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福娃娃幼教”,收获无限成长。
杨降先生
的家教经
《光明网》曾经刊发过一篇有关杨降先生的家教文章《杨降之父杨荫杭: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似曾读过,最近,在朋友圈又看到这篇文章,感触很深,提笔拙文,以飨朋友圈。
《杨降之父杨荫杭: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开篇,以杨降先生为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我学习还算努力,但成绩并不优秀。那时候我半开玩笑地问过我的母亲(虽然当时叛逆的我并不怎么听其意见):“是不是很希望我考第一?”母亲也很应景地没好气的回答:“无所谓”。
这在当今相当一部分父母看来,是很不称职的回答,一般情况,孩子说出这番话来,其父母该是多么的高兴,也会顺势而为,加以引导。好多父母都期待孩子学习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相当一部分父母经常给孩子说:”你只管搞好学习,其他的什么事都不用你管。“
这实在是一个灾难性的误区,与杨降先生的父亲的教育理念简直是相差千万里。杨降先生的父亲,反对添置家产,认为家产会成为自身发展和孩子们进步的羁绊,家人都会成为家产的奴隶。看到一些纨绔子弟无所作为,他会痛心的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现成为”吃家当“(应该就是现在的啃老族了),使他成了废物,也使他不图上进。
现实中的”吃家当“何其多,巨婴式的啃老族比比皆是,好多父母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爱,鼓励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切就好,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什么情感、心理、精神成长等,在这些父母看来,只要学习好了,一切就解决了。殊不知,最后培养出来可能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啃老族或者巨婴。
杨降先生与
父亲杨荫杭先生
杨荫杭对杨绛等人明明白白地说过:“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能够自立。”杨荫杭还主张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获,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灵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杨荫杭是近代知名学者,翻译家,文学家,他的妹妹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可谓是大家云集的家庭,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才真正懂得教育孩子,什么才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有偿劳动教育”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杨荫杭先生专程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有偿劳动“项目。
杨家搬入“安徐堂”后,修葺了一套较好的房子,前前后后的破房子还没拆尽,阴湿的院子里,只要掀起一块砖,砖下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鼻涕虫(软体动物,像没壳的蜗牛而较肥大)和蜘蛛。
杨荫杭要孩子干活儿,悬下赏格,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
在杨绛看来,这种“劳动教育”其实是美国式的鼓励孩子赚钱,而不是教育“劳动光荣”。杨绛上学周末回家,发现她的弟弟妹妹和因病休学在家的三姐都在“赚钱”,小弟弟捉得最多。
可是这种“物质刺激”很有效,不多久,弟弟妹妹把鼻涕虫和蜘蛛都捉尽。
杨绛对这种“赚钱”方法并不感兴趣,她像她的母亲一样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漠。正是家庭里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培养了杨降先生姐妹们独立自主,谦卑为怀的好品质,在一般人看来,杨降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什么事都可以使唤他人,可恰恰杨降先生一生非常自律、自立、自强,自己能做的事,从不打扰别人。
杨降先生与
丈夫钱钟书先生
一个人的独立能力,源于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而自立源于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父母是否舍得”用“孩子,即让孩子喜欢做家务,爱上做家务。一个孩子的责任心、自立能力均来自童年时期,自己的事是否自己做,他人的事是否帮着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相关能力。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独立,只有独立,才能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走得远,飞得高,成功和幸福的持久!
世纪文豪
杨降先生简介
堪称世纪文豪的杨降先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岁出版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岁。
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