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傅传浩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达到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控农业病虫灾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作物无污染。

一为什么要提出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被打破。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突破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现阶段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对植保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1-1什么是安全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特点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无公害食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它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是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而设立的一道基本安全线。进入二十一世纪,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江西非常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年江西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有13个,年江西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有8个,如永丰的早辣椒、武宁的青鱼、草鱼、鳙鱼、金牛集团的生鲜牛奶等。年乐安县优质大米、双孢磨菇和清水竹笋等三项农产品通过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年江西南昌确定了在5年内无公害农产品将达到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采取的植保技术措施主要是:(1)病虫发生前,综合动用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等方法,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农药的使用。(2)病虫发生后,及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精确施药,把握安全间隔期,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绿色食品主要针对工薪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是一类安全、优质、营养型食品。江西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个,位居全国八强,绿色食品基地数居全国之首。8年11月份,江西吉水有12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标志。万载的“龙牙”百合为绿色食品AA级。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际绿色需求总量已达到了亿美元。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出口创汇。

有机食品面对的是收入高、生活富裕、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对外贸易的优势产品。江西目前有5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如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大鄣山茶、苦丁茶等。

1-2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现代农业提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使农民获得安全农产品,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出口创汇总量,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其三,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有害物质污染。其四,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是保证人畜健康的需要。

二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中的污染问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最重的防治手段是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因病虫为害每年损失粮食达一二佰亿千克,实施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后可挽回损失达70%。因此,人们把化学防治作为主要手段来对付作物病虫为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大气、水质、土壤的污染,同时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造成食品及人体的农药残留,威胁人类健康。

2-1污染现象

1、污染环境。使用农药无论是何种方法都不可能使全部农药落到目标物上。据观测,在田间喷撒农药时只有10%~30%的药物附着在植物上,其余的则降落在地面上或瓢浮于空气中。而附在植物上的药物也只有很少部分渗入植物体内,大部分又挥发进入大气或经雨淋降落到土壤或水域。进入环境中的农药,经过挥发、沉降和雨淋作用,在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环境要素之间进行重复交叉污染,最终将有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造成对人体的累积性慢性毒害。

2、污染作物,造成药害。多数情况下农药使用是将药物喷于作物面上或其果实上,大量使用农药或高浓度使用农药,使有毒物质对作物的影响超过了作物的忍受能力就会产生作物药害。在果实上沉积药物过多,时间过长,就会使药物在果实中积累。超过允许含量就会影响其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人体健康。

3、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长期使用农药,尤其是使用高效高毒、广谱性农药,杀伤了大量有益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自然控制病虫害的力量削弱。

2-2污染原因

1、使用农药次数过多。据不完全统计,水稻生长期间要使用农药3~5次,棉花生长期用药达14次。农药的种类有数百种,多频次使用农药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2、农药使用方法不当。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出现无系统、单方位、无选择、多频次用药和滥用农药的现象。如防治方法单一,仅靠化学农药,不分主治兼治,任意加大浓度,不分种类见虫就打药,使用高毒农药等等。3、用药不对路,混用不合理。如对病虫识别失误而用错药或用药时期不对,不仅起不了作用,而且浪费了药,并造成了污染。农药混用不合理,不仅影响药效,而且会改变其化学成分,产生药害。4、勿视安全用药。有的用药人员对农药性质、使用方法、操作规程不甚了解,不注意安全用药。在配药、洗药械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在生活水源旁配药、洗药械,用完药的瓶子或包装袋随意乱丢,污染环境,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三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措施

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的目标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相一致,它强调以生态控害为中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广泛利用以物理、生物为重点的控制手段,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最大限度减少常规化学农药的使用。

