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m.39.net/pf/a_4607175.html
64年前的今天——年10月8日,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
上午,钱学森一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美国到达香港;
中午,跨过罗湖桥,抵达深圳。
从此,他在祖国的大地上大放异彩;而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也因他的归来而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有许多值得铭记的英雄、英才,而钱学森无疑是“超级明星”。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所著的《走近钱学森》,最新修订版近日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字里行间不仅是钱学森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更为“两弹一星”群体画像,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历程。
叶永烈版的钱学森传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说这本书非常适合年轻人?年近八旬的叶永烈接受了北京日报阅读版的独家采访。
下图为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吴有训在北京火车站迎接钱学森。
与众不同之处
叶永烈表示,本书的定位为还原钱学森普通人的一面。“许多书籍的作者都没有见过钱学森,而我与钱学森在年有过长谈,曾在他的麾下工作,写作时眼前不断浮现他的音容笑貌。”
叶永烈采访了诸多钱学森的家人、同事、朋友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对于真实再现钱学森的一生非常重要。
钱学森的一生,如同一部中国的“两弹一星”发展史。《走近钱学森》主要是写钱学森的生平,但是也写以钱学森为主的“两弹一星”群体,正如钱学森本人再三强调的,“两弹一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叶永烈在着力刻画钱学森的形象的同时,也旁及“两弹一星”的统帅聂荣臻元帅,恳请钱学森“出山”的陈赓大将,钱学森的挚友郭永怀,钱学森手下三员“大将”——任新民、孙家栋和王永志……此外,还注意勾画与钱学森人生道路有着密切关联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父亲钱均夫、导师冯·卡门、夫人蒋英、堂弟钱学榘、慧眼识英才的叶企孙、“红色科学家”罗沛霖、“三钱”的另一钱——钱伟长……
书中没有“火箭之父”“导弹之父”之类颂扬性的称谓,钱学森本人也不喜欢对他的赞美。“知识就是力量”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
书中,叶永烈也没有回避种种所谓“敏感问题”。钱学森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他也不得不在“大鸣大放”中与秘书互贴大字报,在“四清”运动中在工厂车间里坐在小马扎上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在“文化大革命”中写《关于空间技术名词统一问题》这样的纯粹科学技术文件时不能不写上一段“最高指示”……
书中也写及钱学森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迷茫。在那动乱的岁月里,他要尽力排除“文化大革命”对“两弹一星”事业的严重干扰,他对一位位专家的非正常死亡表示深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