州,至温群第九世东泉公移居永场(今龙湾区)。姚家硐始祖始于清道光年间,由温群姚氏十八世祖九品修职乡饮宾讳焕荣,号:富斋,独资开基,后同其子太学生培森协力续建姚氏宗祠,于光绪年间告竣。全祠沿中轴依次为旗子、前厅、天井、厢廊、正厅、祠内设有“会族轩”“耕读斋”陈列古今名人碑匾、对联、字画、先贤传略木刻,花木茂盛,具有古色典雅之风。
现祠下族中共有人口余人,(未包括下分支和未入谱人员),吾姚氏人才辈出,自十八世,九品修职乡饮宾焕荣公,十九世太学生培森公,二十世医学名家庆铭公,二十一世国画大师“罗东山人”鹤湘公,民间企业家祯华,各中医祯湘等等,吾族是一个文明和谐大家庭,为研究挖掘姚氏宗祠人文古迹,建筑风格,年被温州市龙湾区设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系人:姚金辉
19、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沿浦镇下在大坪头东湾姚氏祠堂
吾族姚氏自暘初公派下第九世,世豫公,世膺公,第十二世佰员公,第十三世英蔚等诸公相继迁居南镇、白琳、牛史墩至今有四百载左右,君求公迁蒲门迄今有五百余载。故有深明大义者,倡议重建宗庙。届时有族长姚义炳主动请缨,奔走浙闽两地。于9年12月11日,在桐山召开浙闽两地宗族会议成立姚氏宗族理事会。本宗祠人口约0多人,无论官宦差吏,士农工商,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计集族人丁资,筹自愿捐款,合人民币余万元。于共和岁次庚寅年三月十八破土奠基,于年三月竣工落成宗祠正堂一座,并完成东西两厢及前庭门楼灌柱地梁为续建打下基础。
吾姚氏宗祠地处苍南县沿浦镇下在大坪头东湾内祖地,在原宗祠基础上进行拆建翻新,宗祠宗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9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背靠青山,俯览蒲江,濒临沧海,衔接闽镜,民风淳朴,系吾姚氏族人群居之所在。祠宇工程浩瀚,需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首建五开间正堂一座,高14.5米,深16米,宽22米。左右厢房十间,前庭门楼戏台已完成基础工程欲待续建。仿明清建筑风格,三盘两桃。基础灌桩,底盘石柱,黄梨木框架,有抗震御风之功力;门前双龙抱柱,石狮镇宇,栩栩如生,屋顶龙腾雕甍,气贯长虹,呈祥云之瑞象;雕梁画栋,拱檐翘角,飞阁朱丹,冠冕堂皇。正殿十一对石柱楹联和九方匾额,文字内涵丰富;堂内四壁悬挂历代姚氏
先贤宝像;布置有谆谆教诲的领袖语录,有规范族人行为的《人文表章》,有追思《姚氏起源》和记录现实的《建祠纪事》等文字表述。祖宗神灵有凭,左昭右穆有序,诗、书、礼、乐相延。人地相辉映,更努力奋蹄扬鞭,振吾族之家声,扬吾氏之郡望,且看吴兴郡里清流不息,历山堂前松柏常青。
撰稿人:姚存孔
20、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姚氏祠堂
该祠堂坐落于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该族始迁祖为姚舜明公次子宽公长子侃公、次子仅公。侃公为上姚宅之祖,仅公为下姚宅之祖。后侃公长子铢公之子大昌公迁姚王、次子大隆又迁居诸暨县城大街。十三世孙道公又迁居西山。仅公位下多安土重迁,但也有外迁的。十三世孙忠三公迁居金田,忠二公四世孙明富公迁居杨家坞口,十八世孙景明公迁居诸暨城里;师官公迁居绍兴酒务桥。二十四世孙龙行润八公迁居杭州豆腐二桥;廷峻公迁居建山。
廷辉公以下,今已经传约30余代,现居陶姚姚姓约7-人,多为侃公后代。该族现保存有完整的族谱,系民国时续修本。因系个人保管,笔者暂无法查看。其谱称为《花亭姚氏宗谱》。宗祠现已经移作他用。
其字辈表为:明云仍兆百隽万亿元千贞德胜宗贤原昂涓正方伦忠节宁享贵显锜润柄辉增乔瞻魁鼎茂景裕晋恒升泰盈缨肇锦
撰稿人:姚纪松
21、浙江省绍兴诸暨市东和乡姚邵畈村姚氏宗祠
姚家庵姚氏宗祠,坐落在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姚家庵村,行政村合并后为姚邵畈村居地。姚家庵村以始迁祖姚舜明公纪念庵而得名,现存姚姓祖庙与宗祠各一处。据说祖庙建于元代,在上姚自然村的狮子山下,约平方米,分上、下厅。现存宗祠建于民国时期,坐东朝西,为三间三进两层楼木结构建筑。正厅约.8平方米,中厅两旁有侧厢,中间有天井,面积分别为侧厢各98平方米,天井平方米。前厅约平方米,原有活动戏台。大门前石阶下有石板道地80余平方米。大门正门上方,原有始迁祖姚太师画像,祠内壁画辉煌,硕大的石柱、木柱上有楹联,可惜在文革中尽毁,连楼板也有部分做了学校的课桌。现宗祠被姚邵畈村委会占用。
始迁祖公讳舜明,字廷辉,会稽剡人(现浙江省嵊州市)。生卒年为—年,享年65岁。哲宗绍圣四年(年)进士,授相州临漳主簿。历知牟平、昆山、华亭县。徽宗宣和三年(年),通判婺州,遂权州事。
