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509117.html
章节提示:民歌、闹社火、鼓乐、庙会及迷信传说、年俗文化、婚俗丧葬、仰韶文化陈家大院贾家院落和庙沟崖窑、其它民俗和娱乐、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传承民俗文化。(文章中照片不分先后)
四、马王庙会及迷信文化传说
贾大峁震天宫庙(原马王庙)
贾大峁有马王庙,供奉马王爷,后传马王爷封官晋升为震天宫,改为震天宫庙,现为榆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按村里祖辈和马童传言,贾大峁马王爷前身本名马维胜,山西绿叶岔人,生前是一个平事,36岁时在大年三十得病去世,神灵念他生前修行好,善待穷人,替人禳灾去病十分热心,就收留下在殿堂办事,修行一千余年才上天拜官封神为马王爷马元帅。另依据《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说他本为灵官马元帅,是如来佛身边的至妙吉祥,不知是菩萨还是罗汉?曾三次显圣,因为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教义,罚他下凡,以五团火花托胎于一马姓家,生下后三只眼,母亲就叫他“三眼灵光”。马灵光生下三天就会打架,为除水孽杀了东海龙王,因偷了紫微大帝的金枪而被杀,第一次显圣结束。灵光又寄灵于火魔王公主为儿,出生后左手有个“灵”字,右手有个“耀”字,故又名灵耀,开始了第二次显灵,他拜妙乐天尊为师,学得“风雷龙蛇首驱鬼安民”之术,神通广大,玉帝让他掌管南天事,并赐琼花宴,宴会上金龙太子惹恼灵耀,他火攻南天门,大败天将,大闹龙宫,走投无路,只好投胎于鬼子母,第二次显圣结束。鬼子母有个儿子,民间称“送子观音”,马王爷第三次出世后为救母,入灵台、步地狱,还同齐天大圣大打一场,最后由玉帝调停,让他当了真武帝部将,民间对他极为虔诚,凡有“妻财子禄之祝,百叩百应”,可见马王爷的神通。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为庙会,会期三天,庙会期间一般有大戏一两台,此时香客云集,四乡八村赶会的人络绎不绝,会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临路边摆满了各种货摊和小吃摊,叫卖声不绝于耳,空闲地段摆放了儿童娱乐设施,喇叭刺耳,吸引小朋友们光顾,三天会期贾大峁人也沉浸在欢乐愉快当中!
马王庙会风俗有抬神楼祈雨、问事却病禳灾、打卦等形式,说起祈雨还有一个早几辈子人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时间也早了,大约在二三百多年前,贾大峁山头贾家人刚来这里不久就修起了马王神庙,庙建起几年,遇上连年大旱颗粒无收,芦河也几乎断流,农人吃水也成问题,百把十号人的小村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好在离怀远堡近,朝廷不时发放一点赈灾钱粮免强度日,这样贾大峁马王庙前就成了附近一个钱粮发放点,村子也就有了知名度,怀远堡赈灾粮官就把赈灾情况记录下来,一有朝廷派下来的官员检查,贾大峁离堡近就成了首选点,引起官府重视,贾大峁也就在官府里有了名气,成了西南乡有影响的村,历史记录上就有了西南乡贾家大峁地方等十二村,贾大峁位列第一就来源于这是一处赈灾点,村名也就记载在《榆林府志》和历代《怀远县志》里。虽然有官府赈灾救济,但受灾人多,四乡八里都受旱,一天就有一个人说他放羊时蹲在山畔上,突然看见有一条大蛇蜿蜒爬在大石畔上,
