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医院始建于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医院,是湖医院、长江大学医院、医院天门分院,医院、医院医疗联合体单位,湖北省中医联盟和武汉市城市圈中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医院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医院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年,医院医院,重新组建医院并挂陆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形成一院两区格局。医院总占地70余亩,业务用房面积9万平方米,(十四五规划床位张,其中养老床位张),截止年底,拥有在职职工余人,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专技人员85人,中级技术人员余人,硕士研究生44人,年门急诊30万人次、出院3.1万人次、手术台次。

王传明

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医师协会理事、湖北省中医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督导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编委、《湖北中医》杂志编委、天门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天门市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委等。

主编出版了《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医学影像分册)、《中医养生辑要》等二部专著,编审了《中医名师程为玉薪传》;“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荣获第五届中国烧伤创疡进步叁等奖;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个,《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整理研究》被湖北省卫生厅列入—年度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课题计划,年6月通过了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研课题验收(鄂卫生健康中医药科研验字〔〕17-XXX);获天门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天门市科研成果八项,发表专业论文和管理学论文数篇。

肖少雄

党委副书记、院长、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门市政协委员,天门市十佳医生、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天门市医学会针灸理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委会常务理事、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针灸学会理事,从事康复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中药、针刺推拿、小针刀、微创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复杂难治性疼痛疾病,对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独到见解,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医院/领导班子

医院荣誉

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爱老敬老文明号”、“国家公共医院”、“医院”、“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药品质量管理信得过单位”、“医院”、“湖北首批价格诚信单位”、“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履职尽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计生行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首届“医院”、“天门市十佳满意单位”、“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宣传片

名医名科

拥有湖北省中医名师1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1人,天门市知名中医5人;省级重点专科四个(康复科、妇产科、脾胃科、肛肠科),康复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和培育单位,妇产科为国家级专病协作组(中医妇科盆腔炎协作分组)成员单位,心血管科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诊疗质量监测基地。医院专科齐全,中医特色浓郁,设备设施完善,诊疗技术在同级医疗机构领先,开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0余个。配置有核磁共振、64排层CT、16排及双排螺旋CT,拥有碎石航母(EMS)、大型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四维彩超、新一代电子胃镜、结肠镜、支纤镜、肛肠综合治疗仪、电视腹腔镜系统、生化流水线等先进诊疗设备余台件,同时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层流手术室和设备先进的ICU、CCU多功能重症监护室。医院建有名医堂,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引进精品饮片质量、药效好。同时为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引进了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出的“清热利咽糖浆”、“双叶止咳糖浆”、“归柏调经止带糖浆”、“治疼丸”等中药制剂产品,疗效好、价格低,深受患者青睐。康复养老中心设在陆羽院区,中心依托中医资源优势,在我市率先提出“医疗+康复、医院+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病后康复、健康管理,就医保障等一体化养老服务。

抗击疫情纪实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英明决策及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了这次疫情阻击战。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一行到医院医院复评和疫情防控工作

在这次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医院既承担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工作,也是全市唯一一家非新冠肺医院,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医院党委和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陆羽院区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治愈出院余人次,中药参治率%,临床疗效显著。医院还承担了全市防控单位的预防性中药的熬制与配送,最多的一天达副。湖北省政府副省长杨云彦莅临我院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主院区,在急诊病人增长5倍的情况下,医院调配高年资医生冲锋在前,医院妇产科一个多月就分娩了1多新生儿,均母婴平安。此次应对疫情,进一步说明,医院在发挥中医药优势及综合服务能力、管理能力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医院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医院院感办李霞同志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医院党委获得湖北省抗疫先进集体、院长肖少雄同志荣获全省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医院建设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近年来,医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为抓手,狠抓党建工作,组织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及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卫健委等上级医院党的建设等相关文件精神,医院工作的全面引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院党委的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医院建设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引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引导和日常管理。

医院党委在“十二·五”期间确定了“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发扬“传承、求精、诚信、奉献“的院训精神,年成功创建医院。在此基础上,院党委审时度势,通过调研,医院实际,擘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医院改革发展的方向,为医院进一步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党的建设工作为引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改进作风建设,加大纪检监察的督查力度,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主旋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为抓手,从科室建设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护理管理、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事管理、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医院现代化发展。通过文明创建工作、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党建及文明创建齐抓并举的良好态势,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

人才培养,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医院在“十三五”规划及年度计划中,按照医院标准,医院实际,合理配备中医药人才,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全方位吸纳人才、培训人才,具体落实中央、省、市中医药政策,医院中医人才队伍及高学历专业人才储备。近5医院引进中医类别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40余名。医院一是加强了管理人才培训,二是加强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三是积极推动名老中医师承教育,四是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五是认真落实医师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医院为加强临床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素养,医院“经典”大赛并参加省学会竞赛、湖北中医联盟的中医技能比武,不断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及临床科室危重症救治能力。医院作为湖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一道,培养中医住培人才,年在湖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中,医院参考学员取得全省最高分及人均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近年来,总共为本院培养中医全科医师4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50名,他们均已成为科室业务骨干,有的还提拔为中层干部。通过人才培养,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青年医师脱颖而出。