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钦宗靖康元年(年),擢监察御史。高宗初,除知衢州,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建炎四年(年),知江州,兼本路安抚制置使。召为右司员外郎,除直龙图阁、发运副使,还为左司郎中,复以秘阁修撰充江淮荆浙随军转运使,除权户部侍郎。丐闲,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徽猷阁待制,绍兴五年卒。宋《嘉泰会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县志》卷一三有传。诸暨县、嵊县历史上都把舜明公列入地方祭祀名单。公娶张氏,故太仆寺丞张匋之女。子,男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归莫伯镕、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壹未行。以六年七月六日葬于诸暨长宁乡左溪。
舜明公后代人才辈出,子宏、宽、寓、宪皆入朝为官,系南宋名人,孙辈也不乏名人,史料多有记载。后代名人因族谱有找到,一时难以查考。防挂一漏万,影响宗亲分支感情,暂时不表。现居姚家庵村及附近子孙繁衍已经有32代,现辈分最高的为“洪”字辈,最小的为“茂”字辈。子孙先后有外迁到本县陶姚、姚王、花厅、外娄沟等的;也有迁往湖州、杭州、绍兴酒务桥、桐庐的;18世纪中叶也有避太平天国战乱迁回祖籍嵊县的。近年了,完整迁徙脉络难寻,确切人数难计,估算应有数千以上。
姚家庵姚姓,以吴兴郡为堂号,字辈表,按祖籍地嵊县接续为:明、云、仍、兆、百、万(舜明公辈)、亿、元、千、贞、德、仁、口、口、口、口、耿、金、玉、富、清、廉、宰、相、通、儒、建、文、淳、方、洪、宽、俊、杰、智(枝)、荣、茂、忠、良、承、祖、德、英、才、源、流、长、贤、孝、报、蒸、黉。(缺四字,暂以“口”代之,期待补正)
撰稿人:姚俊
22、浙江台州市仙居姚岸村祠堂
始祖姚振台,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大约公元-年)大理寺评事,从永嘉姚岙迁乐安姚岸(今仙居姚岸),仙居有姚由此始。
姚岸村现有总人口大约0多人,姚氏宗亲多人,从振台公到目前为止繁衍36代。
姚岸姚氏虽是仙居县的小姓,却是人才辈出。明洪武二年兵部尚书姚德恭,字元礼又名姚思泰;本是元末浙东道副都元帅,后辅助朱元璋成明朝兵部尚书。
永康黄棠姚氏是仙居姚岸的衍支。
作者:中华姚网
23、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五社村宗祠
本宗祠坐落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五社村向阳北路,于年春重建,平米左右,本村姚姓宗亲有多人,本村是温州著名侨乡村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由组长姚正权、姚锐第、姚正坤等人负责。
该宗祠还负责温州地区的姚氏宗亲的活动场所。因原来的温州垟头下的老宗祠有五间三进约0平方米在土改时分给一些无房户,至今因年代久远拆迁原因无法重建,是我们温州姚氏的遗憾。
现温州姚姓共有2万多人,我们的祖始玮名曾一公,字龙爵,是千户侯武节将军公子,从福建闽南携带小子安义公游于南洋诸国,后经中国台湾、琉球、日本返国来到温州,见永嘉此地佳境遂居于斯,开族繁衍,后裔荣昌。现有联谱有温州鹿城区垟头下、牛桥底、横渎,瓯海区五社、岷岗、星光、茶山、新河,龙湾区姚家桐、梅头,平阳县鳌江、厚垟,瑞安市马屿、沙园、西庄、卓庄、上瑶、上岙、娄山等。因年代久远还有我们联谱时间较短很多迁出的宗亲没有联谱,如九世俸公,行一,字伯川,号永固生于嘉靖年关移迁永嘉中塘;九世健公,行一,字伯昌,号弘菴,生于嘉靖有二子公、佳公均迁处州(今丽水松阳)一带,九世慜公,应字辈分居平阳青山,因各种原因至今未能联谱是我族的一大憾事,希我们多多交流把迁出各地的宗亲大联谱,大团圆而努力!温州姚氏人才辈出,有民国中将姚琮、有革命烈士姚宝鸿、著名企业家创办的中国驰名商标澳伦鞋业的姚万福、挟义护谱英雄姚日喜等等。
供稿联系人:姚爱木、姚正权
24、浙江温州瑞安市马屿镇吴堡姚氏宗祠
本宗祠坐落在浙江温州瑞安市马屿镇吴堡村,占地面积约平米,于民国初年姚氏宗祠建在吴堡村后,前后左右共8间厢房,安置着姚氏太公的灵位及香炉等,供后裔清明节祭拜,新中国成立后,因破四旧,宗祠被吴堡村公用多年,损坏宅基成坦。
2年初吴堡村由姚永木发起重建姚氏宗祠,发动上京村、下京村等,姚氏宗亲在原来的宗祠地基上重建姚氏宗祠,前后两幢、左右共10间宗祠,大殿上安坐始祖姚虞舜,及先祖公子林、子杰、子昌、子俊的大幅画像。
本派姚姓自明朝年间由温州鹿城内棣华里姚姓大房,安义公后裔五世孙移居陶山镇矢石地方共二房,安义的后裔五世孙,子林、子杰、子昌、子俊移居姜山青石桥洞桥村等至今已有0多人口。
本族人才辈出著名的民国中将姚琮先生、字(味辛)民国年代在保定陆军大学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军校办公厅主任。民国23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管理处处长兼温州警备司令等职。姚连生民国年代担任过浙江省玉环县县长等等。
供稿联系人:姚永泉
公益姚网,亲情共建
(您的捐助将全部用于姚网平台建设)
请告诉我们您的宗族家事:
请将您的寻根线索、姚氏源流、家谱及故事、宗族活动等形成文字,连同图片一起发到
QQ.COM或姚网上,将有机会通过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