听老辈讲庙沟打蛇精就在此处(拍摄于庙沟)
堵住沟里水流,时进时出,一时乌云密布上下翻腾,天昏地暗,好生怕人,吓的连羊也不管了,赶紧跑回来,这一下众人就议论起来了,大旱几年,本就疑神疑鬼,有人看见了这一幕更确信了一定是蛇精作怪,阻挡了龙王出动,以致天旱无雨。村人集中起来商议了对策,决定抬马王神楼,拿着土炮赶蛇精,从庙前抬起,过背庄下山畔到沟里,炮打蛇精,一时炮声震天,但凡精灵类的东西都有文武之分,蛇精相当厉害,炮打不动,反而搅动的天昏地暗,马王爷虽有本事,可无兵器,纵有三头六臂,也降不了蛇精。众人觉得一物降一物,不得已请来了邻村李兴庄三官爷相帮,谁知三官爷鞭棍相加也无济于事,又把另一个邻村九道峁灵神将军爷等七支楼子一齐请来,下沟里炮响连天,这才好象把蛇精尾巴打伤了,仓皇而逃,当天夜里开始有雨,下了一天一夜,甘霖普降过后百姓欢呼,有人上山发现在老庄墕榆树上有蛇血,似乎蛇精受重伤在此休息过。又过七天,本村遭遇冰雹侵袭,有人说是蛇精报复。此后村里太平无事,村人有感龙王,在沟里建起了一座龙王庙,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在庙沟畔立了一块小石碑,上写:“河伯将军之位”,时时敬奉(河伯即是河神),河神一般立在河渠边,只所以立在庙沟畔,是这里既看到庙沟流水,又看见芦河旋弯处,两处一览无余,有河伯将军在此把守,保平安无事。沟也称庙沟或龙王庙沟,至今龙王庙遗迹仍在。庙内墙壁、拱顶壁画精美,画面是龙王治水管水情形,尤其是建筑左右檐下各有一块砖雕,雕工精细,祥鸟花草栩栩如生,周边庙宇唯此一处,难得多见。
庙沟龙王庙遗址龙王庙左右檐下各有一块砖雕,雕工精细
庙沟龙王庙遗址(庙内还存有残壁画如上图)
还有一个金鸽子的传说:贾大峁阳石沟口原来有一整块大石头,周长有十来米,通高有七八米,外形酷似一石狮子,旁边还有一块大石头象鳖,开两只眼。形似石狮子的上半部有一处一米见方的神龛,供奉着龙王爷牌位,究竟是什么时间修成的没人能说清楚,传说此石年年往高长,当时遇上时分节令还有人上香,后来有南蛮人(或鞑鞑人)听说此处有惊天之宝,寻访到此,巫师说大石中有一对金鸽子,准备挖宝贝,可他们挖一寸大石就长一寸,始终探挖不到,南蛮(或鞑鞑)人惊异,就施法破坏,在大石上部凿出了神龛,盗出了金鸽子,安放了龙王牌位,大石头就不长了,金鸽子也被他们拿走了。有一天夜里沟里跑出来一只狐狸,上神龛叼走了龙王牌位,送到了龙王庙中,至此这块大狮石就没了灵性。这块巨石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上面的神龛朝南,一般人也不敢上去,有一年夏天有陈家俩个娃娃,站在大石狮膝盖处,见神龛处有马蜂窝,就往上仍石头砸蜂窝,马蜂倾巢出动,把陈家娃娃脑袋虰蛰肿胀得成了皮球,好多天才好了。那个石狮子应该是很有些传说故事,八几年陈尚均把狮身打掉,在上面盖房,庄人都议论纷纷,说石狮子仙气很硬,怎敢在上面盖房,有老者说火焰(陈尚均小名)命硬能克住。就把这块巨石破坏了,令人遗憾!
