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姜,又称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料,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原产于我国,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性温,味辛。
传统医学认为,姜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民间流传着:早吃姜,赛参汤,晚吃姜,赛砒霜。还有男不可三日无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谚语。
姜的确功效很多,但是需要吃对才能赛参汤,吃不对,可就赛砒霜啦!
真的吗?
咱今天就说说怎么辩证吃姜?
临床好多方子都用到姜,有时候是生姜,就是咱炒菜用的,切片直接可以入药。还有一种是干姜,是把老姜晒干。咱今天重点说说生姜。
第一。
古代中医怎么用姜?
1.咱们石家庄附近正定县,在金元时期有个著名的医生——创立补中益气汤的那个李东垣,晚年回到老家正定,初冬时候一个老仆人病倒了,又是闹肚子,又是脱肛,没几天就趴下了。李东垣一看,这个季节跟夏季拉肚子不一样,这是脾胃受寒了,干姜大量,再配上其他几服药,这病就好了。
2.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又因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专著而饮誉医林。书中所载方剂被尊称为经方,历代医家均推崇备至,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还经得起不同时期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书中用姜的方剂占所收录方剂的一半以上。张仲景如此青睐姜的作用,其基础源于《神农本草经》。在四逆汤里与附子配伍回阳救你。在理中汤里与人参,白术配伍,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慢性腹泻。
第二。生活中怎么用生姜呢?
1民间曾流传“三片生姜一根葱,不怕感冒和伤风”。患伤风感冒喝姜葱红糖汤,既能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起到降温、退烧和杀菌作用,又能帮助发汗和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
或者煮几片姜加紫苏-这也是一种蔬菜,记住不可久煮,三分钟就可以,煮的时间过长,姜就失去发汗作用。
2
.受凉拉肚子了,姜末煮水冲个生鸡蛋。生姜去胃肠道的寒气,鸡蛋汤保护了胃黏膜。
3.受寒咳嗽,咽喉痒,咳清痰,把鸡蛋大小生姜切碎,用生姜炒鸡蛋。趁热吃下去。
4.脾胃不和引起的呕吐,用生姜汁就可以把上逆的胃气给降下来。
5还有.用生姜汁侵透棉垫,晒干后,哪个关节疼,就缝在对应衣服内,冬季压个热水袋,效果更好。
6.夏季在中央空调里上班的怕冷美美咋办?嚼上几片生姜,或者直接购买现成包装的生姜红糖冲水喝,都是不错的办法。
7.咱们的李时珍对生姜可是有研究,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寒冬里,迎着冷风出门,很容易伤到脾胃,切几片生姜含在嘴里,姜的暖热之气会进入脾胃,保护脾胃不被寒湿之气伤到。
。
8
生姜有芳香味和辛辣味,能提神醒脑,刺激味蕾,作为菜的调味品使用时,主要用来祛除荤菜的腥味,增进菜的鲜味,从而增进食欲。常做为肉类、鱼类、木耳等菜的调味品。9.
经常用热姜水清洗头皮,可有效的减缓头皮的新陈代谢,能防治头皮的掉落,减少头皮的烦恼,另外,经常用生姜水洗头对秃头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姜烯能直接透过皮肤表皮,深入到毛囊根部,对毛发有很好的滋养效果,同时还能预防头屑。10.
生姜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毒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还可解鱼蟹毒。解毒方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
11.防止晕车。对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有缓解作用,民间常见吃生姜来预防晕车、晕船等症。
一般量为生姜汁3滴到10滴,冲服,也可拿一小块在头晕时吃掉或者闻其辛辣味治疗晕车。
12.夏季细菌生长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冲泡代茶饮,能起到防治肠胃炎的作用。主要是生姜中的将辣素和姜烯等成分具有灭菌杀菌的功效。
第三。生活中姜要吃对时间。
食物与药物一样,既有其性,又有其味。
1.遵循昼夜规律。
姜,其味辛辣,性温。一天当中早晨,胃气阳气有待升发,喝碗姜汤,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也就是一天离得冬季,冬季是要收藏阳气,安静睡觉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亥时,是阴气最隆盛,阳气需要闭藏,人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这时如若您吃姜就违反生理规律,白白耗损阳气,使得阳气不容易敛降闭藏,不利于体内阴阳的消长。所以有”夜晚吃生姜,等于吃砒霜”之说。
吃姜,不仅要顺应一天之中人体气血运行的生理规律,也要顺应一年中的人体生理变化。
2.遵循四级规律。
为啥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夏天主生长,需要阳气,人体内阳气相对虚啊,所以吃姜生发阳气。冬季主收藏,藏什么?藏阳气。冬季阳气收藏在体内,阳气相对充足,人们冬季进补牛羊肉类热量大的食物,会引起内热。
与生姜相反,萝卜性凉,败火清热,下气消食。这季节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更有利于去除身体内热,使身体阴阳平衡,就是这个道理。
3.古语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的警示。秋季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加剧秋燥伤肺。
4.
晚上泡脚用生姜好不好?生姜属于发散性升阳的药物,虽然生姜有很好的温中散寒的作用,但是中医养生建议生姜还是不要晚上用。耗阳气,把阳气生发出来,不利于睡眠。5.此外每次姜的食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第四。注意吃姜有禁忌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
1、手脚心发热的人: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导致。但是生姜是属于温补的食物,如果食用的话就会导致津液损耗,阴虚更加严重,还会伴随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2、眩晕耳鸣的人:有此症状的人多是由于肝火过旺导致的一些并发症所致,这类人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过多的姜,相当于“火上浇油”。 3、肝炎病人: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都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加重其症状,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 4、口臭的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时候,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5、便秘人群:便秘是属于一种肠热的症状,如果在食用生姜的话,就会加重病情。6、咳痰较黄的人: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比如风热咳嗽咳痰,都不适合。
眼睛红,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7.三岁以下的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生姜的性主发散,容易损伤孩子真阴,使疾病缠绵不愈。
第五。
很多人吃生姜,却不知道是否需要去皮。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发表健胃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行水、消肿的作用,故“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通常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 有以下几种情况应去姜皮: 1.脾胃虚寒者,或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凉食品,应去姜皮; 2.患风寒感冒时,喝生姜红糖水,此时生姜最好去皮; 3.用生姜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姜皮应去掉; 4.治疗水肿时,不去皮,因为姜皮有利水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