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628437.html
紫苏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作物之一,已有约年的使用历史,是一类重要的油、菜、药、香料兼用作物,也是我国首批颁布的60种“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近年对余个蔬菜样品进行的防癌促活性检测发现:效果最好的是薄荷、紫苏等唇形科芳香味浓的种类。
(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高燕菁做客直播间)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收获紫苏叶的最佳季节。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清代名医周之缘在《药食根》中亦说:“苏茎叶,入食,去膻腥滑涩之味,令食香美。”国人常用紫苏叶佐鱼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苏盐贴饼、紫苏百合炒羊肉、铜盆紫苏蒸乳羊等。另外,南方地区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可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日韩料理中也常见紫苏叶,尤其在吃生鱼片和烤肉的时候更是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紫苏的认识比较模糊,名称混乱,同名异种或异名同种的现象普遍存在,最常见的是紫苏和白苏。紫苏,古时叫“作荏”。《尔雅》记载:荏,白苏也;桂荏,紫苏也。说明两者之间在颜色上有明显区别:白苏的叶纯绿色,叶子有淡淡香味儿,花白色;紫苏叶至少会带有紫色,幼苗时期叶子是绿中带紫,长大以后叶子会变成至少一面是紫色,花紫色。此外,两者叶形状也有区别:白苏叶体型比较细长,顶端的叶尖存在;紫苏叶则是一种接近于圆形,比较短粗的植物叶子,它顶端的叶尖也不明显。
现代研究发现,白苏叶和紫苏叶在药用成分上有明显区别:白苏叶中挥发油和柠檬烯的含量特别高,而紫苏叶中虽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挥发油和柠檬汁,但它的含量没有白苏叶那么高。不过,紫苏叶中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含量比白苏叶高。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结合本草考证、植物分类学、蛋白谱带及挥发油组成等对本属植物进行研究,认为紫苏与白苏应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紫苏一直被药典收录,有紫苏叶、紫苏子、和紫苏梗三个品种。白苏位列家畜四种有毒植物(闹羊花、白苏、苦楝子、棘豆草)之一,它的茎叶含有一种挥发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苏酮、β—去氧香薷酮及三甲氧基苯丙烯等物质。这些物质毒性很强,在夏天湿度大、闷热条件下,水牛采食白苏后即服重役,很易发生中毒。提示:大家炎热季节慎重采食白苏。
紫苏叶性温味辛,入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等功效。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了发热、怕冷、头痛、咳嗽等外感表证时,就需要辛温解表。而紫苏辛能行能散,温能散寒,因此用于普通的风寒感冒是非常合适的。如果是不小心吹了点风或者淋了雨,煮上一杯苏叶水就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
在民间,紫苏还被用作天然防腐剂: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相传,华佗有一次采药时,看见一只水獭,因吃多十分难受,自服了些紫叶草,不一会儿就好了。华佗想:鱼和螃蟹是凉性的,而紫叶草属温性,所以用来解鱼蟹之毒。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华佗经常用它治疗胃脘疼痛、嗳气呕吐之症,还用它解患者鱼蟹中毒。因为这种紫叶草吃到肚子里很舒服,就给它取名紫舒,后来就演变成了紫苏。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第一”。
现代研究发现,紫苏叶主要含有挥发油、花青素、黄酮及其苷、类脂类和多糖等化学成分。这些活性成分使紫苏叶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以及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功能。近年来,紫苏叶被制作成紫苏茶、饮料、叶粉、紫苏青梅酒等一系列产品,在保健、香料加工方面具有显著优点,其功能特性越来越被研究者和消费者所重视。然紫苏叶再好也需要对症使用,不可神话:紫苏为纯阳之品,味辛而散发,有发汗伤气之虞,故表虚发汗者不宜用;气若表虚者和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都不适合吃紫苏。
提示:紫苏叶的使用应该严格掌握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剂量化,禁止超剂量应用。需长期使用紫苏叶及其制剂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