老辈讲阳石沟口金鸽子的传说就在此(拍摄于阳石沟口)
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是好日子,方达周围善男信女有事祁求神灵,马王庙上彩灯流光溢彩,经常有活动。正月初八庙会上有顺星和小孩过关仪式,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震天公神灵一定要到所在神会的,龙抬头,农人开春在即,问一下五谷杂粮宜种情况,指点农事。
五、年俗文化
中华民族人文风俗传承五千年,贾大峁山作为黄帝部落的一部分,不论今天在这里的人来自那里,都是炎黄子孙,风俗大同小异。
进入腊月,年味就浓了起来,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饭,腊月二十过后要准备年茶饭,过去似乎哪天做什么还有个日子,现在没定律了,根据自己方便安排。家家户户忙碌起来,杀猪宰羊,推磨压碾磨麦子蒸馍馍、滚黄米压年糕,磨豆桨卤水点豆腐,剩下豆浆水刷炕刷墙耐磨光滑。接下来漏粉打浆子,瓜梨子盛上粉浆,站在滚水大锅前,摇撒一缕缕粉浆细线下到锅里,一下就熟了,急忙捞出放进冰块大盆中,稍凉捞出挂在椽子上,要够一年时分八节吃。蒸糕有讲究,急燥不得,困难年代不象现在,不是精糜子糕,要兑一半黄玉米面,碾上压碎的面,洒上稍许水,细细地揉开,等蒸锅冒气了一层一层慢慢撒,撒快了蒸不熟,起圪瘩,撒慢了有时水份大,吃起粘牙,说白了蒸糕也是一个技术活,得有经验。蒸馍也是白面、玉米面兑在一起,只是蒸馍兑白玉米面,兑黄玉米面就成了铜锤,怕人家笑话。蒸馍也要蒸成几瓣开花的,不开花的面没发起,不好吃。不管蒸糕、蒸馍、做豆腐、漏粉,总要做好一大锅,叫上本家亲近人和帮工的吃上一顿。此外还要炒熟米,釀浑酒,生豆芽,除过这些,其它东西要准备足,冻起来够正月吃,这才显示出这家人的富足厚道!有讲究,正月里不生造吃食。
腊月二十三送灶马(神)爷,这天得吃点好的,祁盼灶马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保佑这一家人一年丰衣足食,也有心细人家在土神位粘点糖,意即堵嘴封口,让灶马爷只说好,不说坏。
顺便提一下,困难时期,调味品也是稀缺东西,由国家调配,一般只两样,大料、花椒,年底了由公社分配到大队,大队再到小队,放在饲养室炕上,用秤分开,一家一户来人拿走,一年只一次,那时候人们也不计较三钱高两钱低,多打发娃娃去饲养室取走,到了煮肉这一天捣碎研末细箩装入大瓶储存,平时省吃俭用,要平衡够一年用。
二十八九糊窗子、贴窗花,窗花是早已剪好的,颜色是五色纸,也有黑色的,白纸剪下用煤油灯烟熏黑。窗花形式多样,有花草、动物类的,也有风景图案类的,比如鱼戏莲花、蛇盘兔及十二生肖图案等,取主人所好,邻近的人剪好窗花相互交流,互评长短,也相互交换。贴窗花一般是婆姨女子的事,一人在窗外,一人在窗内,相互配合粘贴,稍有不慎麻纸就破了。贴窗花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窗户大都改成了玻璃窗,贴窗花也似乎不协调,买现成的贴几个福字省事,只偶尔还见个别有贴窗花的。
到了大年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得上坟祭祖,早饭前就开始准备香、裱,用纸钉打麻纸,打麻纸也有讲究,一般是四钉五行,用一根硬木棒,选榆木或枣木硬一些的合适,不能用铁斧子打,打的时候也要掌握轻重,打重了纸烂了,打轻了麻钱印过不了几层,费时,老辈人讲究,一叠一叠慢慢打,打过后用一根小木棒或纸钉压在麻纸上旋几旋,纸就一层层散开了,焚烧时方便,现在的年轻人图省事,三匹二马打几钉,或者是直接买了机器打好的纸了事。