3-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株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以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1、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作物病虫害最根本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要根据不同作物种类、不同的播期和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用抗性品种,减轻病虫为害。2、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病虫多数在田园的残株、落叶、杂草或土壤中越冬、越夏或栖息。在作物种植前结合整地清除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清除病虫中间寄主,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摘去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或拨除病虫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败叶,减少病虫基数。通过合理排灌来改善田间的水、气条件,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合理施肥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的抗害和耐害能力。3、合理轮作、间作和套种。通过合理的轮作倒茬,可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力,便于作物健身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同时还可以恶化某些病虫的生活环境以及食物条件,达到抑制病虫的目的。合理的间作套种也是抑制病虫为害的措施。如十字花科作物不能连作,可与葱、蒜茬轮作,能减轻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棉麦套种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为害。4、使用无害种苗。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均能携带传播病虫害。生产上常通过无害种苗繁育基地、种苗无害化处理(种苗消毒)、工厂化组织培养脱毒苗等途径获得无害苗,以杜绝种苗传播病虫害。5、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通过地面覆盖物来达到保温、保水,增加土壤有机质,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抗害力和利用覆盖物创造高温条件来杀灭有害生物以及隔阻有害生物为害的目的。如在蔬菜地和大田经济作物中推广应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晒土和覆盖技术控制某些严重的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在生产上,菜地深耕灌水铺膜后暴晒15~20天可预防土传病害;高温焖棚可消灭部分害虫及其卵蛹,还可抑制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的发生等。例如: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适于黄瓜植株生长旺盛健壮的棚室内进行。在准备闷棚的前一天,给黄瓜浇一次大水,次日(必须是晴天)密封温室,将棚(室)温提到45度左右,温度达到43度时开始计时,掌握温度不低于42度,也不超过48度。达到1.5--2个小时后,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慢使室温下降。次日摘除病、老、枯叶后浇一次水,适量追施硫酸铵,隔4天再进行一次闷棚,以后如需要可隔10--15天闷一次。

3-2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热、电、声、温湿度等对害虫的影响作用,并根据害虫的反应规律进行的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包括人工在内的应用器械或动力机具的相关措施进行防治。1、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昆虫对光有趋向性,尤其是对nm波长的光波趋性极强,黑光灯光谱中nm的波长相当丰富,对害虫的引诱效果比日光灯好,而蓝光灯的引诱效果比红光灯好。2、利用色彩诱杀或忌避防治。如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则有忌避性。因此可利用诱捕黄板、黄皿进行诱杀,兼防蚜传病毒病;利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作大棚作物覆盖、围边材料,可达到忌避蚜虫的目的;又如棕黄蓟马对蓝色有趋性,在作物株行间悬挂蓝色诱杀带或诱集板诱杀,可达到防治目的。3、利用害虫趋化性灭虫。如蝼蛄对香甜物质,种蝇对糖醋和葱蒜叶,棉铃虫和烟夜蛾对糖蜜等有明显趋性,可利用糖、醋、蜜等进行诱杀;可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在菜田集中堆放诱集蛞蝓等。4、防虫网的利用。防虫网是人工构筑的隔离屏障,把害虫拒于栽培网室之外,达到防虫除害的目的。以色列、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及我国台湾早已普遍应用。我国大陆是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引进推广。防虫网是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菜园覆(围)盖防虫网,基本上能免除蝶类、螟蛾类、夜蛾类、叶甲类、蚜蝇类等多种瓜果菜害虫的危害,可控制由害虫传播的病毒病的发生。同时,还能遮光调节温湿度、防霜冻以及抗强风暴雨的袭击,保护天敌昆虫等。北京等地试验表明,罩网对蔬菜害虫防效显著,对虫传病毒病也有良好防效。蔬菜罩网生产一般每茬可减少喷药4次以上。5、套袋等阻隔方法的应用。在果树幼果期套上1个特制的纸袋或膜袋,使之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处在1个特定的小环境保护中,避免遭受病虫为害和农药、尘埃等污染。果树上涂胶、刷白可防治果树、林木多种害虫下树入土越冬或上树产卵为害。

