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陈寅恪指出我有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m.39.net/pf/a_4330821.html

说起古代的神医,不说贡献,华佗的名声只怕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只用寥寥数笔,就写成这一位医生的超高医术,华佗创造了多种成就,他和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还进行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麻醉。只是让人遗憾的是,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成就流传了下来,似乎都消失在了民间。

而到了近代,却又有一名清华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结论,华佗不是中国人,是印度人?提出这个观点的也并非他人,而是著名的大师陈寅恪先生,他是凭什么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呢?不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见解。

华佗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三国志》,然而其中的有一些故事,却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三国志陈登传提到,华佗为陈登治病,当时成定面色赤红,心情烦躁,华佗让他准备十几个脸盆,服用华佗药方后,陈登竟然吐出了几十盆的虫子,人皆叹服。

很显然,在医学当中,不可能有这么奇怪的病例,而在华佗行医的其他记载里,华佗仿佛也有着未卜先知的力量,因此在《寒柳堂集》的散文集当中,陈提到了《三国志》的真伪性,并且对华佗此人进行分析:

陈承祚著三国志,下笔谨严。裴世期为之注,颇采小说故事以补之,转失原书去取之意,后人多议之者...夫华佗之为历史上真实人物,自不容不信。然断肠破腹,数日即差,揆以学术进化之史迹,当时恐难臻此。其有神话色彩,似无可疑。

而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印度佛教和梵学有着深刻了解的陈更是一针见血指出,华佗是印度人,并且列出了如下的证据。

首先第一点,就是华佗的名字,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很少有用“佗”取名的角色,然而它却常见于对古印度人名的翻译,比如说“吠佗”(吠陀)、“佛佗”(佛陀)等等,在古代天竺语当中,“agada”指的就是药物,过去翻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为内典中所习见之语。

而“华”字古音,据瑞典人高本汉字典为“rwa”,“华佗”其古音和“gada”相适应,中国古代翻译中,喜欢将“阿”省去,比如“阿罗汉”直接翻译成“罗汉”,因此印度的“阿华佗”也直接去掉头部,很有可能是也是民间传过来的翻译,“佗”既然是神祗的意思,某种意义上,“华佗”也就象征着药神。

而陈寅恪紧接着说到,《三国志》记载的华佗故事,既然玄幻,很有可能是照搬的他人神话,《三国志》成书在晋朝期间,而大约是在同一时期,根据《神僧传》提到,公元年,西晋都城洛阳,从天竺来了一位神秘的僧人耆域,他为人洒脱,行为反常,飘忽不定,充满着传奇色彩。耆域在洛阳时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据说衡阳太守滕永文赴洛阳述职,寄居满水寺。一日忽然得病,双脚因痉挛蜷曲而不能行走,耆域见到滕永文便说:“你的病很快会好!”即叫人取净水一杯,折柳条一枝,用柳枝蘸水朝滕永文身上浇洒,口中念念有词。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滕永文马上就站立了起来,恢复如初,如此类似的故事还有种种,耆域的大名也传遍了西晋。他的故事,和华佗十分类似,不同的是,耆域是施法,华佗则是轻松的开了几副药方,就轻松地解决了病人的疾病。因此陈寅恪认为,药神华佗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这位耆域。

至于华佗所创造的麻药麻沸散,虽然其处方已经失传,然而人们已经知道,主要成分为曼陀罗花,这让人感到震惊,曼陀罗花的名字起源于印度,中国虽然常见,人皆称“闹羊花”、“万桃花”等等,那为何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够按照这个译名去称呼曼陀罗花了呢?印度用曼陀罗麻醉的历史,还要早于中国,难不成是华佗将这种方法带到中国?所以陈寅恪总结道,

“斯盖直取外国神话之人物,不经比附事实或变易名字之程序,而竟以为本国历史之人物,则较华佗传所记,更有不同矣。”

当然,陈虽然是大师,自然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他的观点也只能够作为参考,华佗的部分资料,比如他的死因,确确实实成为了谜题,但是史料中中明确记载,华佗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而他的墓碑也流传了下来,相信华佗国籍还是无可否认的,但是他那些神乎其神的医学技术,又要另做评定了,对此你们怎么看?

¥三国志全套原著全注全译文白对照前四史三国演义三国志京东¥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zz/10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