祭祖的祭品也要品种丰盛些,烟酒茶水果必备,猪羊鸡三牲齐全,三牲是将猪羊鸡肉切割成一些小块,不用任何调味品,只用锅子稍浸一浸,或放热锅中腾一腾,俗称浸三牲。再就是要准备献食子,做饭时主妇会特意准备与平时不一样的四个馍馍,也有人家讲究,蒸成花式,点红点,也准备一些糕品、蛋糕、饼干等。吃过饭家族的人相互吆喝集中在一起,每家至少去一个人,老老少少一起去祭祖上坟。
上坟也有先后次序,一般先到老坟,然后逐次到各家各户新坟。每至坟盘前,先到土神位焚香点裱祭土神爷,喻意是疏通关节,做什么要经土神爷同意,未经土神爷批准,即使焚烧祭奠了的用品也没用,都被土神爷挡在外了。家族的人先集中在一位老祖先祭桌前,一般在祖父、曾祖父桌位前烧麻纸,然后分别行动,有的放鞭炮,有的摆祭品、撒献食,边撒边念叨:老家老亲都吃。焚纸的人每到一个坟头烧化也念着逝者的称呼,让寻钱来,都给烧下来了。也有会说的安顿:烧的多,给其他人分支一些,让都过好年,然后嗑头。焚烧纸也要慢慢一叠叠烧,不能挑拨的散了,不然到了冥界不好整理,冥界银行也不给兑换,曾有人家烧纸把纸抖得七零八乱,事后提倒人说烧下去的纸都成了碎片,用不成,至此贾大峁山的人烧纸很注意这一点。敬酒、献茶一应程序都得有。这样祭完祖坟祭新坟,座座都得去。家族中有人考虑周全,坟盘外埋着无着落的人,要打发人专门下去烧纸,贾家坟盘外埋着过去的一位长工老迟,每到祭奠日子,总要有人下去烧化祭奠,不使他成为孤魂,体现了关照之情。有路远的亲人需祭奠的,走到一个高处跪下,划一个圆圈,将纸烧在里边,祭食也放圈里,说明是给某某某的,这样其他的孤魂就不会抢了。
上过坟回家就是贴对(春)联,也有后贴的,根据天气和自家时间,但必须在年三十傍晚前贴上。早些年对联请人写,庄里有贾君前、贾君海,家族中排行老二、老三,人称“二先生”、“三先生”,他俩毛笔字写得好,文化底蕴丰厚,服务也周到,过年前几天就是忙着替人写对联,大小对联一气呵成,村里没多少文化的家庭,拿上红纸,一起吆喝上几个人:走,到“二先生”、“三先生”家写对联去。年轻人中也有人自己写,但书法不敢恭维,只是不求人罢了。写到这里记起一则故事,七十年代末有一年在贾治耀家写对联,写到奋宏家,治耀说奋宏多年没生个男孩,得写副对联召唤一下,我(鹏虎)即兴胡编了上下联:春春春春来过春节、虎虎虎虎年得虎子,横联记不得了。第二年就是虎年,奋红果然得了第一个儿子,治耀至今还常常提起这事。过去贴对联也有些讲究,一般人不注意,先要给土神、天神位贴,土神按迷俗是一家之主,看护门户的,理当先敬它,对联很小,上下联语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横披一家之主。天神位上下联是:天地生元气,神明顺吉人,横披天地三界。贴完再依次是大门、正窑门,接下来可以不分次序了。可不能忘了窗棱上还要贴个红纸长语:有姜太公在此,百(保)无禁忌大吉大利!过去上窗户上常有古语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现在人都买了现成的,这些联语很少见了。其它地方也得贴,碾、磨是青龙、白虎之位,猪羊圈膘肥体壮,牛马棚六畜兴旺,还有井位、厕所分别是源水流长、讲究卫生,大门外有树或电杆,贴上出门见喜。
贴完对联洒扫庭除,干净整洁,老少人们也得刮胡剔头剪发,图个清清历历过大年。
大年三十早上要放开门炮,年老人没瞌睡,起来早,六七点钟光景一家一院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图个开门吉利。
接下来准备早饭,过去是滚粉汤,炸油馍馍,煮肉、烧丸子也多在这一天,现在年茶饭随意,各家各户吃喝也不尽相同。
年三十的晚饭,困难时期品种少,捞上一盆大米掺黄米的两米饭,多数人家还吃不上,得和有稻地的亲戚换才行,多数捞,不蒸,捞,汤也有了,有猪羊肉,烩一点菜就算富足丰盛了,这些年家家每每,花色齐全,少说也得准备七八个,有些菜名字也叫不上,猪羊肉也不稀罕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个团圆饭,幸福美满!