提升能力,科室内涵建设不断增强

医院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要求,医院实际,合理设置临床科室,规范临床科室命名,门诊病区及急诊区域设置合理,科室人员结构严格按照规定配置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及学术(学科)带头人,遴选确定科室学术继承人。医院组织各科室按照科室实际确定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科室至少确定3个病种诊疗方案及2个病种临床路径,按照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开展中医诊疗活动,通过总结分析,不断优化,各科室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本专科继续教育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使之能达到提升科室临床服务能力标准。在各科室内积极推广专病专方及经方验方使用,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理法方药及辨证论治。在临床科室管理中,认真开展科内业务培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及手术病人术前讨论,提高住院病人各治疗阶段的中医参治率,各临床科室中医药参治率达%。医院通过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社“杏林星火计划”平台,选派院领导、临床及职能科室主医院培训,如北京(针灸)、天津(院长论坛、康复)、医院(中医护理)、医院(糖尿病)、医院(脾胃病)、医院(妇科)、医院(眼科)、医院(儿科、妇科)、医院(管理)、医院(康复)、医院医院(骨科)等。全院所有临床科主任和技术骨干均参加了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中医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临床科室管理、教学查房等措施不断加强,充分利用中医诊疗设备及特色服务,使本专科中医药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院的急诊及病区中成药处方,饮片医院标准。

重点专科,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

医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坚持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重点专科在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设备更新、医疗应急管理及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加强重点专科在人才、设备、技术及科研教学方面投入,持续改进中医重点专科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加强临床应用,认真开展重点专科学术传承。十二五以来,医院在原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协作单位及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脾胃病科、妇科基础上,积极申报建设市级重点专科,争取实现市级重点专科全覆盖,以此推动省级、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重点专科临床疗效研究,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药事管理,提高中药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医院各项药事管理制度,对临床使用的中药饮片品种及供货公司进行遴选,确保了饮片质量和供应。医院制定了中药安全性检测管理制度和中西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药事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处方质量督查,中药师和临床药师每月对临床使用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将用药合理性及抗菌处方(医嘱)专项点评作为处方点评重点,结合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原因,加强整改,不断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医院建立有标准化的中西药房、中药制剂室和中药煎药室,并不断充实中药品种,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现有常用中草药品种近个,中成药品种余种,配方颗粒近种。医院生产有“清热利咽糖浆”、“消炎镇咳1号糖浆”、“治疼丸”、“宁坤糖浆”等中药自制制剂。根据医共体建设要求,医院制剂目前配送到多个乡镇卫生院临床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科研教学,医院办院方向转变

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鼓励临床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及继续教育,在医疗业务发展的同时,逐步过渡到医教研协同发展。医院出台鼓励临床科研及继续教育的管理规定,对科研论文、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项、优秀论文奖项实行与政府部门同奖,科研课题立项与上级部门经费同步支持。鼓励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医师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及临床技能培训、比武,在各临床科室形成良好的科教氛围。近医院临床科研论文数量逐年提升,获得省厅科研项目立项7项,十三五期间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1项。医院是湖北省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协同基地,与医院一起培训中医住院医师总计62名,参加结业考试的学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医院加大力度,医院合作,争取省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医院还注重师承教育,各临床科室确定学术带头人及学术继承人,开展师承学习。学员定期跟师门诊,撰写学习心得,老师查房指导,逐步形成学术传承的良好氛围。

文化建设,筑牢中医特色文化根基

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医院中医文化建设指南》等文件精神,医院中医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科室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医院文化建设。医院制定了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确定了院歌、院徽,明确提出了“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的医院宗旨,确定了“传承求精诚信奉献”的院训,将“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及“病人至上,爱岗敬业”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医院印制了员工手册,成为全院职工的文化读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宣传表彰各类优秀员工,在医院抬头可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医务人员中崇尚“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最大限度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医院的凝聚力。在这次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我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霞同志获此殊荣,并到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医院在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如在宣传栏介绍疾病传染病防控知识、公益健康知识,在大楼内墙上、科室内绘制古代名医图,在门诊大厅、走廊悬挂、张贴中医中药的科普知识、名医名言,候诊区和病区、药房走廊结合科室特点悬挂中医药展板,向患者普及中医药和预防保健知识。医院还在陆羽院区建设文化长廊,宣传普及中医基础文化知识。医院在醒目位置公布投诉信息渠道,各科设立了意见簿,加强医患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妥善处理医疗投诉与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特色更浓郁

医院高度重视治未病工作,在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部署治未病服务内容,发展目标明确。科室区域布局合理,服务面积1平方米,面积满足业务工作需要。设置有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和健康宣教区等功能区域。医院一级科室,服务对象以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和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7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