3-3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遭受危害和损失的方法。其具有对人畜、生态环境安全,不杀伤天敌,无污染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等优点,在有害生物的安全控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病毒治虫以及其他有益生物、自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的利用等技术。1、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很多,全世界引渡成功的天敌已近种。我国现已实践应用、能大量繁殖的天敌昆虫有:寄生性种类如赤眼蜂、平腹小蜂等;捕食性种类如草蛉、瓢虫、捕食螨及农田蜘蛛类等。保护自然界天敌要创造天敌昆虫在自然界繁殖的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使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人工大量繁殖天敌等。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细菌、真菌、病毒、拮抗性细菌、益菌等种类的利用。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杆状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CV)和拮抗菌等,对玉米螟、稻纵卷叶螟、粘虫、菜青虫、棉铃虫、小菜蛾、松毛虫、甜菜夜蛾、蚜虫、茶尺蠖及青枯病等虫、病均有致病或抑制作用,生产应用上都取得良好的控害效果。田间试验防效一般达70%~90%,甚至%。3、农用抗生素类制剂的应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加收米)、农用链霉素等已广泛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农作物病害,井岗霉素一直是防治纹枯病的主导产品。后来相继出现了阿维菌素(齐螨素、杀虫丁、爱福丁、虫螨克、阿维虫清等)、农抗、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武夷菌素、新植霉素等及其制剂,并在生产上不同规模、程度得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其中,阿维菌素应用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的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斑潜蝇和蜱螨目的螨类等多种害虫效果显著,持效期达7~15天。4、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高效、无毒、选择性强、防治成本低、使用简便、无污染及不伤天敌等优点。性诱剂已成功应用于害虫测报、迷向和诱杀,国内已开发出多种昆虫性诱剂。如吉林省用玉米螟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单盆诱蛾量超过20W黑光灯诱蛾量。5、植物及其制剂治虫的应用。常用治虫植物有烟草、大蒜、苦楝、鱼藤、皂角、闹羊花等10多种,相应的制剂有烟碱、鱼藤酮、印楝素、大蒜素、苦参碱制剂等,对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6、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基因工程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对昆虫杆状病毒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逐步认识,开展了昆虫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即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毒素基因重组到病毒的基因组中,以达到增强毒力,扩大宿主范围,克服野生型病毒的先天不足的目的。7、生物除草。慎重地利用寄主范围较为专一的植食性动物或病原微生物,可以将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杂草种群控制在经济上、生态上或美学上可以允许的水平。8、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水中浮游物和底栖生物养鸭,既保证鸭子生长,起到除草、灭虫、净田的良好效果,又具有过腹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稻鸭共育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节省成本,并有利净化农田生态环境,是开展有机水稻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

3-4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预防或减轻对环境污染

在农作物有害生物控制过程中,为了有效、及时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采用化学农药仍然是重要的手段,尤其在害虫暴发或病害流行时,没有化学农药是解决不了问题。但在使用化学农药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合理,才能预防和减轻对农产品、环境和人畜的毒害与污染。

1、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选择农药品种与剂型,以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选择使用与环境相容、友好的新剂型,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性粒剂、展膜油剂和撒滴剂等。二是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以达到满意防效和减少农药用量与瓢移污染。尽可能采用种子处理,提倡种子包衣、颗粒剂深施、机械喷雾等。三要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以减少用药次数,减缓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的产生。四要将其纳入综合防治体系,充分发挥其他措施的作用,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附:(1)禁止使用下列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杀虫脒、氰化物、磷化铝、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甲拌磷()、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内吸磷()、苏化、杀螟磷、多效磷、磷胺(大灭虫)、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克百威(呋喃丹)、水胺硫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甲基异柳磷、三氯杀螨醇、涕灭威、灭多威、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砷制剂、溃汤净、五氯酚钠等

(2)优先使用下列生物农药:Bt乳剂、阿维菌素、白僵菌、灭幼脲、吡虫啉、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扑虱灵、杀蚜素、杀螨素、微孢子虫、杀灭菊酯、川楝素、苦参碱、农抗、多抗霉素、武夷菌素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公主岭霉素、木霉菌制剂、胶霉素、土霉素。

(3)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杀虫剂: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辛硫磷、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溴氰菊酯。杀菌剂:百菌清、多菌灵、恶霉灵、甲基硫菌灵、三环唑、三唑酮、拌种灵、萎锈灵、腐霉利、代森锌、乙烯菌核剂、霜霉威。除草剂:丁草胺、禾草丹、灭草松、氰氟草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

2、预防或减轻农药污染。目前主要的预防或减轻污染的技术有:一是认真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格遵照农药残留标准和作物的安全间隔期,把农药与环保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二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抗病虫品种与生物防治等的综合作用,把农药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三是积极开发与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农药新品种,特别是生物农药的研制与推广。在农药生产中要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制剂质量,充分发挥农药的有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四是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使进入到环境中的农药得以快速降解,减少残留。五是利用不同作物种类对不同农药的吸收能力,采用避毒措施和进行去污处理,以减少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四绿色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控制技术措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无论控制速度,还是控制效果,均不及化学农药,使用上往往需要有长远、全面的眼光,有时还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但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绿色控制技术必将为大众所接受。多种技术协调应用,也一定能发挥其应有效力而造福千秋后代。

作者简介:

傅传浩,男,江西泰和县人,现为泰和县沙村镇高级农艺师。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6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