吃过饭,在大门里垒一个炭火塔,或是架一个树墩子,天黑时点燃,有讲究的人家还要掏些冰块砸烂,撒在院子,大门口放一口铡刀,迷俗讲究,但凡鬼魅有火塔、铡刀就不敢进来,即便进来,踏响冰块不是滑倒就是让人听到,立马驱出门外。
有老人讲究,乘着炭火,拿马勺拘炭火,倒醋名曰“打醋炭”,窑里房外熏一圈,既避邪又卫生。
傍晚时分,山川大地炮声隆隆,烟花绽放,五彩斑斓,芦河川照耀如同白昼。
六七十年代,炮仗只供销社经销,品种稀少,鞭炮也就是吧吧鞭,都是小盒装,一家人买上个一盒两盒的,娃娃们舍不得一下放完,一个一个拆下来单独放,能放好几天,光景好的人家买上几个两响炮就更了不得了,有个别处捻子不响的炮搬成两半对在一起,中间用洋火一点,相互冲击,叫冲屁捻,娃娃们乐此不彼。更有大一点的孩子,用自行车链条、镙帽、铁丝、皮筋等材料制成火药枪,装上火柴头,一扣扳机,呯的一声,玩得更有层次。有些村干部训练民兵私下里藏了几颗子弹,三十夜里打上几枪,响声刺耳(年前后,好象审判过“一贯道”分子那天,给民兵们发了枪,枪是五花八门,长短不一,后期收回换了半自动步枪,到七十年末期枪支全部收回。年前后民兵们大年夜还要巡山照电杆,防止坏分子破坏)。更有胆大的后生,用开山炸石的土炸药装上雷管引信,包上牛皮纸捆成一包或装在玻璃瓶中,放在野外点着,一声巨响过后,爆炸声轰隆隆响彻山川。有一年在庄里近处放,把一户人家土窑震裂了,事后起了杯葛,纠缠了好长时间。
晚上守岁,家族亲近的人聚在一家辈数年长的人家里,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啦话喝烧酒,小年轻们打扑克玩耍,婆姨女子们看联欢晚会,各有乐趣。啦话话题家长里短,一年收成,包罗万象,正月拜娘舅、走亲戚需要集体行动带礼品,或是启发结婚新人的,也多在这场合商定带礼品的轻重或启发新人的标准大小,有时为这还起争执,仰或不欢而散。喝酒玩乐的形式也多样化,有打百分、打老虎杠子见输赢喝的,有摇点子比大小喝的,酒到兴情处,有唱酒歌喝的,如:叫声大哥哎你是听,我把这美酒表也表分明伊呀呼哎,美酒本是五谷精呀呼哎,杜康踩曲把它造么伊呀哎,我端起美酒三杯杯哎,请你把它饮个尽,先暖肚子后暖身呀呼哎……,到了唱酒歌阶段,一般酒场已尽尾声,喝酒的人多数醉眼朦胧,更有人东倒西歪,胡话连篇,显然醉了。
午夜交际,山川再次炮声连天,此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欢聚的人相互道贺,互祝新年,各自招呼回家。
大年初一,起来也要放开门早炮,昭示一年顺利!
吃过早饭拜大年,大拜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移风易俗,上级不让相互拜年问候,贾大峁山陈家人也循规蹈矩不准备拜了,谁知陈家大院陈尚高一起来就挨家挨户拜年,这人是个硬汉,他一行动,其他的人也跟着拜,上面规定下的成了一纸空文,没得到执行,说实话在哪个年代是个例外。拜年也有规矩,自家人要拜,外面的也得拜,先长辈后同辈,挨门挨户上家问候,路上见了也问候,问候语对长辈、上年人是康健!对同辈人是好!晚辈们问候完,长辈们应答是你们娃娃乖或是你们也好。
下午拌馅子,包饺子,吃过饭又聚在另一家喝酒玩乐。
初二开始拜娘舅、拜丈人回娘家、三姑六姨走亲访友,不出门的人在家轮流坐庄喝酒,今天他家,明天你家,打扑克,掷骰子猜点数多种玩法喝烧酒,近几年又时兴起了打麻将,也有一帮年轻人躲在庙门上或后店底,拿着一只瓷碗玩跌骰子赌钱,赌风陋习有所抬头,没人究管。
过去讲究初五送五穷,将初一以来积攒下来的恶色(垃圾)倒掉。初六是小年,民俗讲究这一天才是人年,称人戚,真正给人过年,一般重复年三十晚的场景。
十五之前有闹社火的来访还得接应,到十五这天闹社火、转九曲,社火也算圆满收场。
十六燎百病,院子或硷畔上点燃一堆柴火,男女老少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去除一年邪气病症。
正月二十三,硷畔上点燃一堆酸枣荆棘、柠条等物,火焰升腾,有老者就在墙上瞅有什么昆虫出来,喻示一年哪些虫害较重。柴火燃烧殆尽,扬灰烬观年景,通过扬起灰烬显现的颗粒形状,判断今年什么粮食丰收,开春之后多播一些。过罢二十三,年就算过完了。
六、婚俗丧葬
俗称红事白事,老辈遗留下来,红事相对白事简单,但程序也麻烦,从相亲到成婚有一定的规矩流程。过去讲究媒烁之约,在之前,先在四乡八里打问那里有好后生、好女子,然后就要托人了解这户人家或家族的门头高低,祖宗三辈问清来龙去脉,门头低了两厢情愿了也不行,这是大忌,要硬生生拆散,只要是高门大户清楚了才行,得请能说会道的媒人上门说合,先问个意向,这阶段主要是征求父母意见,父母同意了才说给儿女,都有意向了才找时间地点引男女双方见个面,见面互有好感才行。接下来媒人得不停地在双方家里走动,商财礼,谈聘妆,几个来回才能搞定。更有讲究的人家还要了解属相和生辰八字,看是否相合相克,属相和生辰八字不对也拢不到一块,本来是天生一对也让属相给害了。
到了一定火候就可以定婚了,定婚要去女方家,选一个黄道吉日,男方派出主事的人领上后生同娘舅、媒人等拿上烟酒、肉食等吃喝的东西,来到女方家,女方家得做饭、摆酒场接应,请来本家房头、娘舅和三姑六姨相帮。双方接洽,定婚礼物、聘金、金银手饰带的齐全,一一交待女方,这一天双方娘舅、房头在场的人多少也得给女孩一点喜钱,这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少了这个规矩。交洽完正事,就开始喝酒啦话,饭好了吃饭,之后男方来的人回家,定亲这事就算敲定了。
要说过去也有两家大人关系好的,相互知根达底,从小就定了娃娃亲,也有指腹为婚的。还有两家光景都不行,互换成亲的也不在少数。更有姑表两姨成亲的,说是亲上加亲,那时人们也不计较个遗传什么的,只要不倒骨血就行。有些做法过了头,害了儿女,害了家庭。
结婚前一天,得先进行约客,安排明天的活动
图为约客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要商话了,媒人又得同双方商谈,什么时间结婚合适,一但确定日子,就得准备结婚前的用品和结婚程序礼仪了,双方得按约定准备,请总管、定鼓乐、找厨工、备喜宴材料、借用桌凳等,提前通知三朋六友和亲戚参加新人结婚仪式。结婚前一天,得先进行约客,安排明天的活动,总管履行起了职责,吃过约客饭,摆开两三桌,上了几个凉菜,参与办事的人坐下听总管号令:面席、正席,张三、李四、王麻子,他和面,你炸糕,年轻后生压饸烙面,经验老道的人捞面,因人施策,一应俱全,剥葱捣蒜、洗碗筷张家婆姨李家汉,看饭招呼的人也得安排到,一个环节也不能漏,记礼、看烟酒桌的还得选有文化和酒量大一点的,怕乱了礼数路道。安排了职责的人,总管每人给一盒烟,算是有了约定,不能误事。面面俱到安排完,大家就可以喝酒玩耍了。
第二天一早,主家炊烟早早升起,三三俩俩办事的人陆续来到,内外大门贴上红对联,娶亲的人集中在新房里,清点东西,不能漏下。娶亲去的人员也有讲究,少不了房头领事,娘舅、媒人自不用说,还得跟上姐夫客搬箱柜,是个苦力活。重要的也要选好娶亲婆姨,最好有能说会道善于应酬的,去了好支应。饸烙面一开锅,娶亲的人先打点一些,吃上一碗有了精气神,吹鼓手掌号乐起,响吹细打上路娶亲了。早些年是骑毛驴、赶驴车娶亲,现在是丰田、宝马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生活富裕的人家,定上两班吹手,一班娶亲,一班在家吹,红火热闹。
再说宴席,男、女方早上都是羊肉、清汤饸烙面,配些小菜,区别是男方有炸糕,女方这天不吃糕,只吃馍。过去吃合漏面是流水席,现在讲究卫生和文明层次了,排桌按顺序来。下午正席档次不同,早些年是八碗配烩粉,有五魁十六花是最高档次了,现在是鸡鸭魚肉,山珍海味不在话下,更多地讲究了风味品质好坏。
下午1点左右正席开始,院子里专门立了一张桌子,摆上烟酒、小菜,有专管看酒的人在此张罗,吆五喝六,划拳摇骰开始喝酒,渲染气氛,席上虽有上酒的,一般是个摆设,想喝酒红火的都聚在了这里,各呈其能一定要见个高低,酒官再有酒量,多数也得败下阵来。
正席第一排要安排房头、娘舅们先上桌,再后就不分层次了,最后是吹鼓手和办事人员。
女方这边得接应娶亲队伍,能赶上吃面的自不用说,路远赶不上的还得准备一点其它吃食,领事亲戚一到就主动与总管商量,催着早发客,等新人准备就绪,女方就送新人起身了,送亲人员配双数,讲究来一送二。
男方家里知道娶亲队伍回来了,一应人等停下了活计,出来看红火热闹,硷畔、垴畔挤满了人,背柴的,挑水的装扮起来到前路迎接,端盘种路的也得跟上,一班喜好社火的也打起花伞,摇起扇子扭起秧歌走在了娶亲队伍前边。早些年队伍临近铁炮放的震天响,现在是烟花爆竹彩带齐上阵,一时间响彻云霄。
过去进了院门程序简单,新人直接进了洞房,现在请了司仪,程序复杂,院子里摆了高桌,新人得给公公婆婆及长辈献礼,长辈们得送红包,些许有了城里的味道。
接下来得招呼娘家送亲人坐席,有陪客,过去交通不发达,娘家送亲来人得过夜,晚上招呼喝酒,现在条件好了,送客当天就回去了,走之前男方得让拿上离母糕、离母肉之类的东西。
晚上还有一顿面席,叫爽铺面。一般是吃杂面,还要让新人吃一碗圪瘩面,有喻意将来少拌嘴,早生贵子。吃过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
此后不久如生了小孩还得送汤、办满月宴,过晬等等,不一一详述。
还有一个听门风俗,主要是年轻人以及能和新婚佳人开玩笑的人才能听。新婚时可以听,平时也有人做这事,年腊月,高家坬村刚通电不久,学校也办起了晚自习,一天晚上,有同学神秘地说,同村某某某在外地工作回来探亲了,他们去听门夫妻亲密的很,逗起了同班同学的好奇心,约下一块去听门。晚上大约九十点光景,估计人家睡了,七八个人聂手聂脚来到窗台下,窑里灯还亮着,有人爬上土窗台,用舌尖舔开窗户麻纸,看到人家还在洗脚,还没情况只好退出来,耐心等待机会。过了许久,一伙人又进了院子来到窗台前,谁知院子外人家男人出来倒洗脚水,吆喝起来,一伙人惊慌失措,四散逃跑,有人躲进了猪圈,有人跑到了垴畔上,更有人慌不择路从硷畔上溜了下去。逃到安全处的人走到羊路合浪生产队上工钟前,敲钟集合,一会这伙人灰头土脸才到齐。第二天有溜硷畔的同学看到昨天溜下去的地方是开石头的石畔,下面是乱石崖壁,好在有不大一块石场挡住,不然就闯下大乱子了。大冬天的受这号洋罪,实在得不偿失。
丧葬程序冗繁,人去世了先得打仰(殃)状,择日子,请娘舅入寒、开吊、待客、出殡一系列过程。讲究人去世时一定要殁在家中,儿女们在身前才更好,医院也要在咽气前接回家中,去世后清理身体卫生,穿早已备好的寿衣,口含铜钱,身压殃币,穿戴整齐下炕,长子拿刀拿鸡砍垛门坎,口中要念:父(母)亲无罪,鸡有罪,念完头里脚外抬在铺谷草的地下,等待娘舅家来人入寒。接着准备丧服孝帽麻鞭等,在灵前燎一燎穿戴起。派人出去打仰状,请平事择日子,墓地要看山利不利,山不利要选择利山寄埋。事主亲自或另派亲近的人上门跪请娘舅,天黑前娘舅家来人后入棺,本家人早已搭好了灵棚,焚香点纸,黄谷米捞饭装碗中插上一双筷子,再摆上些祭食,长明灯点上,有孝子跪灵前接待前来吊唁的人。还要派出孝子挨门逐户叩头通知丧期,请人办事等诸多事宜。
出殡日前三天开吊,这一天办事帮忙的都来伺应,照样也要约客,吃约客饭,总管安排相应人等,也要安排好抬杆打墓的,除扫善后的,也要有人伺应平事,找神砖墓瓦和一些镇物材料供平事准备。午间还要扛幡拿纸火到庙上扬纸火,昭告神灵知晓。晚间举行一些简单仪式,要规矩娘舅,娘舅和房头坐炕上或沙发上,孝子跪地下,总管主持,先给娘舅、房头禀报父母得病治疗去世经过和丧事准备情况,征求娘舅、房头意见,过去有娘舅计较子孙生前不孝顺,故意找事整治,有过跪荆棘,撒、走豆子的事,现在没有了,可多少也得提点,比如增加几个游式,孝子跪下,鼓乐队吹奏游走三个循环往复。晚上有孝子陪亲戚喝酒招待,一部分孝子守灵照应。第二天正事,主要是举行丧礼仪式接待人,上午照例合漏面,下午正席,菜品路数大致和红事一样。丧礼仪式可繁可简,重要的一环上祭,上祭前娘舅、房头分坐灵前两边条桌上,孝子跪地。贾大峁有名做祭人张治房,他技艺高超,形色逼真,有头面的人都要请他亲自到场出祭,他也乐意,按祭品类型,分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大声朗诵祝词,鼓乐相伴,上祭人头顶祭盘祭品,挨次来回敬到灵前祭桌上。有孝子酒碗下压钱,上祭人得喝了酒才能收钱,一些有本事的上祭人还有说唱,唱词凄婉。前来吊唁的至亲或朋友,有上大小献子的,要端盘献子到大门外由鼓乐护送迎献子,献毕要给鼓乐队二三十元不等小礼。
做祭人张治房做的面祭
晚上举行转灯山、撒路灯活动,全部仪式结束,拆除灵棚。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出殡的人都到齐了,捆绑棺木抬杆,路近的八人前后抬,路远的三轮或灵车拉,起灵柩出大门,打破沙锅,扛灵幡,又是掌号奏乐,善后的在家里除扫清理。送灵队伍迤逦前行,路过的人家在门前点燃一堆柴火,迷俗是防鬼魂进入。到了墓地就基本是平事行使责任了,时分一到抬棺入墓,坐字放正棺木,开棺让家人查看,然后盖棺,点长明灯摆祭食罐,最后出来的人扫掉墓內脚印,平事面对一个方位招魂献土,孝子们背对,献土完毕,堵墓填土圆堆,摆放纸火焚烧,孝子叩头,埋葬结束。乘此机会,各家子女还要到自家坟墓祭奠先人。回到家,门前有水盆放着刀子,翻转刀子,另一桌上扣着几只碗,碗里压着柴、钱等物,翻上什么昭示这人有什么运气。埋人回来原饭,吃过饭亲戚们就各自回去了,自家人坐一起总结一下这场事办的好坏得失。晚间还要到路上送桨水,送完用锄头划一条线,送桨水的人送完不回头看,连送三天到坟头,第三天伏三,有百日祭、周年祭、三年祭乡俗。
[感谢陈尚仲、陈君新、贾登选、贾治业、贾君胜、贾秀斌、贾富余、潜进等人为本篇提供部分素材,待续下篇]
编辑:贾富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